王寒 伍喜蘭
教育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批評也是一種教育的有效手段,但不少老師對批評駕馭不準,往往使批評成了學生與教師對立的導火索,最終把師生關系弄僵。那么,如何在批評學生時做到既保全學生的自尊心,又讓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意見,并凈化他們的靈魂呢?這確實不是靠簡單的方法可以奏效的,我覺得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忌小題大做
有的教師批評學生,把偶然的失誤當成是一貫的,把正常的學生犯錯說成是破壞班級形象及利益。這種小題大做、言過其實的批評方式,不能使犯錯的學生心悅誠服,也不會得到多數學生的認可。因此,批評時必須實事求是,不可夸大其詞。
二、忌不分場合
學生犯了錯誤,有的教師不分場合,在全班公開點名批評,或在大庭廣眾之下指手畫腳,結果被批評的學生,有的因抬不起頭而自暴自棄,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大人有大臉,小孩有小臉,批評的場合恰當與否,關系到批評效果的好壞。教師應根據學生犯錯誤的性質、程度、影響和學生的性格、脾氣,選擇適當的場合展開批評,給學生創(chuàng)造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良好環(huán)境。
三、忌語言尖酸刻薄
批評的語言是一種藝術。如何使批評的藝術讓每一個學生都欣賞,確實是每個有責任心的領導、班主任及老師認真考慮的問題。我在批評學生的時候,注意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態(tài)度及方法。對于性格外向、熱情、起伏較大的學生,在其犯錯誤時,直截了當地指出他的過失,直接的批評對他們的觸動也是直接的、迅疾的;對性格內向或情緒穩(wěn)定的黏液質學生,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認識較穩(wěn)定,有時甚至頑固,所以適當的時候,便可以給他們以“當頭棒喝”,刺激、驚醒其錯誤意識后,再跟他們交流;對內向壓抑的抑郁質學生,一般情況下采取間接的批評方式,較為曲折、含蓄地對他們進行批評,因為這樣可以使他們心理上放松,減少對抗的內容,而且也容易使他們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與信任。
四、忌熱炒熱賣
遇到棘手事件需要冷靜,學會冷處理。老師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不要急于解決,可以“冷”上幾分鐘,也可以“冷”上幾天,切忌生氣發(fā)火,出現(xiàn)過激語言及過激的行為,甚至粗暴簡單地對待學生,這樣做不但不利于問題的徹底解決,而且還會把問題搞糟,造成不良的影響,降低老師的威信。“冷”處理的好處是,首先,可以避免老師和學生之間發(fā)生不必要的直接頂撞;其次,老師利用“冷”的時間,可以想出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對當事學生來說,在“冷”的時間內,他會進行反思,會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很可能會主動找到班主任或老師承認錯誤。
五、忌動輒請家長
學生犯錯,老師請家長,當著學生的面說明情況,要求家長配合教育,想法很好。但往往事與愿違,許多老師請家長時,常常是在對學生很生氣的時候,對學生的錯誤不一定能理智的分析,對學生的錯誤通報很可能不客觀、不全面,有時還會有抱怨的情緒。更有甚者,因為學生犯錯誤影響班級聲譽,老師還會把怨氣撒到家長身上,對家長訓斥。很多家長會因此而無地自容,而學生更是膽戰(zhàn)心驚。我們的家長都是以孩子為光榮、為驕傲的。犯錯誤就請家長,會使家長在同事、鄰居、親友中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回家把怨氣發(fā)在孩子身上。如果家長在老師那里受了委屈,更會對孩子產生怨恨心理。于是,很多家長出現(xiàn)兩個極端:(1)溺愛孩子者,偏聽孩子的辯解,把怨氣撒在老師身上,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師,這部分學生會故意氣老師,從而對老師以后的教育更加叛逆。(2)大多數的家長,一腔怨氣都發(fā)在孩子身上,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一頓痛打,也許會讓孩子在淫威之下害怕、妥協(xié),但絕不會使孩子真正服氣。孩子會對老師不理解、不信任,這樣很容易埋下仇恨的種子,在一定條件下孩子會更叛逆。
六、忌動輒告班主任
班級管理離不開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默契配合,共同構筑教育學生的銅墻鐵壁,雙方形成教育合力,學生才能健康成長。但有的任課教師,事無巨細,只要學生有違紀、犯錯,首先想到的是向班主任“告狀”,這降低了老師的威信,失去了學生的信任。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學校教育在其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每位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施教,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通過自己的真心、誠心和信心,教育、感化學生,使學生心悅誠服,達到教育的目的。
七、忌偏寵偏愛
偏愛是指教師根據自己的主觀情感體驗或出于滿足一己私利的需求,對學生采取不同的對待方式。偏愛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師德的缺失、教育觀念和教育評價制度的落后。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教師要提高自身修養(yǎng),提升人生境界,改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學會正確地評價學生,學校更應建立健全有效的、科學的相關機制。
當然,“教無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參考文獻:
陸永彬.淺談批評學生的藝術[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