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
〔摘 要〕 為了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并將民間工藝發揚光大,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有必要引入民間工藝元素,保護的同時也為藝術設計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關鍵詞〕 高校 藝術設計教育 民間工藝
民間工藝,是起源于手工業時代、兼具實用與審美特性的造物設計,歷史悠久,幾經傳承,是勞動人民在漫長的歲月里綜合生活實踐與審美的結果。
民間工藝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以藝術性、趣味性、地域特色著稱,時間跨度長,即便是今天,中華大地上仍然存在著花燈、剪紙、編竹等歷史悠久的民間工藝。因而,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引入民間工藝元素,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是對藝術設計教育模式改革的嘗試,不僅有利于現代設計資源的擴充,同時還極大促進了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增強文化認同感,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構建特色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一、民間工藝與藝術設計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
現代藝術設計起源于民間工藝,傳統民間工藝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珍貴的文化價值以及令人稱贊的工藝手段,因而與藝術設計教育根本目的“審美能力的提升,創造思維的培養”不謀而合,民間工藝元素融入是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民間工藝本身含有特殊的文化屬性,包括物質與非物質兩種,物質指的是民間工藝制作過程中的材料、工藝品物質形態,而非物質則是對其工藝手段、創作理念乃至文化價值的高度概括。
我國現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源于時代發展和行業進步的需求,但是早期的教育體系通常將民間工藝排除在外,人為阻斷了傳統手工造物對現代設計的積極影響,最直接后果就是當下的藝術設計不是根植于民族屬性的造物文化。其實,藝術設計同民間工藝一樣都處于造物文化的范圍內,雖然在民族、歷史、基本理念上有所差異,但立足于民族文化系統發展的角度,生產力之物質文化的共性使他們沒有明顯區別,本質上都是審美與實用的統一,甚至可以說,民間工藝美術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設計藝術。既然民間工藝與現代藝術設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前者提供豐富的創作源泉,后者有著絕佳的發展平臺,互相影響、促進、滲透、轉化,那么在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添加民間工藝元素就有其必要性,民間工藝作為人類歷史的瑰寶,生生不息的創作源泉,也勢必會促進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步入新階段。
二、民間工藝元素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價值
民間工藝傳承至今,必然有著其延續的道理,探究下來,背后的“文化意蘊”和“生活情趣”居功至偉。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民間工藝傳承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究其原因,城市現代化的逐步展開,使許多民間工藝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空間,根基遭到嚴重破壞;創新緩慢,與新時代的理念格格不入,人們厭倦了長期形成的審美,嘗試接受新的藝術形式,民間工藝的受眾大量減少;市場化做的不夠,毫無品牌意識,實用性的弱化使民間工藝缺乏核心競爭力,在以西方藝術設計主導的現代競爭中全面落敗;最為關鍵的,社會整體對于民間工藝的認識不足,致使學徒資源嚴重匱乏,存在滅絕的危險性。在這樣緊迫的形式之下,將民間工藝元素引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中來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方案,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也為民間工藝傳承發展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平臺,民間工藝的教學價值得以充分體現。
1、民間工藝的文化價值。無論何種民族,其文化都突出表現為創造性和迥然不同的價值理念,它是基于當地風俗和生活習性,歷經長期演化得來的,這正是文化多樣性在民間工藝造物上的充分體現。文化價值容易受到地域、民族、歷史背景的影響,因而難以重復,就像流淌于民族的血液一般,見證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所以,通過學習民間工藝可以加深人們對于民族非物質文化價值的認同,有利于精神品質的傳承。民族的每個個體是文化繼承的載體,學習民間工藝就是具體的手段,優秀民族的最終形成離不開民族精神的延續,因而,民間工藝滲透到當下的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滿足了藝術設計教育的基本目標,即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體系,助力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民族文化與教育之間相協調。轉型期間的磕磕絆絆使民間工藝的文化價值顯得更加彌足珍貴,如果將之視為主體屬性,藝術設計的目標就是對應的客體屬性,真正科學的藝術設計教育應當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因此,教育界必須重視民間工藝的文化價值。
2、民間工藝的實踐價值。民間工藝有著強烈的母體性與實用性特征,造物更多是出于使用的考慮,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這就是為什么民間工藝區別于書法、繪畫,群眾基礎廣泛的原因了,這一點古人早已認識到,并給出了民間手工藝的定義:由手巧的匠人主導的目的性極強的造物活動。事實證明,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經過長期的勞動實踐,民間工藝顯示出物質的使用價值,以一種帶有功能性的物質形態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它的每一道工序,都建立于匠人對于材料、工序、性能的認識,甚至包含環境、天氣的觀察。民間工藝的輝煌證明了人對于客觀物質的改造能力,以及人的意志究竟有著多大的潛能來客服實際困難,一切造物過程中形成的觀念都來源于實踐,對于當下我國以理論教學為主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來說,擁有實踐性特征的民間工藝無疑是一個適時的補充,更是教學改革的一個嶄新思路。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不能離開實踐教育而單獨存在,單純的理論是不完整的,只有經過實踐積累經驗完善的藝術設計理論體系才能符合教學的實際需要,藝術設計教育教學不僅是藝術教育,更是實踐教育,這樣看來,民間工藝將會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國教育界重“理論”、輕“實踐”的錯誤認知,同時實踐的量化也能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其日后的工作生活中發揮積極深遠的作用。
3、民間工藝的審美價值。關于藝術本質的看法有很多,俗話說,一千個眼里有一千個蒙娜麗莎,但審美特性是最為認可的,也是最表層的屬性。民間工藝是一門基于生活實踐的造物藝術,自然也具有審美表現,且呈現多元化的特征,可以從歷史、文化、地域、宗教、民族眾多角度考慮。民間工藝是精神與文化的物態體現,兼具實用和審美,針對當代的藝術設計發展情況而言,民間工藝在實用性上漸漸失去優勢,那么做出改變,將目光放在審美價值上不失為一個發展的新機遇。民間工藝不是孤立存在的,制作過程中必然有著文化、精神、工藝手段、材料的融入,善于發掘工藝背后的東西,從而獲取整體認知至關重要。高校藝術設計課堂中,學生如若有機會接觸民間工藝,將會加深他們關于藝術造型、手工工藝、色彩以及深一層次的民俗雅習的理解,最終促進民族獨特審美價值的傳播。
三、關于傳承民間工藝與發展藝術設計教育的具體措施
民間工藝的傳承需要建立在高校學生對其的正確認識上,包含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工藝手段的嫻熟于心,而要想達成這一目標,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必須有所作為。首先,民間工藝課程的開設要逐步落實到各高校,以藝術類院校為主,教學內容涵蓋民間工藝的造型藝術、審美特性、精神文化,教學形式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增加互動性,在廣泛實踐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對于民間工藝和藝術設計的興趣。這里,廣泛實踐可能會遇到諸多困難,比如缺乏工作室、資金等,就需要教師向學校反映,爭取項目資金,建設獨立的工作室以便于實踐學習。當地特色工藝資源是高校需要關注的另一方面,學校可以與當地工藝產業積極溝通,爭取實訓基地建立在企業內部,從而加大學生的實踐機會,有利于對當地民俗、精湛工藝理解的提升。回到校內,相關教師可以定期組織民間工藝展覽或者開放工作室,非但宣傳了民間工藝,更促進了民族文化在高校范圍內的傳揚。
結語
民間工藝是現代設計創作的無盡源泉,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引入民間工藝元素,既提升了學生對于民間工藝美術文化的認知,又有利于藝術設計教育模式改革新思路的落實,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藝術教育根本目的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信融合民間工藝元素的嘗試會使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走上新的高峰!
參考文獻:
[1]趙洋.民間工藝美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美術大觀,2015(1):148-149.
[2]李雅日.民間工藝美術的教學利用價值探析——以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為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1(6):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