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中國聲樂作品演唱方法的無界限和跨界限、中國民族聲樂作品風格的多樣化入手,提出演唱者要根據不同的中國民族聲樂作品運用不同的聲音音色,并掌握理解中國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生活習俗、地域和民族語言。
【關鍵詞】聲樂作品;風格;方法;多元化
本文為2014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立項《以“中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為核心探索中國歌唱之路》課題研究成果。一般項目,立項編號:2014B016
一、演唱方法的無界限和跨界限
聲樂技術是表演聲樂作品的先決條件,因此歌唱訓練是基礎,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程度的聲樂技能,即使對作品思考、藝術處理得很細致,也難以表現出來。只有在氣息控制、聲音位置、腔體共鳴等方面接受專業而系統的訓練,才能很好的地控制聲音;只有把聲音技術方面的問題處理好并靈活運用,表現聲樂作品才能游刃有余,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無界”演唱是演唱方法之間的無界限和跨界限。演唱中國民族聲樂作品在演唱發法上應該是沒有界限的,要根據不同的聲樂作品運用不同的聲音、不同的音色,樹立一切演唱方法都是為作品服務的意識,塑造人物形象,深入挖掘人物心靈深處的內心情感,根據歌曲的風格、人物需要設計、控制聲音的狀態。
演唱中國民族聲樂作品要注重聲音內在的感染力,通過演唱者聲音技術和內在變化來達到感染觀眾的目的,聲音講究“聲情并茂”并注重民族性,同時重視表演方式。任何一種演唱方法,都應服務于作品的風格。一首經典的作品必須通過演唱者才能把它唱活,使其聽眾充分感受,要實現唱法的融合,更需要更新唱法的觀念。近年來我國新一代優秀青年歌手在演唱方面嘗試著中國民族歌曲“無界”“跨界”的演唱,例如:青年歌唱家王麗達在中國原創音樂劇《大紅燈籠》出演“宋蓮”角色,打破了不同演唱方法的界限,以民族聲線演繹流行歌曲,積極探索“中國式”的唱法,《大紅燈籠》講述的是民國時期的故事,有很多我們現在無法理解的觀念,這就要求演員必須認真的研讀原著小說,看同名電影,不斷揣摩人物性格,在此基礎上,根據人物要求調整聲音狀態。王麗達的“無界”風格詮釋演唱的體會是:“一切絢麗多彩的演唱技巧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如果演唱者沒有進入人物的話,即使音色很漂亮、技術很完美,聽眾只會認為你是一個發聲的機器,而不會認為是一部打動人心的優秀作品”。
二、中國民族聲樂作品多樣化的風格
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在歷史長河中,眾多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國民族文化、音樂文化。隨著歷史發展不斷沉淀積累,各個民族在具體表現形式與內容上有著很大的差異,構成了絢爛多彩的文化。每個民族本身都有著它獨立的政治、歷史文化背景,文化傳統、風俗習慣、民族語言以及地域的特點,民族風格也各異,可謂南腔北調,情趣橫生。各民族生活所處的地理、地域環境不同,因此,在生產中、語言交流以及文化方式上產生很大的差異,從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形成每個民族特有的音樂文化,也形成每個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形式。在長時間歷史沉淀中,每個民族都會有它自身的性格特點,這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在民歌里,人們傾訴了自己的真實的感情,傾訴了喜怒哀樂。
“不同民族的不同語言,是聲樂藝術不同風格的主要因素。各民族的不同語言特征,便產生了不同聲樂風格色彩”。不同的民間歌曲有不同的風格,有著不同的音樂形象。我國少數民族的歌曲可謂百花齊放。維吾爾族和哈薩克同處新疆地區,由于民族發展和地域的不同,歌曲風格也有所不同,維吾爾族民歌演唱特點是節奏自由、氣息悠長、深邃抒情。哈薩克族主要以畜牧為主,喜歡用呼喚音調,它的風格特點為曲調悠揚、高亢嘹亮,富有草原味。
“吳碧霞是我國著名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是我國首位在民族唱法和西洋美聲唱法集于一身,并獲得最高國際獎項的歌唱家”。她在專輯《中國民歌集粹》演唱了我國多民族多樣化的地方風格的聲樂作品,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新疆民歌《一杯美酒》山東民歌《包楞調》陜北民歌《趕牲靈》湖北民歌《洗菜心》等不同體裁 、題材的中國民族聲樂作品,她演唱的聲樂作品不僅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濃郁的地方色彩,還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感染力,她那高超的演唱技巧,在演唱中做到游刃有余,聲音清澈、純凈、甜美,被譽為“中西合璧的夜鶯”。
結語:
我國傳統民族聲樂是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創造中形成的,它包括民間歌曲、中國戲曲、說唱音樂以及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族音樂特征和深厚的中國文化歷史底蘊。在演唱中國民族聲樂作品時,演唱者應深入體驗生活,從音樂結構、節奏感等多方面尋找歌曲民族風格特征,保留中國民族特色,向多元化的藝術形式發展。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音樂的背景下,發展壯大中國民族聲樂事業,使我國的聲樂事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中國民族特色道路。
參考文獻:
[1]民族聲樂——百科
[2]吳碧霞簡歷 http://www.southcn.com/news/gdnews/sz/song/star/200605250663.htm
[3]石惟正,什么是貫通中西歌唱的橋梁?[J]人民音樂,2004年4期。
[4]聚焦大型原創音樂劇《大紅燈籠》系列專訪之一,音樂周報2012年12月12日。
作者:
王培新,哈爾濱學院音樂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