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全
摘 要:近兩年來,筆者所在學院以地質找礦為主的傳統優勢資源勘查類專業(如地質調查與礦產普查、礦產地質與勘查等)出現招生數量銳減、對口就業率大降的困境,陷入發展“瓶頸”。本文探討了資源勘查類專業如何生存發展以及行業高職的特色之路如何走的問題。
關鍵詞:資源勘查類專業 可持續發展 舉措
一、地勘行業產業轉型升級概述
2014年以來全球礦業趨冷,一直以地質找礦為主業的地勘單位,在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礦業投資趨緊、產能過剩等多重壓力下,紛紛轉變觀念、拓展市場。面對新常態、新形勢,地勘單位將業務領域由以礦產勘查為主,逐漸轉變為以民生地質為主,通過走出家門、主動服務等措施,構建大地質工作格局,積極拓展環境地質、農業地質、城市地質、旅游地質、淺層地溫能、地下水污染治理、城市地下管網探測等領域。
作為依托地勘行業辦學的高職學院,以地質找礦為主的傳統資源勘查類專業必須適應行業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構建合理的專業群框架,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主動適應行業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依托行業企業創新資源勘查類專業定位、結構、服務面向、人才培養模式等,進行專業結構的改革調整,走出自己的發展特色之路是當務之急。
二、資源勘查類專業出現“瓶頸”的原因分析
1.人才培養定位與行業升級要求不相適應
由于地勘行業的主業下滑速度快,轉型升級力度大,學院對新興產業人才需求方向更新不及時,與行業經濟發展結合不緊密,培養方向和培養目標上缺乏導向性,從而造成招生難就業難。比如國土資源調查(地質找礦方向)專業,培養定位是面向地質勘查行業、礦山企業、資源管理部門,從事生產、管理一線基礎地質調查、礦產勘查、礦山資源開發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地勘行業由于地質找礦主業大幅下滑,對上述人才的需求驟減,導致國土資源調查(地質找礦方向)專業招生困難就業不暢。
2.專業設置與市場崗位需求不匹配
專業作為高職教育滿足市場需要的載體,是學校聯系社會和學生的橋梁。在市場急劇變革的條件下,學院在設置專業時,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行業轉型期人才的實際需求分析不夠,不能根據崗位的需求狀況及走向與企業共同探討來確定專業,尤其是對傳統的專業布局不能根據市場的變化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和方向做出及時的調整,致使產銷不對路。比如學院開設的固體礦產鉆探專業,在礦業產業相對蕭條的情況下,招生難是在所難免的。
三、地勘行業轉型升級對資源勘查類專業發展的影響
1.行業轉型升級給資源勘查類專業帶來挑戰是階段性的
過去10年是中國地勘行業高速發展的10年,由于2014年以來的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進入下降通道,“產能過剩”成為新常態,礦產品價格“休克式”下跌。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全球經濟蕭條是為了再次繁榮,中國經濟只是增速放緩,對資源的需求總量卻還在增長,同時全球只有1/8的人口完成了工業化,其他人口也有完成工業化的權力,其資源需求量是可想而知的。
經濟發展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地勘發展也有其低迷期。風雨過后總會有彩虹,伴隨著地勘行業的復蘇,資源勘查類專業的春天又會到來。
2.行業轉型升級拓寬了資源勘查類專業口徑
由于歷史的原因,過去學院專業劃分過細過窄,暴露出人才適應性差的弊端。為增強學生對未來工作的適應性,根據地勘行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學院在2015年將地質調查與礦產普查、礦產地質與勘查合為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專業,并依據“加厚基礎,拓寬專業面,增強學生適應性”的原則,改革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增加農業地質、旅游地質相關課程設置。在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中增加環境地質、淺層地溫能、地下水污染治理等課程,主動適應地勘行業轉型升級要求。
3.行業轉型升級為資源勘查類專業學生就業創造了機遇
地勘行業的轉型升級,真正的依靠是科技人才。目前地勘行業技術人才占從業人員比例整體偏低,青年人才、高學歷人才、高級人才比例偏低,特別是能適應轉型升級的野外一線人才嚴重不足。這為資源勘查類專業學生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四、基于行業轉型升級的資源勘查類專業可持續發展路徑探析
1.優化和調整專業結構,構建專業群
根據地勘行業構建“大地質”工作格局,資源勘查類專業結構與地勘行業的產業結構相適應、相匹配,是決定該專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針對行業的需要,結合學院實際和學生的就業意愿,堅持以“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專業群發展為主線,適應性與前瞻性統一、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統一的原則,積極、穩妥地調整老專業,扶持已有專業,增設新專業,靈活拓展專業方向,初步形成了能主動適應行業產業發展、與市場接軌的專業調整與建設的思路,構建以資源勘查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環境地質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等)為支撐的特色專業群,拓展原有專業的內涵和外延,加入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來提升傳統專業的品質和吸引力,增強畢業生與產業、行業、職業領域及技術崗位的契合度,形成具有行業特色的優勢專業群。
2.把握行業升級方向,科學培育新專業
建立職業教育信息系統,及時、準確了解行業企業的發展動向,以行業產業結構及其變動趨勢為導向來適時設置專業、調整專業。當前,以“大水文”“大環境”“大生態”“大巖土”等民生地質為主的大地質構成行業產業體系轉型的主體框架,學院順應行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要求,設置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環境地質工程、地下管線探測、污染修復與生態工程技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建筑糾偏等專業,這些新專業設置都是在原有資源勘查類專業基礎上設置的,能夠充分利用學院現有的地質學、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地球物理勘探、測繪等專業技術人才、設施設備和影響力,既延續了學院的行業特色和專業優勢,又順應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要求。
3.建設貼近技術發展和市場變化前沿的專業團隊
進一步完善“專兼結合+雙師型+引培結合”的“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梯隊教師”的專業團隊建設體系,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專業建設和發展起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是師資隊伍、專業教師團隊,沒有一支專業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結構合理的專業團隊,專業建設和發展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構建合理的教師團隊最重要的是專業開發和建設的領軍人物,即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中行業企業專家是不可或缺的。學院地勘行業專業采用專兼結合、引培結合的形式建立由行業企業專家、研究單位專家、學校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按照“產業-專業-就業”的內涵發展路徑,根據自身辦學基礎和優勢做好專業的科學規劃。
參考文獻:
[1]歐陽劍波.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嬗變[J].職教論壇,2011(22).
[2]鄭寶仁.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1(8).
[3]蔚永寧,魏煥成,趙新法.依托煤炭地勘行業,構建高職地質勘查優勢專業群[J].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4]何農,王瑞敏,何衛妹.關于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作者單位: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