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桂琴
摘要:目的 回顧性分析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的穿刺技巧及相關心得體會。方法 對我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需采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治療的228例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患者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結果 本組研究患兒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為90.4%;二次穿刺成功率為7.4%;多次穿刺后才成功的患兒占2.2%。結論 護理人員采用正確的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并熟練掌握穿刺流程中相關技巧,能夠有效提升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為患兒減少痛苦。
關鍵詞: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體會
兒科靜脈穿刺不同于成人,小兒年齡小,血管細甚至看不清[1]。穿刺時又哭又鬧,不與合作。我科都是先心病的患兒,尤其是復雜先心的患兒,在穿刺時就增加了很大的風險和難度。這就要求操作者技術高超,動作迅速和穩健,盡快穿刺成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需采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治療的228例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228例分析對象中,男患兒有124例,女患兒104例,年齡2月~12歲,平均年齡(3.2±4.2)歲。其中呼吸道感染患兒56例,肺炎63例,支氣管哮喘32例,小兒腹瀉39例,小兒感冒38例。所有患兒臨床一般資料差別不明顯。
1.2穿刺方法
1.2.1穿刺前準備 首先在穿刺前應確保室內環境適宜,確保病房內光線充足,溫度和濕度適宜,同時保持病房內通風情況良好。其次,準備好穿刺相關物品,包括直型靜脈留置針、消毒劑、棉簽、一次性注射器、固定膠布等。然后,穿刺前應先與患兒家屬充分交流,讓家屬安撫患兒情緒。最后,是在穿刺部位選擇上,一般穿刺血管都選擇手背足背血管、大小隱靜脈或頭皮靜脈等,穿刺部位應盡量選擇容易固定的穿刺點。
1.2.2留置針穿刺 通常來說,患兒血管走向不明顯、血管管徑小,且血管壁與成人相比較薄,因此在穿刺時難以準確判斷回血[2]。倘若使用輸液管直接和留置針相接,可以采用負壓進針法,但通過大量臨床操作可發現,由于留置針針頭直徑與穿刺針相比稍粗,且留置針針頭斜面長度也比穿刺針長,因此在對一些穿刺難度較大的血管進行穿刺時,很難正確判斷針尖斜面在血管中的具體部位。所以在臨床上進行穿刺時,我們常常使用0.9%氯化鈉溶液注射器連接頭皮針及留置針進行操作。首先,確定好穿刺部位和穿刺點,用左手固定患兒穿刺肢體,右手用棉簽或消毒噴霧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接著,右手持留置針,傾斜穿刺進入穿刺點血管內,觀察有回血后再將針頭進入約1~2mm,推入少量0.9%的氯化鈉液體,若穿刺部分未發生腫脹現象,則可以確定針頭斜面完全處在血管中。然后用右手食指和拇指一起將軟管向前推送,并且一邊推送一邊觀察有無異常現象出現,若軟管推送順利,沒有出現打折現象,并且穿刺部位無腫脹則可以確定穿刺成功,切忌不可先退機翼針尾再送軟管。
1.2.3留置針固定 小兒具有活潑易動等特點,特別是四肢活動度較大,因此留置針穿刺成功后必須要進行有效加固。可先用醫用固定膠布對留置針針尾進行固定,在固定時需注意采用橫向固定的方式,然后再用4mm×6mm的透明敷貼對留置針進行固定,固定時應以穿刺點為敷貼固定中心[3]。為了防止患兒在輸液過程中亂抓物品,護理人員還可以用硬紙板放置在患兒手心,然后用紗布加以固定,避免患兒手掌在抓扯中造成針尖刺破血管。
2結果
我科護理人員借助嫻熟的穿刺技術,本組研究患兒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患兒有206例,占90.4%;二次穿刺成功患兒有17例,占7.4%;多次穿刺后才成功的患兒有5例,占2.2%。其中2例患兒一次穿刺未成功的原因為護理人員在血管選擇上不合理,2例患兒一次穿刺未成功原因是護理人員穿刺操作不當造成,另外1例是由于患兒在穿刺過程中極度不配合造成。本組在研究期間均未發生任何并發癥,且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較高,為95.6%。
3討論
對患兒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是我科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現將自己長期工作體會總結如下:
3.1血管清楚的患兒 在穿刺時,選擇好血管很重要。一般選擇粗、直、彈性好、血流豐富的血管。2歲以內盡量選擇雙下肢血管、2歲以上選擇雙上肢血管。穿刺時,進針少許后見到回血,按照以"送為主,退為輔"的送針原則,將針的軟管一送到底,動作不要太快,如果這一過程中退針快了,那么就可能穿刺失敗,不是軟管打折,就是送不動軟管。
3.2血管不清楚的患兒 在穿刺時只能按常規位置找血管。如選擇手背血管,系上止血帶后用手拍、揉,有時能隱約看清血管,這時穿刺靠的是經驗,進針的深淺要根據患兒血管的情況和患兒的胖瘦決定。注意有的患兒回血慢,如感覺就在血管內,不要著急確認有回血后,再送針,這樣成功的幾率就很高。
3.3我科都是先心病的患兒,每天都做手術,對于接臺手術的患兒,要給補液,防止脫水。接臺手術的患兒由于較長時間不進食、水、血管會有變化,有的血管看不清,有的血管很癟,這就增加了穿刺的難度。在穿刺時多拍、多揉,使血管盡量充盈再行穿刺。進針少許見到回血,再次確認回血后送針。這時回血大都在針尖部,送針就很困難。我科有兩種穿刺針。一種是貝朗24號安全針,一種是BD24號直針。長期工作中,我覺得貝朗安全針雖然送針時很澀,但它適合血管很細的患兒。直針適合胖一些的患兒。我多用安全針,送針時輕輕挫開針柄和針芯,拇指和食指握住針柄,手下壓,緊貼血管壁以"送為主,退為輔"的送針原則,將軟管一送到底。
3.4我科每周一、四都有做CT的患兒,每星期二、三、五有做內科介入的患兒,都需要留置針穿刺。做CT的患兒必須穿刺雙下肢,做介入的患者也只能穿刺在左側肢體,這樣就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做CT的患兒,大多是年齡小、病情重、血管不佳的患兒,還有較多肥胖患兒,我們把胖患兒的雙腳叫"肘子"。患兒的雙腳又粗又胖,一根血管都看不見。這樣的患兒穿刺時我首選腳部內踝關節處的粗血管,依平時的工作經驗,用直針進針要深有的一下就能見到回血,有的需要碰幾下,方向為"直、左、右、或再深再淺,有的碰三下才能見到回血,若送針過程順利,則穿刺成功。
以上就是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的一些經過和體會,僅供參考,其目的為了共同提高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的技術,更好的為患兒服務,更好的增加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的幾率。
參考文獻:
[1]繩維穎.小兒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與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3):363-364.
[2]熊金月.小兒靜脈留置針進針深度對置管時間的影響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03):423.
[3]鄧季榮.淺談提高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的方法[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