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鵬
摘要:目的 探討醫院消化內科無痛胃腸鏡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我們對2013年09月~2015年09月120例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通過抽簽法完成所有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隨機分組。分別選擇B1組(觀察組 60例)以及B2組(對照組 60例)表示兩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組別名稱。B1組:臨床選擇無痛胃腸鏡診治的方法;B2組:臨床選擇常規胃腸鏡診治的方法;針對臨床療效以及觀察指標進行比較。結果 兩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分別完成診治后,在臨床療效方面,同B2組患者進行比較,B1組表現為明顯提高(P<0.05);在觀察指標方面,同B2組患者進行比較,B1組表現為明顯優勢(P<0.05)。結論 臨床選擇無痛胃腸鏡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獲得顯著療效,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完成治療后患者可以快速恢復,表現出的不良反應較小。
關鍵詞:消化內科;無痛胃腸鏡;臨床應用
無痛胃腸鏡作為一項無痛技術,其能夠有效確保患者在無痛狀態下接受臨床檢查以及臨床治療,進而針對患者健康的恢復發揮顯著的促進作用[1]。為了進一步分析無痛胃腸鏡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主要針對消化內科疾病患者,臨床選擇無痛胃腸鏡的方法加以診治,最終患者臨床療效以及觀察指標獲得顯著改善,最終顯著提高消化內科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們對2013年09月~2015年09月120例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通過抽簽法完成所有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隨機分組。分別選擇B1組(觀察組 60例)以及B2組(對照組 60例)表示兩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組別名稱。B1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為(44.9±7.9)歲;B2組:男40例,女20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為(45.1±8.1)歲;所有患者全部滿足消化內科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2]。兩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未表現出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針對B1組患者,臨床選擇無痛胃腸鏡實施診斷治療。針對B2組患者,選擇常規胃腸鏡診治的方法。針對B1組患者,在實施臨床手術前,按照常規實施體檢,針對患者的身體指標進行認真檢測,要求醫護人員認真對患者講解實施胃腸鏡的具體原理,將患者表現出的恐懼心理有效降低,保證患者在實施手術前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并且針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手術指導,要求患者禁食以及禁飲等。確保能夠為患者成功完成臨床手術。在準備對患者實施手術的過程中,針對患者進行必要的麻醉,針對患者選擇枸櫞酸芬太尼實施靜脈滴注,在5~10 min后,選擇丙泊酚(1~1.5 mg/kg)對患者實施靜脈滴主。觀察麻醉生效后,對患者有效進行體征檢測儀的連接,針對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肢體反射情況進行認真觀察,合理對麻醉劑應用劑量進行調整[3]。針對患者在實施胃腸鏡手術的過程中,需要針對患者的相關指標進行認真檢測,一經表現出特殊情況,選擇有效藥物對患者進行干預治療。針對B2組患者,臨床未給予麻醉處理,其余步驟同B1組患者。兩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在實施診治過程中,針對患者的一般情況進行認真觀察,最終對臨床療效以及臨床觀察指標進行對比[4]。
1.3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對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術,在對患者實施臨床治療過程中未表現出疾病不良反應的情況,患者表現出較高的依從性;有效:患者臨床手術相對成功,在對患者實施治療過程中,患者表現出惡心嘔吐癥狀以及咳嗽癥狀等,患者依從性較高;無效:患者未成功完成手術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表現出嚴重的不適感,患者依從性較弱[5]。
1.4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臨床手術時間、患者出院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觀察對比。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對兩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以%形式表示治療總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采用t檢驗以形式表示臨床觀察指標,以P<0.05為存在明顯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 兩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分別完成干預后,B1組患者中,治愈患者55例,有效患者5例,無效患者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B2組患者中,治愈患者19例,有效患者17例,無效患者2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60.00%;同B2組患者進行比較,B1組表現為顯著的提高(P<0.05)。
2.2觀察指標 兩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分別完成干預后,B1組患者手術時間為(5.47±0.65)min;出院時間為(5.50±1.19)min;出現不良反應例數為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7%;B2組患者手術時間為(7.59±0.67)min;出院時間為(7.86±1.50)min;出現不良反應例數為19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1.67%;在觀察指標方面,同B2組患者進行比較,B1組表現為明顯優勢(P<0.05)。
3 討論
當前醫院針對消化內科疾病患者,臨床主要選擇胃腸鏡的方法進行診治。選擇傳統胃腸鏡方法進行疾病診治的過程中,因為此項操作表現出一定的侵入性,從而導致患者表現出強烈的不適感,進而針對胃腸鏡臨床診治表現出心理排斥感,此外存在較大概率出現疾病誤診以及疾病漏診的情況,對此在對患者實施胃腸鏡診治的過程中,需要有效確保患者的舒適度[6-8]。
無痛胃腸鏡作為一種新型治療技術,在對患者實施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因為麻醉效果不會導致患者表現出任何的不適感,此外能夠將患者不良情緒有效消除,將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合理調整,進而將患者的耐受性顯著提高[9]。與此同時,患者在保持靜止狀態下,可以有效將胃腸蠕動頻率降低,最終將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提高[10]。
本次研究中,兩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分別完成診治后,在臨床療效方面,同B2組患者進行比較,B1組表現為明顯提高(P<0.05);在觀察指標方面,同B2組患者進行比較,B1組表現為明顯優勢(P<0.05)。有效證明無痛胃腸鏡的臨床應用價值。
總而言之,針對消化內科疾病患者,臨床選擇無痛胃腸鏡診治的方法進行干預,表現出較高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
參考文獻:
[1]葉芬,王紅玲,鄭國榮,等.無痛胃腸鏡與常規胃腸鏡臨床應用1800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12):1264-1269.
[2]覃粟新.消化內科臨床診療中無痛胃腸鏡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5(19):44-44.
[3]楊潤芝.無痛胃腸鏡在消化內科的臨床應用療效探討[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3):641-642.
[4]李建芳.關于無痛胃腸鏡在消化內科臨床中應用分析[J].醫藥前沿,2015,5(9):174-175.
[5]白波.無痛胃腸鏡在診治消化內科臨床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5,1(7):112-113.
[6]陳永忠.論消化內科無痛胃腸鏡臨床的應用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33(5):2312.
[7]周峻毅.無痛胃腸鏡在消化內科臨床中應用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3):2669-2670.
[8]李建設.消化內科無痛胃腸鏡臨床的應用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3):3100-3101.
[9]毛宏杰.探討消化內科無痛胃腸鏡臨床的應用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1):104.
[10]葉芬,王紅玲,鄭國榮等.無痛胃腸鏡與常規胃腸鏡臨床應用1800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12):1264-1269.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