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屹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時使用針灸治療的效果。方法 收集急性腦梗死患者共86例,根據患者入院日期的單雙號數分為42例對照組和44例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進行西醫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結合針灸治療,將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分別為(20.1±2.7)分、(61.3±2.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4.6±2.3)分、(48.7±2.6)分,P均<0.05。結論 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針灸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的能力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針灸治療;急性腦梗死;治療效果
腦梗死屬于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指的是由于患者的腦動脈管腔內血液不斷地凝集和增多,導致管腔的狹窄甚至閉塞,在側支循環不暢通的情況下,腦組織就會缺血、變形甚至壞死,該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1]。常規的治療方式是對腦梗死患者進行西藥治療,但是長期服用西藥會帶來較大的不良反應[2]。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療法對急性腦梗死的干預效果和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治療組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共86例,根據患者入院日期的單雙號數分為42例對照組和44例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在40~78歲,平均年齡為(61.2±10.5)歲。觀察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在41~77歲,平均年齡為(60.9±10.8)歲。臨床表現均存在起病突然、眩暈、頭痛、耳鳴等癥狀,部分患者有嘔吐惡心、言語不清等表現。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了研究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西醫常規治療,包括降顱壓、吸氧、改善腦循環、營養神經、糾正電解質紊亂、控制血壓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結合針灸治療,對患者偏癱側的肢體進行針刺,上肢針刺穴位包括:肩髃穴、曲池穴、支溝穴、外關穴、合谷,并輔助手三里穴和臂臑穴;下肢針刺穴位包括:扶突穴、足三里穴、血海穴、三陰交穴、太沖穴,并輔助太溪穴和風市穴。1次/d,留針30 min/次,1個療程為10 d,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1個月。
1.3評價指標 將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進行統計和對比。運動功能評分通過Lindmark運動功能評分系統進行評定,包括主動運動、體位轉移和行走、快速輪替運動、平衡功能、被動運動、疼痛、感覺等。每項評分0~3分,總分24分,0分表示無運動;1分表示動作不協調,較笨拙,關節的活動范圍<1/2;2分表示關節的活動范圍仍沒有達到全范圍;3分表示能夠順利完成。
生活能力評分通過Barthel指數進行評定,其內容包括了進食、穿衣、洗澡、大小便控制、平地行走等10項內容,每項評分0~10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強[3]。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數據處理,將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t值和χ2進行檢驗,差異性用P值進行判定,P<0.05提示本次研究數據存在統計學研究意義,而P>0.05則提示數據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腦梗死是由各種因素引發的腦組織供血減少,導致腦組織因缺血而壞死,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神經系統癥狀。由于中樞神經系統被破壞,患者的大腦無法對低級中樞進行調節,從而釋放了原始反射,干擾了正常運動的傳導[4]。在中醫學中,腦梗死屬于“中風”的范疇,認為氣血相通,氣行,則血行;反之,氣滯,則血滯。因此在中醫的治療中,對于腦梗死患者注重活血、益氣、補氣和通脈[5]。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的急性腦梗死患者聯合使用了針灸治療,經對比分析研究我們發現,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分別為(20.1±2.7)分、(61.3±2.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4.6±2.3)分和(48.7±2.6)分,P均<0.05。在針灸治療中,陽明經屬于多血多氣經脈,使用針刺伏兔穴和足三里穴,可達到振奮陽氣的目的;而內關穴則屬于八脈交會穴,具有通陽維、行氣活血、清心宣竅的功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節患者的自主神經;曲池穴、合谷穴則能夠起到通經活絡、調理氣血的作用;太沖穴屬于足厥陰肝經穴,針刺之可獲得降低血壓、清火豁痰的效果;針刺陽陵泉能夠達到舒筋活絡的功效;三陰交屬于足三陰會穴,針刺之能夠起到益腎生髓、祛痰通絡、健脾益腎的效果。相關的研究報道稱,對中風患者采用子午流注開穴針刺治療后,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纖維蛋白原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均得到了顯著改善,因此提示針灸治療具有活血化瘀、調和氣血的功效,其作用機制與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小板黏附性和纖維蛋白原,并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環,同時恢復血液動力的平衡有著密切關系[6]。
綜上所述,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針灸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的能力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洪濤,陳凡,劉行高,等.針灸聯合五蟲通絡湯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和牛津殘障評分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01):66-68.
[2]王政乾,王冬,楊煒煒,等.早期綜合康復結合針灸、高壓氧對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醫學綜述,2010,16(21):3354-3355.
[3]代杰,項容,陳勇,等.頭針結合康復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最佳時間窗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3):1381-1383.
[4]秦德柱.肌氨肽苷聯合早期針灸及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20(43):73-88.
[5]李麗,魏德勝,李淑君,等.針灸在動脈溶栓基礎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3(06):53-55.
[6]王赟芝.針刺治療急性腦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31(11):1027-1030.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