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錫艷
內容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農村逐漸走上了城鎮化道路,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在新課改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農村初中受政策等各種條件的限制,導致新課改理念難以順利在農村中學貫徹落實。因此,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轉變教師觀念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創新教學手段與方法,發展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特色課堂教學,對提高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水平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城鎮化 新課標 農村中學 思想品德 教學方法
一.教學現狀
1.多數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方法單一、陳舊
在調查訪談過程中發現,許多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模式依然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的學習方法依然是“填鴨式”“滿堂灌”,學生的問題意識淡薄,在教學過程中很少有學生主動向老師提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是全神貫注聽之任之。教師習慣于以權威或圣者代言人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這樣的課堂,缺少與學生的互動性,無法實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難以營造課堂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無法達到師生之間的平等、和諧,也就難以完成新課改要求下的教學目標了。
2.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設備、教學模式落后
新課改要求我們把現代化教學模式作為最直觀的措施。而恰當的教學手段的使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農村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設備落后,多媒體運用很少,大部分學校多媒體設備形同虛設,整個農村學校教學觀念落后,農村學校普遍把思想品德課作為小科目課程,教學設備形同虛設,從而導致教師教學手段單一,難以實現教學的靈活性和開放性。
3.農村思想政治課教師缺乏應有的專業素養
新課改不僅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成為構建和諧、充滿生機活力課堂的關鍵所在。但是,由于受教育體制的影響,目前,我國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往往不是專業的政治教師而是非專業老師或者專業的老師在專業發展不夠。這樣就難以用深厚廣博的專業知識、專業理論知識的拓展、專業技能及專業情意去駕馭課程,難以組織有效的教學,不能因材施教。
二.新形勢下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對策。
筆者認為農村初中學生具有年齡小、知識根底淺、閱讀量和視野較之城市學生有差距,但是活潑好奇,偏愛形象思維的特點情況下,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如采用富于情趣的,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的靈活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課堂活起來,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樹立重視思品學科的意識,改變傳統的學科思維,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的新模式,重視開展探究性教學和研究性學習。
1.教學模式的“活”——采用陽光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作為新課改倡導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我采用陽光課堂的教學模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課堂上注重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總結和反思中我們凝練了陽光課堂新型教學模式來豐富學生愉悅學習的智慧,讓學生在陽光課堂中熱愛知識、學會學習、提高能力,感受成功的快樂。
2.做到教學內容的“活”,不拘泥于書本內容,做到課內和課外的有機結合。
(1)充分開發利用時事熱點材料同時注意挖掘本地資源
用當前社會的時事熱點來充實教學內容,能使教學內容更充滿血肉、更加的形象。思品學科教學所結合的事例應講究時效性如此更具說服力的同時也更加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新形勢能充分反映時代的特點。還要善于挖掘本地資源如在講與人為善的相關內容時,我讓學生主動搜尋我們本安徽的“安徽好人”,學生主動搜集資料和學習再加上教師的適時引導,不僅讓學生領悟了善,而且使他們產生向善的沖動,進而從行動上去詮釋“美好安徽”和“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2)充分做到結合學生和教師自身實際,讓學生感同身受。
教學活動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精選來自學生生活的話題, 從而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指導學生生活,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孩子們的生活是豐富,孩子的思想也是豐富的,尤其在這個信息非常豐富的年代。抓住了孩子的生活也就抓住了孩子的心。
(二)加大農村教育財政投入,逐步改善教學環境和教學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提升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應用的能力。
農村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因此學校和相關的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加大教育投入。學校可以開展校本培訓等多種形式提升教師對現代教育手段運用方面的技能,并充分利用多種直觀教具和現代化電教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運用,有效強化其對所學材料的感知,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教師專業素養及專業的成長,為教師的成長助力。
重視思想品德課,改變非專業老師代課的現狀,并重視教師的專業成長,每個老師建立成長記錄袋,及時指導或為教師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提供指導和幫助。通過教師參加“國培”、“省培”、骨干教師培訓、網絡學習等為教師的成長增添助力。只有通過專業的深造教師才能用精深的專業知識使學生產生專業的情感合專業的認知,使思品課堂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三.加強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探究的意義
(一)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
新課改要求下的課堂,其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教學方法更加靈活開放,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開放性和實踐性,以學生多元化和發展性作為評價目標”,使課堂教學不斷突破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束縛,向著更加靈活更加開放的方向發展,從而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加強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改革,成為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有利于提高農村教師的教學能力
新課改以來,中學思想政治課本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針對這種變化,農村思想政治課教師通過多種方式來不斷加強和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將自己錘煉成一名合格的—適應時代教育要求的好教師。體現在課堂上就是達到了從過去的“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到現在的“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轉變。更好的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達到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
(三)有利于促進城鄉平等教育
社會的公平正義的實現非常重要的一點在于教育的公平。如果農村教師能夠不斷加強教育改革,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讓學生“想學”、“會學”“樂學”,那么,就會不斷促使農村教育水平的提高,使農村學生能夠享受跟城鎮學生一樣的教學水平,從而推動城鄉教育公平化。
總之,在新課改教學過程中,作為思想政治教師更應緊跟時代的步伐,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站在發展的前沿,認真貫徹落實新課改精神,不斷研究新教材,學習和接受新課改理念,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堅持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能力為目的,探究新方法,才能真正培養出適應時代教育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從而使思想品德學科教學煥發光彩,使學生結出思想品德的碩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中學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43.
[2]李福榮.帶著學生走向知識[J].龍源期刊網教育界.2013,(05):4-5.
[3]孫立春.新課程改革實用導讀[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69.
[4]劉玉玲,吳澤江.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材與教法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