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鄧小平曾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對于我國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教育是面向社會需求而產生和改革的。在新時期,我國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對于人才的需求更加有針對性。在這種環境下,校企合作作為教學改革的一種重要方式,受到了教學人員的青睞。對于視覺傳達專業的教學來說,視覺傳達設計對于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將校企合作引入到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改革中,對于促進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水平的提高,提高視覺傳達學生的專業性和實踐性意義重大。
關鍵詞:校企合作;視覺傳達;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具有針對性,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極強的專業課基礎,更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這種社會需求的轉變也促進了我國教育的改革。對于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來說,在長期的發展中,我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明顯不足,導致視覺傳達的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嚴重脫節,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難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在這種環境下,通過校企合作、實習等多種教學手段,促進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對于視覺傳達的教學,意義深遠。
1 視覺傳達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教學來說,視覺傳達的最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形成實際的設計能力,并且,能夠針對綜合的設計項目進行設計和研究。要達到這個教學目標,僅僅讓學生學會視覺傳達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更應提倡學生在理論知識的指引下,將理論知識學會并運用到實際的操作中,轉化為自身的設計能力。尤其是對于當前社會背景下的視覺傳達設計人才來說,一個公司的項目不僅包括設計的創意,還包括完成這個創意設計的整個流程,設計者需要結合自身的經驗以及專業知識排除過程中的阻礙,最終完成整個設計項目。但是,這一系列經驗的獲得僅僅依靠學校的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傳統的視覺傳達教學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經驗培養嚴重不足。因此,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要滿足當今時代的需求,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就要充分改革,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將社會的需求融入視覺傳達的教學改革中,最終實現新時期視覺傳達的教學目標。
2 校企合作在視覺傳達教學改革中運用的優點
基于上述分析,視覺傳達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長期的發展中,我國對于視覺傳達的教學改革十分重視,如當今的實踐性教學研究。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視覺傳達的實踐教學一般通過企業參觀的形式展開,雖然提高了學生對于企業的認識,但是參觀與企業項目的實際設計相差甚遠,導致學生獲得的教學體驗僅僅是走馬觀花,學生難以獲得親身的工作體驗。在這種環境下,校企合作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的教學不僅僅局限于學校,還可以參與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將視覺傳達學生的理論成果轉化為科技成果,提高學生的實際設計能力。我國《高等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我國鼓勵高等學校、高等學校與科研機構以及相關的事業單位之間開展協作、實現優勢互補,合理運用教學資源的經濟效益。”因此,校企合作作為一種相對成熟的教學實現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對于實現學校企業的資源互補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視覺傳達的教學改革中有著重要的發展意義。
3 基于校企合作的視覺傳達教學改革方法分析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不僅僅局限于學校的教學,應該將學校的教學與企業的實踐教學聯系起來,合理安排視覺傳達教學的課程設置,保證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平衡發展。但是,視覺傳達教學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要保證校企合作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從教學目標、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實踐安排三個重要的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
3.1 明確視覺傳達教學的培養目標
在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下,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目標應該進一步深化,在培養學生的理論專業知識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就要求視覺傳達教學要將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中的一部分,實現教學目標的轉變。要實現教學目標的轉變,應該結合校企合作的目的,實現由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為主要教學體系的多角度、厚基礎、寬方向轉變,構建滿足時代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理論與實踐能力并存的綜合性設計人才。
3.2 優化視覺傳達教學的課程設置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視覺傳達教學目標的深化,視覺傳達的課程設置應該與時俱進的改進。一方面,應該優化理論教學體系;另一方面,適當加大實踐教學所占的比例。具體而言,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的課程設置應該滿足以下要求:第一,合理安排理論課程。對于視覺傳達的理論課程設計,學校的課程設置應該結合對應企業的視覺傳達專業要求,合理篩選理論教學的必修課與選修課,適當降低學生的課程壓力,突出課程重點。例如,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的課程設計,應該遵循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能—學科綜合—專業實踐的順序,實現遞進性的理論體系建設。第二,適當加大實踐教學所占的比例。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視覺傳達的教學課程設置要充分考慮到實踐的實際需要,適當縮短理論課程的實踐,加大學生在企業的實踐課程設置,例如,在學生大三的視覺傳達課程中,可以設置大三大實驗在企業進行,為期兩周;在大四的教學中,利用半學期作為學生的論文創作時間,并且要在企業的實踐中獲得課題,完成項目。在合理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安排下,校企合作才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實保證視覺傳達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
3.3 加強校外合作基地的建設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有效的實習基地建設是保證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效果的基礎。結合視覺傳達教學的特點,校企合作的教學基地可以通過以下形式展開:第一,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要建設與視覺傳達教學目標相適應的實習基地,學校在選擇合作企業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確保企業可以提供學生實習的崗位,并且能夠切實獲得經驗。在這之前,首先,教師應該針對合作企業進行充分的考察,避免學生的實習僅僅停留在打雜跑腿的工作上,流于形式;其次,教師應該與企業協商,制定合理的實習政策,讓學生能夠零距離地掌握企業的工作流程,有機會參與到企業的視覺項目設計的工作中,最終提高學生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工作室制”合作基地建設。視覺傳達工作室的建設,旨在為學生提供將理論成果轉變為科技成果的場所。因此,學校與企業聯合建設工作室,讓學生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出項目,并在企業專業人員以及學校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將項目付諸實際,不僅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4 結語
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時代的需求不斷促進視覺傳達教學的革新與發展,校企合作作為視覺傳達教學改革中一種重要的方式,其發展和完善任重道遠。在視覺傳達設計的校企合作教學中,學校的教學改革應該從教學目標的革新、課程設置的合理與完善以及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等方面著手,全方位地保證校企合作的條件及效果,促進視覺設計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 郭文靜.淺析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大眾文藝,2016(05).
作者簡介:張鐘靈(1980—),女,甘肅蘭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