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詠梅
摘 要:在小學的識字教學中,運用同形聯系識字法、析字會意識字法、形近比較識字法、自主識字法、隨文閱讀識字法等,為學生學好語文、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礎。識字教學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它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何提高小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識字的角色中,是新世紀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熱點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漢字是我們的母語文字,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國家教育部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的章節中,對小學的三個學段的“識字與寫字”都有著明確的教學標準。即,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學會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要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對2500個左右的字能做到正確地書寫、運用。
在小學的識字教學中,我們應把前人的成功經驗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漢字形、音、義所固有的內在聯系,從某一方面突破,挖掘小學生在識漢字上的潛力,不斷豐富識字法的內涵。
識字教學方法很多,我們所知道的有:集中識字法,分散識字法,歸類識字教學法,奇特聯想識字法等等。在我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情趣識字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集形、音、義于一體的字理文字,倘能循其規律識字,則會情趣橫生,興味無窮。在教學中,我將情趣識字法分解為以下五種教學方法,收到了很明顯的教學效果。
一、同形聯系識字法
用某一偏旁帶出一群字,以熟串生,簡化學生識字的心理過程,其一是形旁串字,注意變體。如“木”字旁的字:我將“林、村、枝、松、標、相、椅”等字串在一起學習,學生就容易掌握。其二是聲旁串字,把握難點。如我將聲旁“分”的字“份、粉、紛、墳、吩”歸類到一起學生就容易記住。
二、析字會意識字法
不少漢字因形會意,可引導學生析字會意,進行聯想,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日、月為“明”,雙“木”為“林”,一頭小一頭大為“尖”,不上不下為“卡”等等。
三、形近比較識字法
對于形近字,教師提示學生發現字形的相似處,比較相異點,以消除知覺定勢中的不利因素。其一是排列比較法。如“己”和“已”,“撥”和“拔”,“爪”和“瓜”,“廷”和“延”等。其二是特征概括法。如“大”和“犬”,“烏”和“鳥”,“代”和“伐”等。
四、自主識字法
自主識字是培養學生在原有識字量的基礎上,通過閱讀課文自己學習生字的方法。在北師大版六年級的教材中已不再單獨提出生字的學習,但每篇課文幾乎都有生字的存在。教師不能再像低年級識字那樣進行生字的教學,學生要掌握這些生字,都要靠自己自主學習。在我任小學高段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掌握自主識字法。自主識字還有利于因材施教。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學一篇新課文時,每一個學生各有自己不會認或不會寫的生字。課堂上,我讓每個學生在課文中都找自己的生字,再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去掌握這些生字。學生養成了自己學習生字的習慣,讀、寫的能力便可持續提高。
五、隨文閱讀識字法
隨文識字是指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去感知、理解和掌握,“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生字出現在課文的具體內容中,字的形、音、義融進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了,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閱讀,而通過閱讀,還在于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識字要在語言的實踐交流中延伸發展,在具體語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如我在教學《梅香正濃》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發現未學過的生字,如“戕害同胞”的“戕”字,“體恤民苦”的“恤”字等,同學們運用學習工具再結合上下文,就掌握了這些生字。
讓學生在隨文閱讀中識字,在具體語言環境里學字,學生將那些獨體的,互不聯系的字組成了文。識字結合了識詞,識句,學文,對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促進思維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便于進行思想教育。由于不是一個一個的孤立識字,而是把識字和閱讀結合起來,學生能讀,能說,還能用,大大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課堂里,教室外,放學后,學生反復吟誦,津津有味,嘗到了甜頭。他們以會朗讀而自豪,初步培養了閱讀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樹立一種意識,一種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意識,一種處處留意、善于學習的意識。只要留心,就能在外面的世界中學到很多東西,認識很多字。教師應大力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見字識字、隨文識字、以寫促記、認讀同步等識字方法,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力求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更應注重學生讀書、寫字習慣養成。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避免單調枯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自主學習的氛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重在學生掌握,重在實際效果。多年來,我不斷地總結小學語文教學的經驗,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靈活多樣地引導學生識字,使學生學習識字成為了一種樂趣,為學生學好語文、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