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娜
摘 要:面對初中生學生詞匯貧乏、語感不強、素材積累不夠,寫不出好文章的現狀,語文教師該如何進行作文教學,引學生上“路”,讓好作文自然流淌。
關鍵詞:初中作文;素材;思想;評價
作文教學,歷來都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題,經常聽到有教師感嘆:作文難教啊,怎么教學生都寫不好。好作文難道真是老師教出來的嗎?我看不是。無論什么樣子的作文都是學生自己寫出來的,教師的“教”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學生自己。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不妨從作文自身需要的條件來看。學生要想寫出好作文,第一,得具有一定的詞匯量和寫作素材、良好的語感和良好的遣詞造句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布局謀篇的能力;第二,即便是具備了上述各種能力,也還得有寫作的欲望和表達的興趣。如果學生自己不具備這些條件,教師的指導再精彩再到位,學生恐怕也寫不出好文章來。
而現實的情況是,由于家庭、學校、社會等諸多原因,相當多的學生詞匯貧乏、語感不強、素材積累不夠,寫不出好文章也是自然的。那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該怎樣去做呢?筆者認為教師的任務不在“教”而在“引”。只要能把學生“引”上“路”,好作文就會自然流淌,呼之欲出。
一、拓寬視野,積累素材
學生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材料單一,難出精品,主要是因為學生生活領域狹窄,無法廣泛的攝取生活中鮮活的素材。這樣見識短淺,積累的素材就相當有限,這時候做老師的就應想著方、變著法地幫助學生練就一雙慧眼,多為學生開辟一些途徑來開拓學生的視野以增加學生的素材積累。例如,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的熱點、焦點、爭論點、轉折點;往小處說,是注意周圍的世態人情,尤其是普通人、陌生人,為人們所習以為常的事、司空見慣的事。這里面常常埋藏著寫作的富礦。平時注意捕捉、觀察、收集整理,就會擁有一大筆財富。鼓勵學生親近自然,就是走出書齋,去游歷山川河流、風景名勝。描寫風景的文章自然不用說了,就是寫人寫事,也離不開景物。景物就是人物活動的舞臺。舞臺搭得好,人物、故事就容易演得像,演得活,演得精彩。通過閱讀,了解別人的經歷,擴大自己的視野,借鑒他人的情感體驗,就可以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可以每周開辟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讀課外讀物,為學生推薦新近雜志上與學生寫作實際貼近的精美時文;二是閱讀所做過的試題中感人的美文;三是閱讀以前的摘抄筆記或札記;四是關注身邊有個性的同齡作品。做老師的就要把這種觀察生活的方法教給學生,要在課堂上公開講師生都看得見,學生卻沒感覺的事例,讓學生學會做一個有心人。其實,觀察生活不需刻意,關鍵得有心,讓他們在寫作文需要材料時主動在記憶中去搜索。
二、勤于練筆沉淀思想
俗話說“一天不練口生,一天不寫手生”,所以我經常鼓勵學生寫隨筆,只要內心有觸動就用只言片語記錄下來儲存到素材庫中備用,引導學生用筆抒寫自己的獨特感悟,引導學生善于用心去發現、捕捉別人未見之事物,引導學生在讀中關注他人對生活的獨特感悟,有意識的查找自身的不足,再有目的地去發現、去吸收自己需要的東西,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達到以悟促寫。《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寫作的要求共有八點,提得很全面,很具體。其中第二點這樣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但假如學生在反映生活時,只是把掌握的材料機械地搬進作文,那么即使描繪得再繪聲繪色,也難以給人心靈的震撼、思維的啟迪。要寫出好作文,就是要增強學生的認識,強化訓練。把學生認識結構作為寫作的核心,是對學生整體的提高。對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象、培養情感、鍛煉意志,要從說到寫,反復寫、多推敲,多讀勤寫用以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作強化的作文訓練,在審題、立意、布局、思想調遣等語言功夫上也要不斷的深入,從而利于學生寫好作文。
三、恰當評價激發創作
作文教學還有個重要環節就是批改和講評,以往的批改都是馬后炮式的,由于寫和評間隔的時間太長,往往評得學生一頭霧水,一節課下來老師說得頭頭是道、憤憤不平,對學生卻沒有多大實效。我們主張即時批改、即時講評,也就是定時作文,當堂批改,當堂評講,評時多關注文章的優點、亮點,評出學生的自信;另外要重視評改中的美文效應,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非凡的見解,讓不同層次的人都能體驗到創作的快感,對較成功的作文或片段、甚至句子還可以作為范文宣讀,或辦班報、校報,讓學生的作文變成印刷品等形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寫后興趣,從而使得學生都能樂于創作,愛上創作,以期收到作文教學的最佳效應。
總之,作文的“引”字工程可歸納為三個“引導”:引導積累,即引導學生積累詞匯、素材,培養語感;引導思考,即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積極主動的思考生活,并付諸文字,逐步寫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引出興趣,即引導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變“把作文當任務”為“讓寫作成習慣”。當然這“引”字工程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老師的參與。
其實,寫好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突出主題,要寫透一件事,要多改多念,不怕,不慌,同時必須做到“四勤”,即勤于觀察、勤于積累、勤于練習。能做到經常聽、說、讀、寫,才能使學生真正提高寫作水平。作文教學千萬不能求急,應老老實實的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留心生活、體驗生活、抒寫生活,把寫作變得像說話那樣隨意、簡單,而且成為學生生活中的必需時,好作文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