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陸
就目前的教學來看,師生受到探究式教學的影響,過分注重問題的解決,逐漸喪失了閱讀意識。針對這一點,要從觀念和實踐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讓學生明白數學閱讀是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另一方面傳授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提供空間讓學生閱讀,讓其在適應的過程中體會閱讀的重要性,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一、以生為本,加強指導,提高學生閱讀質量
1.教授方法,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理解
在教授學生閱讀方法時,要結合學情,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讓其意識到良好的方法是促進閱讀的關鍵,從而能用心學習,認真領會。通常,閱讀方法注重層次性,先讀懂,再理解,最后掌握要點,能一針見血。
以一道分式應用題為例:一項工程需要在規定日期內完成,如果A隊單獨做正好按期完成,如果B隊單獨做,要超過規定日期5天才能完成。現在有A、B兩個隊伍一起做3天,剩下的工程B隊單獨做,恰好按期完成,問:規定日期是多少天?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首先讓學生讀第一遍,弄懂條件和問題,找出三個量:工作量、時間、效率。然后,我就引導學生讀第二遍探究量之間的關系,并且拋出問題:在整個任務中,A、B隊各做了多少天?提供學生思考的空間。最后,讓其讀第三遍,追問:這個工程完成了嗎?深化學生思考,給出解題的關鍵和方向。幾次以后,學生就能自己使用這個方法,一層層地剖析,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深一步,結合學過的知識整體分析,大膽聯想,促進知識吸收和問題解決。
2.技巧點撥,化繁為簡,促進問題解決
在學生沒有形成技巧之前,要適當地點撥,讓其在閱讀時要依據文字的多少來剖析:
(1)把文字少的讀多,挖出隱藏的條件,使整個問題明朗化。
(2)把文字多的讀少,盡可能地省略一些沒有用的內容,整理出關鍵條件,靈活探究。
(3)化繁為簡,尤其是一些幾何問題,要善于把復雜的圖形簡化為基本圖形,減少干擾,便于自身的探索。
(4)把死的文字讀活,特別是應用題,要善于把文字轉化為實物,走入出題者創設的情境,全面透徹地理解問題。必要的時候可以畫圖幫助自己理解、思考。
(5)把動的文字讀靜,在復雜的運動中抓住問題的本質,對于那些運用的幾何問題這個技巧尤其重要,像圓和圓的位置關系,說到底就是類:沒有公共點、一個公共點、兩個公共點,然后就是延伸出的五種位置關系。
閱讀的技巧有很多,我們能告訴學生的是最常見的幾種,其他的就需要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理解慢慢探索,最終能形成系統的技巧,靈活運用到閱讀中。
3.形成能力,自我閱讀,養成良好習慣
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除了傳授方法和技巧,還要注重實踐,讓其在不斷的運用、理解、吸收中形成能力,能夠自我閱讀,促進思維的活躍和發散。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充分運用教材,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提供其分析探究的空間。數學教材是由很多專家編寫而成的,不僅結合了教育學原理和學科特點,還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心理,具備很高的閱讀價值。
出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我會指導其具體的做法:首先要反復閱讀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理解其中的關鍵字,弄清要素間的關系,能在符號和語言之間流暢轉換。講課時,我會根據學生閱讀的內容設計提問,檢測其效果。然后,我就要求學生在相關的例題旁提問,將閱讀中的不明處寫在旁邊,以便課堂交流解決。最后就是思考探究環節,在之前的基礎上,學生嘗試著自己解決一些問題,對原理進行論證闡述。
二、豐富資源,延伸課外,拓展學生閱讀空間
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課內的指導訓練,還離不開課外的拓展延伸。一個班級里學生學習的程度參差不齊,不能“一鍋煮”,要根據年齡的差異采取針對性的指導。
對于基礎薄弱、反應較慢、性格內向的學生,我會花更多的時間與其交談,耐心地指導,盡可能地與其一起閱讀,適當鼓勵他們與同學老師交流,切磋閱讀體會。對于一般的學生,我會根據他們近階段內的學習情況向其推薦參考書,并且在課余時間進行輔導,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我就建議他們組成閱讀小組,在一定時間內閱讀同一本書,并且在讀完后針對一部分內容寫讀書報告,以便在班級里交流分享。這樣,學生就能得到針對性的訓練,在能力和思維上得到很好的挖掘和發展。
此外,在豐富資源的同時要注重閱讀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知識輸入的過程中能體會到閱讀的快樂。長此以往,學生不僅豐富了視野,還增強了數學學習的信心,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科素質,培養了創新意識。
總之,良好的教學不是單純地完成任務,一味地解題、講題,而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促進其思維空間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