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鳳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立足于兒童視角,尊重兒童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研究學生與教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兒童視角是指兒童在觀察、描摹事物,理解事件時表露出的兒童所具有的思維習慣、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向。因此,語文教師必須以兒童的視角,傾聽兒童的心聲,教學中以人為本,滿足兒童學習需求,采用與之相適應的閱讀教學策略。
—、立足兒童視角,激發閱讀主動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是單一的老師講學生聽,閱讀教學應該立足于兒童的視角,讓兒童在閱讀中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從而激發兒童閱讀的主動性。例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老師,您好》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基于兒童視角讓學生理解課文,在第一自然段理解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總結出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老師很辛苦。接著,讓學生自己在文章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詞語,體現老師的辛苦。學生找出來“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項創造都蘊含著老師的辛勞”。學生從其中的一些詞語中體會到了老師的辛苦。有的學生指出“古今中外”和“地北天南”,有的學生找出了“心血”和“辛勞”,還有的學生找出了“哪個人”和“哪一項”,有的學生指出了“浸透”和“蘊含”。在教學中教師要肯定學生找出這些詞語都能體現老師的辛勞。由此可以看出,兒童的視角雖然很簡單,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道理,教師要注意及時引導和發掘兒童視角的不同著眼點,及時肯定學生的思考,并給予一定的鼓勵,強化學生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
二、關注學生閱讀的興趣點
兒童年齡小,這就決定了他們獨特的興趣點,關注學生閱讀的興趣點,可以尋找出最適合兒童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例如:在閱讀教學《動物的互惠互助》一文中,同學們通過幾組動物之間的互助感受到動物之間的合作是非常有趣的。從兒童視角來看,興趣點非常明顯,即學生非常關注動物之間的互助方式。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怎樣借助學生的興趣點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們可以采用實踐活動的方式,例如:可以動員學生通過多途徑搜集動物間互惠互助的圖片、文章、視頻。收集好這些材料后,要求學生給大家講解這些圖片,也就是讓他們扮演解說員。在解說中,學生會自發地將各類素材組織成語言表述出來,從而讓我們的閱讀課堂呈現出勃勃生機。
三、激發兒童的閱讀情感
兒童通常情感體驗單純,他們的喜怒哀樂皆是真實的,他心靈是純潔的,有著敏感向善的心靈。可是,在閱讀教學要想搭建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之橋”,教師還應通過適當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為他們營造情感表達的氛圍。例如:在閱讀教學《第一次抱母親》中,文中有兩處非常細膩的描寫,一處是“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一處是“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兩處描寫把作者的愧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在閱讀中,學生讀到此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說說母親是如何關懷自己的,讓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讓這個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四、讀透文本,豐富自己的情感
閱讀教學應該是勾連文本與讀者自己,在兒童閱讀中應做到豐富自己的情感。例如:在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夾竹桃》一文閱讀中,有這樣的教學情境:
師:什么樣的人就能寫出什么樣的文字。從這三幅幻想圖中,你發現季羨林老先生是一位什么樣的人?
生1:他是一位想象力豐富的人,很有生活情趣。
生2:他是一位熱愛大自然的人。
生3:我覺得他善于觀察,因為他善于觀察,才能寫出這么美的文字。
生4:我覺得他很樂觀,他是一位富有童趣的老者。
師:老師用一個詞進行概括:豐富的心靈。在生活中,我們也都有自己喜歡的事物,你能和作者一樣,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幻想,描繪一幅幻想之圖嗎?(學生進行書寫,完成后交流,發現內容比較生硬與單調。)
揣摩作者季羨林先生的內心,感染于他的情趣、他的童心、他的詩意、他對生活的熱愛,比照的是學生自身對事物的感情、對生活的態度。作者的內心與學生的內心之間產生了差異。因此,閱讀中學生讀透文本,徜徉在文本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完善自己,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情感,讓學生的情感也因此充實與豐富。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教師要基于兒童的視角,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兒童的主體作用,在“寓教于樂”中實現兒童快樂地閱讀,主動地閱讀,富有情感地閱讀。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城西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