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舜威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云計算、大數據手段被廣泛應用,金融業的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互聯網技術的介入,激發了大量金融創新活動,產生了豐富的金融產品,使得消費者多層次的需求能夠被滿足。“用戶至上”的互聯網思維使企業和百姓能夠享受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務。互聯網與金融業的結合,加速了金融業的變革,并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創新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通常被認為就是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等運行模式,這種定義的側重點于揭示互聯網金融的手段,沒有指出互聯網的介入對金融業的改造。廣泛的來說,所有依托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資金流通的行為,無論資金融通的方式是直接還是間接,都可以認為是互聯網+金融的實踐。互聯網+金融的最值得關注的方面有兩個:第一,互聯網化帶來了信息透明高效和用戶體驗提升;第二,金融化、證券化使得參與傳統金融產品資產的流通渠道更廣和門檻更低。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在于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去降低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減少資金供需雙方的交易成本,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使金融業能夠更好的發揮資金融通的作用。在理想的狀態下,互聯網金融將依托互聯網的現金技術和分享、公開、透明的理念讓資金在各種主體之間的流通達到直接、自由的狀態,同時通過數據分析控制信用風險,最大程度的降低違約率。
二、“互聯網+”金融的運行模式與商業邏輯
在“互聯網+”金融的時代浪潮之下,互聯網金融機構發展的如火如荼。觀察他們在互聯網浪潮下的運營模式,我們可以把現如今互聯網金融概括為以下5種商業模式:1、第三方支付;2、P2P小額網絡信貸;3、眾籌融資;4、金融服務平臺;5、互聯網銀行。
第三方支付:是指買賣雙方在缺乏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持的情況下資金支付的“中間平臺”,買方將貨款付給買賣雙方之外的第三方,第三方提供安全交易服務,這是一種支付托管行為。互聯網支付企業的代表有支付寶、易寶支付、拉卡拉、財付通等,金融型支付企業有快錢、匯付天下等。
P2P小額網絡信貸:通過專業網絡平臺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系并完成相關交易手續,完成個人與個人的小額借貸交易。借款者可自行發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方式和時間,自行決定借出金額實現自助式借款。國內的人人貸、拍拍貸、紅嶺創投等是該領域的佼佼者。
眾籌: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一般有發起人、投資人、平臺三方構成,籌資人在平臺發起籌資創意,平臺整理出資人信息,并公開創意實施結果,投資人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投資活動,其具有低門檻、多樣性、依靠大眾力量、注重創意的特征,是指一種向群眾募資,以支持發起的個人或組織的行為。國外最早和最知名的平臺是kickstarter,國內有點名時間、眾籌網、淘夢網等。
金融服務平臺:搭建平臺,意在撮合有貸款需求的個人和有放款需求的中小銀行、小額貸款機構進行對接,通過打造金融服務垂直搜素引擎,提供類似金融服務大賣場的功能。融360、好貸網、金融界理財等在該領域走在了前列。
互聯網銀行:指借助現代數字通信、互聯網、移動通信及物聯網技術,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方式在線實現為客戶提供存款、貸款、支付、結算、匯轉、電子票證、電子信用、賬戶管理、貨幣互換、P2P金融、投資理財、金融信息等全方位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
上述商業的模式可以總結成三個核心部分:支付方式、信息處理和資源配置。支付方式的發展是基礎,目前移動支付成為主要手段,證券、現金等金融資產的支付和轉移都通過移動網絡進行;支付清算電子化替代了現金流通。信息處理能力是保障,在大數據,云計算下,資金供需雙方信息可以通過社交網絡揭示和傳播,被搜索引擎組織和標準化,最終形成時間連續、動態變化的信息序列。由此可以給出任何資金需求者(機構)的風險定價或動態違約概率,而且成本極低。資源配置是目標,在供需信息幾乎完全對稱、交易成本極低的條件下,互聯網金融模式形成了“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諸如中小企業融資、民間借貸、個人投資渠道等問題就容易解決。
三、“互聯網+”金融發展方向的展望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現代金融高度結合的產物,它改變了人們的支付習慣、借貸融資方式、投資理財渠道,也豐富了互聯網的功能與用途,使大量資金可以便捷、高效地在市場間流動,推動了金融市場無時差、無界限的一體化發展。
面對撲面而來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競爭浪潮,傳統金融機構要利用網絡技術,加快融合線上業務與線下業務。在未來一段時間,開展線下服務仍然是金融機構的主要優勢,特別是一些對公業務、同業業務、咨詢顧問等復雜的金融業務,線下專業團隊的支撐必不可少。推進線上和線下的業務相互融合,意味著金融機構在繼續鞏固和優化線下業務的同時,必須重視和不斷完善現有的網絡金融業務,加快構建線上服務能力,豐富金融產品種類,同時有效整合物理網點,重新定位、優化功能,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增值服務。
在“互聯網+”金融火熱發展的浪潮中,互聯網金融公司雖然得到了飛躍的發展,但在以后的競爭中要想保持優勢,就需要要精準定位,深耕中小客戶。互聯網公司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主要在于感知到中小客戶融資投資的困難,急客戶之所急,提供了各種形式的產品(或服務)去滿足需求。目前,大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還只是停留在搭建平臺或者提供平臺去完成理財產品的銷售、第三方支付和P2P貸款,這些業務或者是不需要進行產品設計,或者是基于系統完成,或者是業務的流程還比較簡單,互聯網金融公司應該以平臺為依托,挖掘客戶的特質,關注客戶流量和客戶體驗,注重數據資源,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平臺效應,在業務模式和金融產品方面開展創新。
在整個金融市場中,每一個主體都不是孤立的,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公司并不存在天然的競爭關系,相反,二者都用共同的目標:為大眾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都在不斷深入,合作共贏的空間正在逐步打開,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的融合明顯加快。一方面,經過長期實踐積累,商業銀行擁有良好的風控體系和定價模式,掌握大量歷史數據資源,能夠幫助互聯網企業更加可持續地發展。同時,金融機構擁有大量金融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以為互聯網企業提供必需的人才支持,彌補風控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占據網絡入口優勢,掌握小微企業、個人消費者的海量行為數據,可以低成本地快速增加大量的有效客戶,一些金融業務可以實現超常規發展。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優勢互補,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將大大加速金融體系和業務模式的變革,提升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曉求.互聯網金融的邏輯[J].銀行家,2014(3).
[2]喬海曙,呂慧敏.中國互聯網金融理論研究最新進展[J].金融論壇,2014(7).
[3]姚文平.互聯網金融——即將到來的新金融時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