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秀
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被動向多樣、自主轉變,是初中歷史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而小組合作學習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與學習小組的發展狀況有著密切地聯系。在課堂上,教師合理的設計、恰當的指導僅僅是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的一個環節,而課后學習小組的自主建設與發展則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另一環節。因此,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認識水平、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征等,合理創建合作學習小組,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成為初中歷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含義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形式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教學方式,是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以課堂教學活動為背景,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通過對小組成員的指導,展開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小組群體的積極作用,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能力,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手段。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它是指在沒有教師直接、即時管理的情況下,小組成員能夠通過相互溝通、相互合作、相互依賴、相互負責地方式進行學習,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 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初中歷史課堂中,許多教師都忽略了歷史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生存智慧,讓學生汲取過去的經驗與教訓,以提高學生判斷和解決事情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常常把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并且通過提問和測試的方式,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熟悉程度,致使課堂教學氛圍枯燥、沉悶。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新課程改革標準明確提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小組合作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小組合作學習具有傳統的教學模式所沒有的優勢,所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自覺的學習歷史知識,是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三、 創建合作小組的有效策略
1、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進行分組
“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并不是唯一的分組標準。小組成員的性格特點也是教師分組時應該充分考慮的一個因素,因為這是確保小組內部有效、持續互動的重要前提。在學生素質較好、班級凝聚力較強的情況下,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在選定小組長之后,大膽采用自由組合和教師微調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組,以確保分組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在劃分好合作學習小組之后,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身以及組長的引導作用,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組長的任務,不斷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合作小組的發展。
2、充分發揮組長的引導作用,增強小組的凝聚力
小組長直接影響著小組凝聚力的形成、促成組內良性互動,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小組成員的能力,合理安排組長,充分發揮組長的積極作用,以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初中歷史教師可以綜合考慮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結合小組成員的意愿,科學選擇組長,以確保合作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
3、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合理指導合作學習活動
初中歷史教師可以根據歷史學習的特點,制定有效的措施,以指導小組的學習活動。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小組長的積極作用,讓組長自行組織合作學習活動,根據組員在作業本上的留言,交流和討論作業的具體題目、解題方法等,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明確組長的職責,讓組長負責小組的日常學習活動,不斷提高組長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平時,初中歷史教師應該讓組長督促組員及時鞏固當天的教學內容,幫助組員復習和鞏固以前的教學知識,提高組員的歷史水平,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另外,在習題講評課前,組長可以組織組員討論存在疑問的題目,鍛煉組員的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組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從而提高組員的綜合素質。在考試之前,組長可以根據教師的指導,與組員制定出合理的復習計劃,關注組員的計劃完成情況,引導組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提高組員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組員的全面發展,實現合作學習的目標。
四、總結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而且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夠發揮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新課程環境下,初中歷史教師應該認識到合作學習的價值,揚長避短,積極營造民主、開放、和諧的小組合作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