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伯駿 周建忠
摘要:畜產品加工的每個教學要素都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近年來畜產品加工專業的發展受外界因素沖擊而原地踏步,迫切需要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施行。項目導向教學是最具實效的企業生產模擬教學,不但解決了上述現實問題,而且對培養畜牧獸醫領域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智力支持。
關鍵詞:畜產品;項目導向;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92-01
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和中等職業學?;镜慕虒W制度。當前的重點是要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機制,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完善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教學的管理和訓練學生教學模式。
筆者調查樣本A校是J省唯一一所農業類綜合性首批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國家千所改革示范校之一,畜產品加工專業專業是熱門專業,多次被評為省級師范專業。但近些年,市場供需改變、教育改革升級等外部因素對該校本專業產生了一定的沖擊。
一、畜產品加工專業教學改革背景
(一)課堂教學模式“率由舊章”。以A校為代表的中職畜產品加工專業的教學模式制約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課堂沿用上世紀推行的講授教學法,大綱中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為“三基”教學,事實上已經演化為教師唱“獨角戲”,學生當看客的現實,完全背離了職業教育以實用為原則、以實踐為中心的育人目標。
(二)教學組織形式“一刀切”。A校的畜產品加工專業以大班授課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這在90年末緩解財力緊張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欣欣向榮”的背后是忽視個體差異特別是性別差異。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男生的理性思維迅速發展,女生的感性思維日益增強,這就導致了兩者在思維方式、學習習慣、行為舉止等方面差異顯著??陀^上,生理心理雙重變化已經不適應一個班級、一套教案、一份作業的教學組織形式。
(三)考核評價制度以“分數論英雄”。縱觀A??荚嚈n案,考核制度仍以筆試為先、實踐為次,評價方式以分數論英雄,誰的分數高,誰就被貼上“全面發展”的標簽,一張張喜報、一個個表揚的背后,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遭遇“瓶頸”。因此必須在考核評價環節突出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適應市場需求、貼合職業發展的應用性人才。
二、以勇士斷腕的魄力推行項目導向教學
在就業市場倒逼的大環境下,走出一條具有自我特色的專業辦學路子,讓學生學有所長、學校大步前進、企業認可接納,是擺在A校每一位教學工作者的現實課題。據筆者了解,A校該專業的領導班子先后五次到有代表性的相關企業參觀、學習、交流,為下一步大刀闊斧進行教學改革積累智慧財富。A校領導與企業負責人對畜產獸醫發展趨勢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與數十家知名廠商確定校企合作事宜,為學生就業開辟了新天地。
隨后,A校畜產品加工專業全體教師堅持以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重新理順知識體系,明確以項目實訓課為教學改革主戰場,在項目導向教學中為學生和企業當好“月老”。
三、項目導向教學在畜產品加工專業的教學實踐
A校以最近發展區教學理論為指導,在項目實訓課程中以一年級新生為實驗樣本,穩步推進項目導向教學。在項目導向教學中,教學過程成為人人是主角的創造實踐活動,主動參與,從嘗試入手,不再關注最終結果,而是著眼于執行的過程,落腳點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當“主角”,老師演“配角”,實現了師生的良性互動。
(一)名企見習—理論有了用武之地。A校定期組織畜產品加工專業學生去某省數家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參觀實習。每次見習中,“師傅們”都會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安排加熱殺菌、冷藏密封、著色整形、風味改良等實習崗位,在實訓中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風采的舞臺。
(二)校企合作—我就在企業生產一線。在學生系統學習了畜產品深加工的基本功后,為使學生專業技能得到進一步深化的提升,A校與某牛奶生產企業牽線,將某暢銷高鈣牛奶生產引進課堂生產實習教案中,一系列生產流程均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根據項目導向教學的統籌規劃,畜產品加工專業二年級學生將完成三千件成品生產。學生在生產一線深化了理論知識,而且感受了企業文化的熏陶,培養了嚴謹的工作態度。
(三)實踐教學—我設計、我加工。為了激發學生研發畜產品的積極性,A校聯合姊妹企業把新品設計的任務交給學生。由姊妹企業首席設計師先進行示范教學,然后給每位學生下派課題,要求限時完成,并自行設計成果展示。值得一提的是,每個設計方案都會原汁原味的送到買家手中,接受市場的公平檢驗,合格方案立即投入生產。專業教師再也不是教書匠的角色,而是與廠方技術人員全程監控生產、保證質量,結合每位學生特點安排合理的流水崗位,時刻解答疑難問題,他們與學生在工作中結為臨時同時,在生活中成為知心朋友。
四、項目導向教學在校企合作中初具成效
歷時兩年的項目導向教學試驗結束后,學生的專業知識、操作實踐和人際交往等綜合能力得到了飛躍式提升,畢業后心情舒暢的投入到夢想的工作崗位,紛紛成為畜產品加工領域的新星。企業普遍反映,A校畢業生的學習能力、團隊意識、無私奉獻的品質明顯優于其他校同專業畢業生。因此可見,畜產品加工專業的教學改革要始終以市場需求、行業發展、學生成長為基本理念,重新審視、調整構建符合專業特點的教學體系,努力為社會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雪梅.我國中職與高職銜接研究評述[J].職業技術教育.2001(7)
[2]冷淑君.關于項目教學法的探索和實踐[J].江西教育科研,2007(4)
[3]安森亞.畜產品加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2(4)
[4]鐘韜.協助畜產品加工專業中職學生提高綜合競爭力的措施[J].教學研究,2015(2)
[5]孔保華.畜產品加工特色專業建設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教學研究與改革,2012
作者介紹:
第一作者:鄒伯駿,男,1990年,教育學在讀碩士,文學學士,就讀于吉林農業大學研究生院,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管理。多篇學術論文刊登于教育類刊物。
指導教師:周建忠,男,1966年,教育學博士,教授,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管理。多篇論文刊登于教育類重點期刊,著作在業界享有較高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