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芬
摘要:根據新課標改革的相關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逐漸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實現教學雙方的平等地位,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初步涉及抽象、邏輯的特點,不再是單一的數字、圖形、單位概念,在展開課堂提問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其有效性,以滿足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事實證明,有效地提問能夠引導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使其具有探索精神、創新精神。本文以下針對這一課題展開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提問;實踐研究;問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270-01
結合我國教育工作現狀,教學大多是通過課堂方式實現的,由于時間、空間的相對限制,可采取的互動形式較為有限。提問是一種最常見的課堂溝通方法,也是教師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引導的方式,有效的提問不僅能夠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教學效果,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其中,數學是初中課堂教學中的必修課程,也是較為重要部分,積極研究有效提問的實踐,對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現狀
(一)課堂提問目的不明確。有的教師盲目追求活躍的課堂氛圍,對教材和學生研究不深,使提問停留在淺層次的交流上,課堂貌似熱鬧,其實華而不實。無益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二)忽視學生的理解能力。脫離學生的“思維發展區”,啟而不發。設計的問題過難,過偏或過于籠統,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啟而不發。這樣的提問脫離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思維難以展開,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提問內容針對性較差。存在零碎不系統,缺乏層次等問題,提問時使用冗長而凌亂的措詞,使學生不明其意,例如,講一元二次函數性質時,教師提問:“一元二次函數的圖象性質有什么特點?如何根據這些特點求最大值、最小值?”這樣的提問措詞不清,學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達。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要點
(一)提問要有啟發性。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教師要善于把教學內容本身的矛盾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設計問題的突破口,啟發學生去探究“為什么”,把學生的認識逐步引向深化。
(二)提問要突出重點。課堂教學工作的時間是很有限的,一節課只有幾十分鐘的時間,必須有計劃的展開教學活動,提問只能是一種穿插行為,而不是任由進行,也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都詳細展開研究。提問的重點就是要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問在最重要、最值得問的地方,以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對于課堂中的同類問題不平均用力,盡量做到前詳后略,提高課堂效率。突出設問的重點應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教學重點,不在枝節問題上周旋。
2.抓住知識的難點設問,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3.針對學生認識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關鍵詞或以制造矛盾為突破口設計問題,幫助學生將片面的、孤立的認識轉化為全面的、辯證的認知結構。
(三) 提問要有層次性。提問的層次性要求提出,就是要求教師緊扣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分析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邏輯順序和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入、提高。設計問題,在知識范圍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設問,后反問,再追問,最后得出概括的結論,使學生把握思維的正確方向,提高概括能力。
一堂課往往就是由這樣的幾個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問題組合,構成一個指向明確、體現教學思路、具有適當思維容量的“問題鏈”,打通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有序地思考,獲得知識,建立知識系統,掌握學習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遷移。
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措施
(一)課堂提問要生活化、趣味化。學生在這一目標中得到發展,對解決問題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在備課中要反復推敲,精心設計“好”問題,可以從生活化和趣味化入手:
1.問題生活化。生活化的問題不僅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了,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的感受到了生活化的數學。
2.問題趣味化、新穎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趣味化、新穎化。我們要學會融入學生的世界,去發現趣味、新穎的問題,讓學生對解決數學問題充滿興趣。更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課堂提問應把握好度量。問題的設計上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使學生理解層次不斷深入,逐步實現由知識向技能的轉化。而不能一蹴而就,過難或過易都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函數的圖像性質一節時,可先問:“如何快速作出函數y=2x2,y=2(x-1)2 及y=2(x-1)2-1的圖像?”再問:“這些函數的最小值分別是多少?”及“若各小題中完全一部分項的系數分別是-2時,結果又如何呢?”等。這樣提問,層層推進,便于問題的解決。
(三)課堂的提問要兼顧全體。提問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才能克服后進生的心理障礙,樹立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我們在提問時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1.鼓勵為主,循循善誘。
點面結合,變一言堂為全言堂。要鼓勵后進生積極發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答對了,應加以表揚。
2.通盤考慮,以優帶差。
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學生為依據,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根據學情,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
(四)教會學生自己質疑提問。有疑問才有研究的動力,才有探索的需求。教會學生自己質疑提問,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要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敢問,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問,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要講究藝術,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將問題設在重點處、設在關鍵處、設在疑難處,這樣才能減少課堂上低效提問和無效提問的現象。
參考文獻:
[1]蘇興愛.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J].才智,2015,04.
[2]任粉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0,28.
[3]張小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淺探[J].成功(教育),2013,06.
[4]鄭文紅.有效提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06.
[5]童寶林.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分析[J].湘潮(下半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