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劉京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法制教育缺失的問題展開研究,以其缺失的原因為入手點,針對目前我國高校法制教育模式的構建方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法制教育;缺失;大學生;教育模式;構建
我國一直重視法制制度建設,目前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與完善。在國家的發展中,大學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關乎國家的未來發展,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要對其法律素養進行發展提高,而法制教育正是促進大學生法律意識得以提高、法制觀念得以增強的提高主要途徑。受到深入改革開放的影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變化,自然也沖擊、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雖然大學生還保持著積極健康的主流思想雖然大學生的主流思想,但是由于社會、家庭及學校還會存在一些負面因素,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大學生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違法違紀事件,這些都會對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影響,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大學生法制教育出現缺失的原因分析
1、高校對法制教育存在認識偏差
當前,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國高校將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進行了結合,一些學校將思想道德修養課和法律基礎課劃歸到了思想品德教育中,任課教師由思想品德老師擔任,這對法制教育的層次造成了一些削弱,這足以證明,對于法制教育高校存在認識偏差。
2、高校在法制教育內容的設置方面存在不合理
大學生對于我國當前實行的部門基本法做到掌握,對于所涉及到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法律知識等內容做到整體把握是我國當前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當前,借助思想道德修養及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形式是我國高校進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中融合了法制教學的內容。重視知識性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的突出特點,它對各部門法的基本概念、要點及難點等內容進行了羅列,內容涉及到了較為廣泛的法律法規,較為復雜,政法院校法律專業的基礎課程大多在高校進行法制教育時都會涉及,并且,二者教材的編寫思路也相差不大,可以說,該教材是經過各類法學專業教材進行縮寫而成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不少學生會產生法制教育相當于法學教育入門基礎課的印象。這樣的形勢下,會造成教師單純進行知識羅列,學生只是應對考試的現象,學生的法律精神和能力得不到切實的培養。
3、法制教育教學手段單一
受到課程和學時的限制,高校在進行法制教育時教授的內容僅是最基礎的法律知識,大學生更深層次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并且不少高校在開展法制教育時缺乏長遠規劃,僅是單純的進行一些法律基礎知識的講解,法律學習不包括在學校素質教育的整體規劃中,僅被當做一門課程來對待。教學實踐中,對學生提出背誦法律條文的要求,對于法律的本質思想學生無法理解,法律意識也得不到培養。
4、高校法制教育師資隊伍水平不均衡
從高校法制教育師資隊伍水平方面來看,有些高校師資隊伍擁有較強的專業性,原因是他們的工作即法律教學,同時還對專業問題進行研究,另有一些教師選擇律師作為兼職工作,他們的實踐經驗較為豐富。還有一些法制教育師資力量十分薄弱,其師資隊伍由專兼職教師結合而成,而在專職教師中絕大部分是輔導員,而具有專業法學知識的人較少。對于兼職教師而言,他們既沒有豐富的專業法學知識,同時又實踐經驗也較為缺乏,因此,在進行教學實踐時不能夠提供合適的案例教學活動,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順利開展。
二、高校對于法制教育模式的構建
1、樹立科學的法制教育觀念,推動高校獨立法制教育體系的建立
雖然思想教育是法制教育中的一部分內容,但是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并不是相同的關系。德育以對學生進行內心思想教育為主要內容,而法制教育則主要是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高校在進行法制教育時,一定要以自身的實際情況為依據,法制教學要盡量做到獨立、有計劃、系統地開展,使得法制教育的效果得到切實提高。所以,高校法制教育既要與德育做到科學合理的結合,又必須為自身建立起獨立的法制教育體系。
2、對大學生法制教育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
由于法律與德育存在相互滲透的關系,因此法制教育的開展要和德育教育相結合而進行,遵守法律是遵守道德的一種體現,換句話說,得到法律認可的行為都符合道德規范,反之亦然。也就是說法律的范圍要小于道德,觸犯道德規范的行為并非都是違法行為。法律與道德形成了相輔相成的關系。僅靠國家的強制措施是無法切實實現對法律尊嚴的維護的,還需要人們將道德覺悟轉化為道德行為,自發自覺的遵守法律。在生活中,不懂法并不是造成人們違法的唯一原因,很多人是受到了德觀念差的影響而觸犯了法律。因此,高校在開展法制教育時,一定要與德育做到切實的結合,將德育引導人思想行為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與心理教育結合也是高校法制教育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要對學生的心理變化做到及時的關注,幫助學生對調節心理問題的能力進行提升。目前,《法律基礎》課程是高校法制教育中統一開設的課程,這嚴重脫離了高校法制教育的本質。高校法制教育的開展一定要與學校類別及專業實際相結合,除了對憲法、民法、刑法這些基本法律進行普及之外,一些與專業密切相關的法律課程的開設也是十分必要的。受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影響,與市場經濟和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制教育的開設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為了切實的預防和減少犯罪現象,刑事法制方面的教育也必須得到加強。
3、對法制教育的方法進行改進
對教學手段進行科學的改進,構建有效地實踐環節。在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對教學方法改進的重視,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教學時可多借助案例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將理論與實際很好的結合起來,增加課堂生動形象的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學時還可以通過模擬法庭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可以請法官來給學生進行實際案例的講解教學;也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人民法院審判法庭參與旁聽,使學生獲得親身的體驗。另外,以學校實際情況為依據,還可以與本地法制欄目組合作,創建實踐活動基地,定期定量的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需要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法制教育要在大學生的教育中貫穿始終,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的已有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圍,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學生更好的獲得法制教育。
4、高校法制教育要對師資隊伍加強建設
從事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教師,既要對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做到很好的把握,熟知高校教育規律,還需對系統的法律知識做到熟知,擁有豐富的實踐活動經驗。因此,高校要以自身實際情況為依據,為法制教育創建起一支專業強、素質高的師資隊伍。首先要對教師進行更大力度的培訓,促進教師對先進知識及能力的掌握,幫助其對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不斷的更新,促進其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在對學科帶頭人進行培養和選拔、培養骨干力量時,要提供科研基金,提供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環境條件,對青年教師要進行著重的培養,加大對已取得成果的青年教師的扶持力度,投入更多的經費用于對教師的培養。另外,還可以推行專兼職教師結合的方式,這在我國高校進行師資隊伍建設時的一項長期戰略選擇,以此來促進我國法制教育師資隊伍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鄧義君. 淺談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 法制與社會, 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