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劍婷
摘 要: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對音樂類人才的社會需求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從音樂教育這一主要就業方向入手,對音樂類人才社會需求進行對比和分析,相關高校應當從招生、課程設置、藝術實踐和社會實踐、就業指導等方面,著手尋找有專業特色的道路,使音樂教育適應社會發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新型音樂類人才。
關鍵詞:社會需求;音樂類人才;人才培養;藝術實踐;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7-0177-02
大學生就業一直是社會關注的問題,表現為大學生就業難,人才供需不平衡。音樂類專業學生(音樂類專業包括音樂學、音樂表演、音樂教育、作曲與作曲經驗技術理論等),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公布了“2015年度紅黃綠牌”專業,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均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的本科院校7個紅牌專業里,音樂表演專業位列其中[1]。這就需要從變化的社會需求出發,反思高校音樂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與就業指導,使高校教育適應社會發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一、音樂類畢業生社會需求的新變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需求呈現出迅速變化的態勢。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對音樂類人才的社會需求也出現了新變化。筆者從音樂教育方向入手,對音樂類人才社會需求進行對比和分析。(因為根據多所高校就業統計數據,音樂教育是音樂類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包括基礎教育音樂教師、社會音樂培訓機構教師、家庭音樂教師等。 )從就業方向入手,較能反映社會需求的新變化。
(一)素質教育對基礎教育的音樂教師提出新要求
一是教學方法的創新要求。基礎教育階段,雖然迫于升學、考試壓力,音樂課不可能與語、數、英等主科相提并論,但是素質教育的導向已經對照本宣科、一成不變的音樂課敲響了警鐘,同時也為音樂課打開了改革之門。由于以前應試教育模式的慣性,忽視了美學教育,包括音樂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例如,聲樂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但現在中小學音樂課上,大多只是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老師示范,學生跟唱,學生不理解歌曲內涵,缺乏音樂欣賞能力,不懂得用適合自己的音色去歌唱,更不懂得用歌唱表達情感。很多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音樂課不能引起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成為可有可無的邊緣學科。西方中小學音樂教育注重的是“人本音樂”,快樂學音樂的理念蘊含其中。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需要在教學形式上借鑒西方的成功經驗,在音樂教師培養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入更利于“人本音樂”教學法的課程,使培養出的音樂教師在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帶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起到培養學生音樂素質的作用。
二是工作內容的提升要求。基礎教育階段的校園文化日益豐富和成熟,音樂教師作為學校的文藝專業骨干,往往身兼多職。除了音樂課程的正常教學外,還需要擔負學校合唱隊、舞蹈隊、樂團等文藝團隊的組織和指導工作,有時還需要策劃組織文藝晚會、文藝比賽等大型活動。反觀現在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大多比較缺乏合唱和樂團排練及組織、策劃和統籌大型活動的能力及經驗,有些學校甚至需要借助校外力量來承辦活動,因此音樂教師工作內容需要增加和提升,這是素質教育使然,以音樂為載體的多元化活動能充分發揮音樂對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
(二)社會音樂培訓為音樂教師提供新空間
相對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課程設置,社會音樂培訓機構的發展空間更廣闊。社會音樂培訓機構靈活度更大,課程內容和形式更豐富,學生覆蓋面和層次也更廣,市場發展潛力更大。
一是青少年音樂特長培訓持續蓬勃發展。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課外興趣班盛行,家長大多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心理,都會為孩子發展一兩項特長,音樂培訓是很多家長的選擇。所以現在的社會音樂培訓機構,培訓對象以青少年為主,培訓目的是考級或培養特長,功利性色彩和商業氣息較濃。教學時往往只注重彈奏技巧,忽視樂感教育,很多有多年器樂學習經驗和考級經驗的學生,只能對著樂譜彈奏,拋開樂譜不能彈奏一首耳熟能詳的樂曲,欠缺音樂應用能力。這一狀況已受到了不少家長和學生的關注和反思,以興趣為導向的青少年音樂特長培訓正在逐漸重回主流。
二是業余音樂愛好者培訓異軍突起。在物質生活條件并不充裕的年代,音樂培訓屬于高消費領域,不少成年人在少兒時期喜歡音樂,但沒有條件接受音樂培訓。在精神文化追求逐漸提高的今天,有自主消費能力后,成年人希望學習音樂,特別是近十年音樂選秀節目的熱播,更加帶動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對音樂的熱情,成年人音樂培訓市場前景廣闊。聲樂以低門檻的特點成為業余音樂愛好者的首選。除此以外,出于方便彈唱的考慮,成年人業余音樂愛好者學習器樂,最多人選擇的是入門較容易的吉他。近幾年,銷售尤克里里的樂器店越來越多,銷售時還贈送入門課程。尤克里里被稱為世界上最容易學的樂器,成為商家向業余音樂愛好者大力推廣的樂器。“樂器之王”鋼琴也大受追捧。例如,“應用鋼琴”課程的面世,解決了業余音樂愛好者入門難的問題。應用鋼琴包括即興伴奏、創作、彈唱、應用和聲、流行歌曲編配等多項內容,對鋼琴彈奏技巧要求不高,注重音樂理解能力和創作能力,具有趣味性和實用性,開發學習者音樂思維[2]。普及大眾對應用鋼琴的認識,推廣應用鋼琴教學,能激發音樂積極性,是社會音樂培訓的新需求,也是音樂教師發展的新空間。
二、對高校音樂類專業人才培養與就業指導的反思與啟發
以上分析的社會需求新變化,是設立音樂類專業的相關高校無法回避的現實,因此,及時反思和調整高校對音樂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與就業指導尤為重要。
(一)合理控制招生數量和提高生源質量
在高校擴招的影響下,音樂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數量也呈現迅猛增長的態勢。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12年廣東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考中,有1.2萬人報考音樂類,比2011年增加了1 000多人。隨著音樂類專業招生數量增多,有些學生文化課學習成績不好,轉而高考前突擊學音樂,考上音樂類專業。但音樂基礎差,大學期間難以有質的提升,畢業時面臨就業難的問題,這在近幾年的畢業生中已經顯現出來了。招生時應根據社會需求合理設定招生人數,以免降低門檻,以犧牲生源質量的代價來換取生源數量。近三年音樂類考生人數稍有所下降,2014年、2015年音樂類考生人數基本保持在8 000多人的水平,2016年下降到了7 000多人。2016年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對藝術類專業考生文化素質要求要逐步提高,錄取期間各省(區、市)和高校不得為了完成招生計劃而降低初次劃定的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數據和文件都明確地顯示著合理控制招生數量和提高生源質量的必要性。
(二)課程設置體現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導向
在音樂必修課程上,可借鑒西方音樂教育理念,除了技巧的培養,還要注重樂感和音樂啟發性的培養,除了掌握一門器樂,還要對其他器樂有所了解,培養音樂綜合素質。例如,對鋼琴水平要求不高的專業,“應用鋼琴”可代替“鋼琴基礎”,以降低彈奏技巧的教學要求,加強和聲編配、移調練習等,訓練學生對音樂的靈活把握度和綜合理解能力。通過應用鋼琴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應用鋼琴的學習方法,也利于學生畢業后開設應用鋼琴課程,傳授靈活學鋼琴的趣味方法。在音樂專業課里體現“一專”,在音樂基礎課、選修課和輔修、雙專業里體現“多能”,設置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課程,例如,音樂編輯、音樂策劃、音樂經營與管理、合唱組織與指揮、樂隊組織與指揮、播音與主持、寫作等。
(三)走藝術實踐和社會實踐融合的道路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學習理論課、技能課的同時,要加強藝術實踐。例如,組織音樂演出、音樂比賽,鼓勵學生參加校外專業比賽,鍛煉舞臺適應性和表現能力,讓學生學以致用。大部分高校在藝術實踐方面做得比較好,部分高校也在探索加強社會實踐的途徑,如:簡歷大賽、模擬創業項目等。然而更需要進一步探索的是如何把藝術實踐和社會實踐融合化,這最能體現音樂類畢業生獨具的能力和優勢。把藝術實踐從學校的小舞臺轉移到社會的大舞臺,在文化下鄉、文化下基層的國家號召下,讓學生到社會的大舞臺去鍛煉,甚至設置社會實習課程,集中人力物力出精品。一方面親身體驗實際工作中的能力需求后,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能力和素養;另一方面真實了解文藝市場的人才需求后,可以幫助看清就業形勢,增強就業競爭力。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去思考,這樣融合化的藝術實踐和社會實踐,也便于用人單位發現人才,用好人才,降低選人成本,提高選人效率。
(四)就業指導堅持有專業特色的方向
面向音樂類專業的學生,應當在教材、教學資源和指導方法上多下功夫,畢竟職業選擇是個體化的行為,專業不同,職業選擇必然大相徑庭。目前,國內開始出現按專業編寫的就業指導教材,并把音樂類專業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列入系列教材的編寫名錄。因此,就業指導課程教師在使用教材時,必須有針對性地配合使用音樂類專業相關的教學資源,例如:真實案例、相關音像資料等。由于音樂類專業的從業人員具有較明顯的圈子化傾向,因此善于利用校友資源,開展崗位實習、工作坊等配套教學實踐環節,將有效吸引和幫助音樂類畢業生實現專業對口就業,不至于學無所用。另外,一直以來音樂類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不低,所以在就業指導方面更應該多注重創新創業教育。一些經濟發達地區設有音樂產業基地、音樂產業園,對創業企業有扶持鼓勵政策,一些二三線城市的音樂需求開始興旺,基層音樂培訓機構大有可為。2014年12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生休學創業。鑒于音樂類畢業生高創業率的特點,音樂類高校在這方面應該敢為人先,創造便利條件,讓有條件、有想法、有創意的學生,敢于自主創業。
綜上所述,高校的人才培養與就業指導,必須注重社會需求的新變化,走有專業特色的道路,開辟音樂類畢業生的人生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麥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EB/OL].[2015-07-20].http//www.moe.edu.cn/jyb-xwfb/s5147/201507/
t20150720-194510.html.
[2]辛笛.星海音樂學院音教系的教學改革思考[J]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