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平
【關鍵詞】 物理教學;提問;藝術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7—0062—01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那么撬動高效課堂的支點是什么呢?毫無疑問就是問題。然而在傳統教學中,優秀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一定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具體表現為:1.追求表面現象的“滿堂問”,看似很熱鬧,但都是“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沒有思考的價值,更談不到探究性和拓展性。2.懲罰性提問。每當教師發現學生精力不集中時,總是提一些已學過的問題來暗示學生的行為。但沒有考慮學生為什么心不在焉,這樣提問基本沒有價值。3.問題實效不高,拓展性、探究性、創造性的問題太少。那么,如何設計和提出有效問題呢?
一、找準問題的切入點
適時適地提出有效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思維的延伸和拓展。隨便提問,只能使學生思維混亂,不知所措,所以問題的切入點要準。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找準提問的切入點。
1. 問在興趣點上。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高效課堂需要學生情緒高漲,積極投入探討,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思維的無限。有效地提問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探究同步衛星內容時,提出“當今航天技術發展迅速,為什么各國爭先恐后地發射同步衛星?”這一問題。該問題學生不能一時得出答案,但學生會展開想象的翅膀,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 問在知識突破點上。一節課的效果主要看重、難點是否掌握,而重、難點的突破靠恰當的問題作為支點。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巧妙提問,才能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的進行思維,開闊視野,提高科學素養。例如,學習“超重、失重”時,提出“臺秤的示數本質是什么?”這一問題。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言簡意賅,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它為學生探究其本質原理打下堅實的基礎,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3. 問在思維的起點上。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用問題導入新課,意在達到引起學習的動機、增強學習目的、調動學習欲望之目的。高效課堂要求學生快速進入思考狀態,開啟智慧的大門,所以引起學生思維起點的問題可以在課前布置,也可以在開課時提出,但都基于學生的知識儲備。常用三種途徑提出問題:一是通過回顧舊知識引出新問題,二是通過觀察實驗和奇趣事例提出問題,三是通過生產生活中的事實提出問題。
4. 問在思維的延伸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師的問題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展開思想的翅膀向縱深處飛翔,不受實踐和空間的限制,這就要求提出的問題要梯度明顯,具有拓展性、探究性,要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有些教師認為,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必須當堂解決。其實,這種做法也有局限性,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延伸。筆者認為,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探究,帶著問題離開課堂思考、嘗試,效果會更好。
二、問題要真、簡、精
首先設計和提出的問題要真,要清楚它有什么作用,要達到怎樣的目的,是否符合學生的知識儲備,怎樣引導才能解決,避免像“是不是”、“對不對”等沒有價值的問題出現。其次教師設計和提出的問題要背景清晰,言簡易懂,問題盡量用短句或直觀清晰的方式呈現。最后問題要少而精,圍繞目標,相互聯系,從簡單到復雜,從表面到本質,把握難度和梯度。
三、問題的呈現方式靈活多樣
課堂問題的呈現方式除了教師口頭提出問題之外,還有多種呈現方式。比如,文字材料呈現、圖表材料呈現、實驗材料呈現、角色扮演呈現、假想呈現、知識積累呈現以及多媒體技術等多種途徑設置問題呈現情境。應該說每一種呈現方式都具備各自的優點,但教師要靈活應用。不同的問題用不同的呈現方式,能調足學生的胃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興趣。
總之,設計有價值的問題是任何模式高效課堂的支點,只要教師認真思考,鉆研教材,分析學生,研究教法,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夠真正提升。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