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摘 要] 職業教育的發展促進了校企合作,越來越多的高年級學生到校外民辦企業開展專業實踐。為了解決企業實踐教學中學生黨員無組織管理、無歸屬感的問題,隨時隨地掌握學生黨員在實習期間的思想動態和學習工作情況。廣東白云學院黨委利用新媒體的時效性、便利性、互動性特點,探索了一條校外實習黨員教育管理模式,黨員流動到哪里,黨組織的關懷送到哪里,真正做到了信息技術發展到哪里,黨的教育工作就覆蓋到哪里。
[關鍵詞] 新媒體;校外實習;學生黨員;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7-0032-03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云技術、移動設備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自主學習、“泛在學習”、表達訴求、反映問題的重要渠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要做到網絡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加強網絡輿論的正面引導。”因此,如何運用新媒體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工作,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這是擺在高校黨建工作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通過調研訪談、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運用新媒體對在企業實踐教學的學生黨員進行教育與管理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媒體時代教育和管理校外實習學生黨員的思路。
一 運用新媒體技術實施對校外實習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
(一)在企業實踐教學中的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面臨新挑戰
為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以學生職業發展為核心,培養應用技術人才,廣東白云學院于2010年在個別專業開始試點在企業進行實踐教學,2014年全面推進“3+1”企業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即三年在校內完成理論教學與實訓課程,最后一年到校外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實習。實習期間,學生黨員工作崗位分散,組織生活難開展,學習培訓難進行。學生黨員的管理與教育問題對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學校黨委順應“3+1”企業教學改革,圍繞教學中心,服務學校發展大局,促進學生成長成才。通過運用新媒體手段,把黨建工作貫穿于企業實踐教學的全過程,進一步做好企業實踐教學期間的學生服務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解決企業實踐中學生黨員無組織管理、無歸屬感等問題。隨時隨地掌握學生黨員在實習期間的思想動態、學習工作情況,同時,發揮黨員在企業實踐教學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探索建立黨支部,搭建新媒體平臺
各二級學院黨總支結合學生實習單位分布情況成立(聯合)黨支部或黨小組,通過臨時黨組織開展組織生活。由于學生分散,活動較難開展。我們通過QQ群、微博開展相關活動,但由于有些學生黨員所在區域無網絡,黨組織活動不能達到及時互動。
2014年開始,各二級學院建立了白云學生黨員之家、管院紅色之聲、白云陽光隊、黨旗紅黨員美、黨旗飄飄、白云建筑黨支部、電氣學院黨務組、紅色黨員之家8個微信公眾平臺,建立了機電企業實踐教學12級黨員微信群、2012企業實踐黨員先鋒、建筑工程學院企業實踐黨員群等40多個微信群。通過微信群開展組織生活,掌握學生實習工作情況,了解學生黨員所在企業黨組織建設情況,發揮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在企業實踐教學中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各黨總支建立黨建紅色微群及微信公眾平臺,由如下四部分組成。
1 黨組織建設
各黨總支的組織機構、規章制度、活動預告、黨員評議、爭先創優等黨支部組織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在網上公布開展支部工作,既有公示與通知的功能,也有接受公眾監督與評議的功能。
2 創辦微黨校,開辟學習園地
將同學們開展理論學習所需的各種資料集中起來放到公眾平臺,如黨章、黨史方面的知識,黨務手冊、入黨須知等黨建資料,理論文獻及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內容,與高校黨建相關的文字、影片、音像、講座等資源,以及學校黨校教師授課教案、開發的初級、中級、高級培訓課程、課件等上網。黨員和積極分子自己去查找、去選擇,也可以定期參加網上黨員理論自測,進行自我學習和理論知識考察。
3 建立支部生活微園地
利用微信平臺定期開展基層黨支部的組織與管理工作,展示各支部活動的亮點。如黨建、教學、科技創新、熱點討論、主題教育、支部活動總結與競賽等。
4 建立支部管理臺帳
將各學院的每學期工作計劃與總結、支部人員變動情況、黨員基本情況、發展預備黨員、預備黨員轉正公示、民主評議、入黨申請、表彰獎勵及實習企業學生黨員異動情況、入黨積極分子基本情況等上網,讓學生黨員查詢相關入黨時間等信息,實現黨員的發展臺帳管理。
5 建立服務交流平臺
討論交互版塊設有“我想說”與“討論區”等欄目。以“微群”的形式,達到分享學習工作體會、溝通心靈交流思想的目的,并能更好地接受群眾監督。
6 設置了通知版塊
將學校黨建工作相關通知及學生在企業實踐教學中每個階段應完成的教學任務上網,如網上選課、補考、重修等都通過微通知提醒學生。
二 運用新媒體對在校外實習的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的實踐
(一)新媒體給我們實施對企業實踐教學中的學生黨員進行教育提供了新渠道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手機、互聯網的普及,以校園網、數字報紙、數字廣播、移動電視、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校報、校園廣播、戶外宣傳欄等較為傳統的校園媒體形式不同,新媒體顯現了及時性、互動性、多樣性、生動性等特點,學生更偏愛微信的使用。據調查了解,98%以上的學生每天必刷微信,微信成為在企業實踐教學中的學生黨員獲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并以其豐富的內容、獨特的形式在高校黨建育人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新媒體彌補了傳統教育管理的不足
傳統的黨建工作主要以集中開展組織生活為主,校外實習黨員遍布珠三角,很難開展有效的支部活動。一方面,實習學生黨員實習地點過于分散,工作休息時間不統一,集中開展組織生活比較困難。經調查,有的學生黨員工作崗位在比較偏遠的地方,有的在工地工作,許多工作場所無網絡,住宿場所也不能上網,即使通過網絡組織學習、開展組織生活,學生黨員也無法收到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實習黨員絕大部分是預備黨員,培養考察時間較短,培養聯系人不能按時對他們進行考察,平時也沒時間加強黨的理論知識學習,不能及時參加學校的轉正會議。
學校黨委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了教育模式。根據年輕人的生活習慣、用網特點,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每天用手機上網起碼2小時以上。各學院建立了微信公眾平臺,建立了微信群,由學生黨員管理微信平臺和微信群,通過微信這一新媒體傳播正能量,分享學習、生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咨詢相關問題,通過手指輕輕一點,就能獲取相關信息。
通過微信等新的途徑對黨員進行教育與管理,符合大學生的喜好和特點,又能占領網絡思想高地,傳播主流價值觀。學習黨的理論、在線交流,在線思想匯報、在線答疑,都通過微信等新媒體完成,學生黨員在工作休息時,利用碎片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相關任務,彌補了傳統教育管理的不足。學校各學院通過黨支部或黨小組微信群、支部QQ工作群,切實地做好了校外實習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但滿足了學生對信息的需求,而且為高校黨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三)利用新媒體開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案例
1 利用新媒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便利
新媒體在穩定學生情緒、協調企業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搭建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等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12級機械1班在美赫家具廠實習的學生有7名,事前聯系的實習崗位是機械維護和數控機床的維修,到崗后發現不是原來的崗位,而且也不符合本專業的要求,學生們情緒非常激動。有一名學生黨員通過微信與其他6名同學聯系,了解他們的想法,并主動與企業協調,在多次協調無效的情況下,及時通過微信向學校老師反映。通過與企業協商,成功更換了這些學生的實習崗位,及時穩定了學生的情緒。
2 利用新媒體開展黨組織生活更有成效
為了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對國家的熱愛,2015年7至9月,通過微信和校外實習生黨員QQ群提要求,要求黨員抽時間觀看《筑夢中國》并撰寫觀后感,并觀看9月3日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看了紀錄片和閱兵式的實習黨員紛紛表示要銘記歷史、珍惜現在、展望未來,他們為祖國的偉大與強盛而感到自豪。這既是對實習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更是了解實習黨員的有效渠道。
2015年9月,財經學院黨總支利用校外實習黨員QQ群、微平臺上傳了關于在黨內開展一次“守紀律、講文明、做表率”主題教育活動的學習文件,要求黨員通過學習遵規守紀,提高各實習學生黨員的責任意識與崗位意識,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
3 利用新媒體開展民主評議更公平
通過網絡民主評議,保證了大學生在一個安全和無偏見的氛圍中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與觀點。以網絡民主評議學生黨員為例,公開、公平、公正是民主評議的本質要求。網絡信息的開放性讓眾多大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使黨組織能聽取到廣大學生的真實思想,相對于“面對面”征求意見或交流看法的座談會難以排除大學生“人云亦云”的從眾行為而言,避免了在管理者強勢話語權引導下的心理干擾,保證了評議結果的相對公平。
(四)存在的問題
各黨總支、黨支部在運用新媒體對在企業實踐教學中的學生實施黨員教育管理方面不均衡,有的黨建微平臺一周或兩周都沒發送一條信息,出現休眠狀態,有的微信群無人問津,缺少意見領袖。
黨員教師參與性不強,有的公眾平臺發布的內容由學生黨員完成,未經審核,有時出現一些概念性的錯誤。有些微信平臺及微信群分享的內容較單一,有的討論主題不足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討論。
三 改進措施
(一)培養黨建工作隊伍
校內成立學生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由支部書記任組長,學生黨員為組員,每天負責宣傳,上傳相關黨建理論學習、形勢與政策、相關黨建業務與制度等資料,負責收集并解答學生在企業實踐中的問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組織視頻或音頻思想匯報或組織生活。
指導校外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負責人承擔起凝聚人心、發揮作用的職責,利用新媒體把企業實踐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收集到的信息反饋給校內支部書記。
培養設計隊伍。從內容設計、文字編輯、工作流程、網絡技術等方方面面,設專人,保證黨建紅色微信公眾平臺及微信群等的維護和監管。
培養監管隊伍。培養一批政治標準過硬、業務精、信息技術高的學生黨員干部,經考核合格從事技術管理。加強對新媒體的管理與監督,為了傳遞正能量、加強輿情引導,在信息傳播前,加大后臺的審查、審核力度。
(二)注重情感關懷
黨建工作要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在傳播內容上要增加情感的投入,不但要有黨組織的關懷,還要有個人情感的交流。如在節假日的問候、生日時的祝福、平時的關心,讓實習學生時時能感受到學校的關懷。
情感關懷的內核在于肯定學生的價值,尊重學生的理性思考,關注學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變化。具體來說,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差異,關心學生的各種需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將數字技術與情感關懷緊密結合,要求黨務工作者在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優勢的同時注重情感的交流,突出學生主動學習環節,加深對黨的歷史沿革、歷史教育、優秀理論成果的滲透式教育,重視對新媒體環境下黨建相關軟件的研發,將知識性、感染性、趣味性融合在軟件設計中,把黨的理論知識轉換成動態、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對黨史的興趣。
(三)占領輿論思想高地
要做好思想引領,在新媒體傳播教育內容上,要堅持宣傳黨的先進理論,把黨性教育、“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品德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豐富活動內容,使學生黨建工作符合黨的要求、體現黨的性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堅持價值取向的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結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核心,拓展職業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在實習期間積累實踐經驗的同時,培養職業道德與素養,提高未來就業或創業競爭力,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要注重輿情引導。在人人是傳播主體的自媒體時代,海量信息搶占了輿論陣地,這些信息有低級趣味的也有高雅的,有真的也有假的,面對這些眼花繚亂的信息,處于思想不成熟期、價值觀形成時期的大學生,難以甄別信息的真假,需要黨組織通過黨員學生采取多種途徑,在輿論上切實加強引導和幫助,及時化解學生的思想困惑,增強辨別力。
(四)網上網下協同教育
僅僅用新媒體來開展黨建工作還不夠,雖然通過網絡縮短了時空距離,但情感距離加大了。以新媒體開展黨建工作為主,以教師走訪企業并開展相關組織生活為輔,全體教工黨員積極參與到企業實踐教學活動中來,教師黨員率先垂范主動承擔企業實踐教學中的專業導師工作。通過建立企業實踐教學黨員QQ群、飛信群、微信群等新媒體,及時將黨組織的信息傳達到每一名學生黨員中去。線上線下互動交流,既有隔空對話,又有面對面交流,滿足了學生的情感需求與心理訴求。
(五)培養“互聯網+”思維
黨務工作者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培養“互聯網+”思維,在努力探索和把握高校黨建工作的規律與特點的基礎上,正確認識新媒體的交互性、實時性、匿名性等特點,不斷豐富黨建工作內容,通過博客、QQ、微博、微信等形式,與學生交流,對學生關注的事件進行評論,把握學生黨員在使用不同新媒體技術表現出的多元思想觀念,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獨特優勢,積極開展政策宣傳活動,并組織開展學習、研討和交流活動。通過論壇交流、短信互動、微信鏈接等平臺,可以為學生開辟自由發表意見的空間,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了解學生的理想信念。可以通過邀請一些品學兼優的優秀畢業生談學習、聊工作、話人生,從而實現學生黨員之間近距離交流。這會深深觸動學生們的心靈,喚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教育的目的。
新媒體為我們對在企業實踐教學中的學生黨員實施教育與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黨務工作者要用好新媒體,不斷創新微信平臺的應用、管理、服務新模式,堅持傳統教育與網絡教育相結合,推進黨建工作信息化,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微,陸萍.淺議新媒體時代下國企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3).
[2]劉長平.高校民主管理中大學生網絡民主參與論析[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4).
[3]唐伯武.利用微博構建高校學生黨建新模式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8).
[4]孫云龍,魯焱.新媒體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應用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