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艷 孫云龍 崔建平
[摘 要] 智能手機作為一種移動通訊工具已經廣為學生們接受,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認清這一現狀,努力提高自己的多媒體技術運用能力,研究智能手機這一新鮮事物,充分挖掘其積極因素為我所用,占領這個擁有龐大上網群體的手機終端移動網絡平臺,在新的時代里,以新的方法與手段在高職院校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手機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7-0055-03
一 引言
2015 年7月2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5.94億,手機上網人群占比提升至88.9%,手機作為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更加鞏固。整體網民中大專學歷的人群占比達到了8.8%[1]。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創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與手段,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滿足工作的要求。高職院校的宣傳部、社會科學和思想政治教育部、團委、學工處和各院系學工等部門的工作都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關,各部門應結合實際工作情況,積極探索創新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與手段,在新的形勢下充分利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做好這項工作。
移動互聯網通常包含三個基本要素:移動終端、移動互聯網網絡及移動互聯網業務。在狹義的移動互聯網定義中,移動終端特指手機[2]。本文采用的是狹義的移動互聯網定義。通過問卷,我們調查了淮安市四所高職院校350名大學生使用移動互聯網的頻率、時間段及長度,還有使用移動互聯網的場所、關注的內容及群體等,并向教師和學生征求了使用移動互聯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建議,得到了積極回應。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學生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98.6%,每天上網的時間主要集中于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時段,平均每天上網總時長高達2小時,并且學生表示會抓住學習空隙中的每分每秒到網絡世界中遨游一番。學生上網的主要地點為食堂、宿舍、圖書館、乘坐的交通工具上,82%的學生表示自己是手機控,出門必帶四大件“伸手要錢”(伸:身份證、手:手機、要:鑰匙、錢:錢包)。隨著智能手機的大屏化及其功能體驗的多樣化,移動互聯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交織在一起,對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與思維模式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 方法與手段
智能手機作為一種移動通訊工具已經廣為學生們所接受,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認清這一現狀,努力提高自己的多媒體技術運用能力,研究智能手機這一新鮮事物,充分挖掘其積極因素為我所用,占領這個擁有龐大上網群體的手機終端移動網絡平臺,在新的時代里,以新的方法與手段在高職院校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職院校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建設一支掌握移動互聯網特點并能夠運用移動互聯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素質隊伍是當前各高職院校學工陣地中的重要任務。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已經認清了這一形勢,通過各種活動全方面地提高輔導員的綜合素質,經常組織輔導員們參加職業技能競賽、參加輔導員示范項目培訓等活動,把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放到一個宏觀性的、全局性的高度。高職院校中從事輔導員工作的教師大多是思政、歷史、心理、教育學等文科專業出身,對于手機移動多媒體這一高科技產物的了解還停留在表面,年紀稍長的輔導員甚至還在使用只有短信、電話業務的普通手機,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與學生的代溝不斷加深,更不用提利用手機移動互聯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了。如何對高職院校這一群體通過進修、培訓等形式提高其使用移動互聯網絡的能力,并使其掌握相關網絡技術等已成為了擺在高職院校管理人員面前刻不容緩、急需解決的一道難題,這也為新時代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們提出了一項新的要求。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僅要學會如何利用新媒體,還要建立自己的微博、博客、人人網等網絡教育的良好陣地。[3]在信息化的時代里,輔導員們要用先進的高科技手段武裝自己,努力占領移動互聯網這塊新的思想陣地,與時俱進,利用手機移動終端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取得最優效果。
(二)引導學生理性對待手機終端移動互聯網
手機終端移動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手機過分依賴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他們沉浸在網絡世界中,無論何時何地都做低頭看屏幕狀,而忽略了身旁的師長同學。“低頭族”一詞描繪的正是這樣一個群體,“低頭族”的社交從現實的面對面交往,變成了虛擬符號之間的文字和語音互動[4]。這種現象不僅影響了學生、師生之間的正常交流,阻礙了大學生正常的心理發展,導致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喪失,而且對于身體的危害也是極大的,這些低頭一族也是脊椎損傷的高發群體。而且學生還會利用手機瀏覽色情網站,把手機當作考試時的作弊工具,甚至在課堂上想法設方地玩手機,導致學習不能專心致志,影響了學習效果。現在很多高職院校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都會利用手機收納袋統一保管學生的手機,下課后再分發下去,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對于那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來說雖然產生了效果,但是學生只有在思想層面上意識到這種做法的錯誤性,才能從根源上杜絕這種現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理性對待手機移動互聯網,可以組織相關的講座,和學生們分析移動互聯網的利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更是可以設置相關的章節,引發學生對于遵紀守法、不違背道德標準的前提下理性使用手機行為的思考討論,引導學生理性利用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為載體的移動互聯網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學生們的生活、學習等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誘發了很多不良現象。部分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不夠成熟,在這種社會現象的影響下不能自控,陷入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而不能自拔。高職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引導大學生們理性使用智能手機媒體,理性利用移動互聯網。
(三)開展校園手機文化活動
高職院校的宣傳部和團委等部門可以借助手機這種媒體,利用移動互聯網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既能投其所好,提高其參加校園活動的積極性,也能在活動中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各院系還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色,利用手機移動互聯網展開相關的競賽。例如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可以開展“手機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大賽”,“手機移動互聯網游戲與應用開發大賽”“手機移動互聯網創業大賽”等校園文化活動;外語學院可以開展“手機外語報設計大賽”“手機微信創作大賽”等,在各種節日到來之時,鼓勵學生用外語編輯祝福短信互相發送,并編輯匯總到院系的微信公眾平臺上,供大家評鑒,豐富校園文化的活動形式。高職院校宣傳部、學工處、教務處等部門在評選“年度優秀教師”、“十佳人生導師”“年度風云人物”“優秀學生黨員”等光榮稱號時,也可以借助手機移動互聯網,將先進事跡發到手機報、手機微博、手機微信公眾平臺等應用中,讓學生評選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這種形式可以潛移默化地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最終形成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的校園手機文化氛圍。
(四)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1 手機即時通訊
隨著WIFI的普及以及流量費用的下降,手機短信的業務空間甚至包括語音的空間都將進一步被打壓,這個趨勢隨著無線城市的建設不可逆轉,開始研究即時通訊IM(Instant Messaging)工具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互聯網上受歡迎的即時通訊軟件包括QQ、MSN、飛信、微信、阿里旺旺、易信、YY、Anychat、ICQ、Jabber、NET Messenger Service、Skype等。高職院校學生主要利用QQ、微信這些即時通訊工具在移動互聯網狀態下直接向對方發送或者自己直接接受對方的文字信息、 圖片信息、音頻信息和視頻信息。在這種形勢下,高職院校有必要和移動、聯通、電信等通信營運部門合作,通過手機移動互聯網開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騰訊公司推出的手機微信是當代大學生所熱衷的一種即時通訊方式。現在幾乎所有高職院校及其各部門都有自己的微信公眾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關部門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微信中的信息應及時更新,內容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同時還應該保障信息能夠滿足大學生的需求,用接地氣的語言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宣傳到大學生群體中。手機QQ也是一款即時通訊軟件,是PCQQ在移動端上的延伸,較之針對智能移動端量身定做的微信,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目前大多數班主任都會建立班級QQ群,進行群體的交流和管理,通過手機QQ及時傳達相關信息,了解學生最新狀態。
2 手機閱讀
閱讀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天大學生們除了完成任課教師們布置的紙質材料閱讀任務外,還會在課余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閱讀各門各類的讀物。由于手機移動終端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且操作簡單,大學生們會利用手機登錄移動互聯網,在線閱讀或下載電子讀物。傳統的閱讀方式會受到閱讀時間、閱讀場所、閱讀內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手機閱讀可以給讀者提供更多選擇機會,讀者可以隨時隨地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目前很多手機閱讀平臺都在蓬勃發展,各種手機閱讀軟件也是不勝枚舉。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比較常用的閱讀軟件包括小說APP、以幽默搞笑內容為主的APP、問答及文章APP、正版圖書APP和新聞資訊APP等。高職院校可以把校報辦成手機報,既節約了紙質印刷的成本,又增加了宣傳內容的普及性,增強了高職院校在新時期移動互聯網時代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圖書館可以開展相關活動,開放電子資源,推薦經典書目,引導學生閱讀。各任課教師也可以通過布置作業的形式,在完成某些材料閱讀的前提下,督促學生完成報告等。使大學生在“悅讀”的氣氛下,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3 手機視頻
手機視頻功能即通過移動網絡讓用戶在手機上觀看電視直播、視頻點播和下載,向好友推薦節目和發表影評等。根據調查發現,在校園里手機已經超越PC,成為大學生們收看網絡視頻節目的第一終端。高職院校可以根據這一現狀,調研學生們經常收看的視頻節目,建設自己個性化的手機視頻點播網站,還可以把教師教學競賽、課程及學工活動的錄像等資源上傳到網站。在經過內容審核的前提下,學生、班級也可以上傳能產生積極效應的原創作品進行展播,共同為通過手機視頻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開辟廣闊天地。
根據當前信息化教學的改革潮流,當前各高職院校都積極投身到微課程建設當中。微課程內容精短,時間通常控制在10分鐘左右,手機微課程的形式對于學生正是投其所好。利用微課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正確引導學生通過微課視頻提前預習,不但可以有效節約課堂時間,還可以為思想政治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提高學習效果[5]。當然在網絡資源異常豐富的今天,手機視頻節目不但要內容充實,形式活潑,滿足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接受特點,這樣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4 手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
大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斷演變,從傳統的課堂學習轉變成了數字化學習(E-learning),現在借助移動互聯網正快速向移動學習(M-learning)發展。移動學習是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在1994 年最先展開研究的,我們所要建設的高職院校移動教育平臺最大的特征就是“移動”,系統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獲得相關信息。近年來,各大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打造“無線校園”,隨著建設步伐的加快,如何構建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手機網絡教育平臺成為了當前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手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就是以手機為載體,利用移動互聯網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目前很多大學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但是針對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這一新的媒體形式,傳統的網絡平臺顯露出很多弊端。手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打造可以將手機變成學習機,學生們隨時隨地在線學習,利用零碎的時間武裝自己的思想。在建設平臺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平臺內容的豐富多樣性,功能應滿足學生需求,除了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還應能夠進行心理測試、心理健康輔導、心理問題咨詢、大學生就業輔導及指南等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增加平臺的使用率,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 結語
在無線網絡技術不斷成熟的今天,手機移動互聯網因其終端便攜性、交流即時性、溝通私密性等特征,已經發展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交流平臺。手機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創新了教育手段,顯現了巨大的優勢。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這一新的科技產品,發揮其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承載和傳導作用,將教育延伸到無限的移動網絡空間當中。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5.
[2]熊龍雨.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3]陳偉.論新媒體環境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J].繼續教育研究,2013(5).
[4]姜永志、白曉麗. 大學生手機互聯網依賴對疏離感的影響: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J]. 心理發展與教育,2014(5).
[5]凌小萍、鄧伯軍.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