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芳
摘 要:小學數學作業的批改既要講究藝術,又要講究方式。從兩方面闡述批改的藝術性:創新使用批改符號,使每一種符號都有針對性,賦予每種符號豐富的內涵;色彩使用評語,讓評語充滿感情,委婉而有啟發性。就不同的情況闡述了六種不同的批改方式:即做即批、獨立批改、互相批改、小組批改、典型批改、多次批改。
關鍵詞:數學作業批改;藝術性;靈活性
數學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學生通過做作業,理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教師通過批改作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發現自己教學得失。那么,如何通過批改作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呢?我認為在數學作業批改中要講究藝術還要講究方式。下面談談我的做法和體會。
一、作業批改的藝術性
1.創新使用批改符號
傳統的作業批改符號是“√”或“×”,單一、枯燥。一個簡單的“√”,籠統地告訴學生此題正確,學生感受不到來自教師的贊賞與鼓勵,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一個刺眼的“×”,學生耗費大量時間尋找錯誤原因,消磨學生意志,久而久之,學生失去改錯的勇氣,敷衍了事。高年級數學作業步驟比較多,學生出錯有各種原因,有些學生只是部分錯誤,教師可以使用不同的符號標示。比如,可以用“—”表示計算錯誤,用波浪線表示理解錯誤,用“……”表示遺漏算、未算完部分,用“?”表示抄錯的數據。豐富的符號,不但具體指出了錯誤之處,而且明確了錯誤原因,既提高了學生改正錯題的興趣,又減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負擔。
2.色彩使用評語
批改作業評語應分兩部分,即對某一步驟或者個別題目的評語和對作業整體的評價。比如,用簡便方法計算462-198,學生這樣解答:462-198=462-200=262+2=264。教師可以這樣寫評語:“462-198=462-200,既然是等號,就應該相等,相等嗎?”反問式批語引起學生思考,迅速改正錯題。整體評價要分層次,兼顧各個方面,既充分贊揚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又委婉提出不足之處,明確努力方向。比如,有的學生很聰明,就是不愛寫作業,經常偷工減料,可以這樣寫:“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說呢?”反問式評語溫暖地提醒學生,引起學生思考,從而主動糾正懶惰思想,勤奮學習。有的學生作業正確率很低,但每次都能按時交作業,可以這樣寫批語:“你每次都能按時交作業,真是個遵守規則的好孩子!今天的計算題你又做對了2道,改正其他8道就是100分啦!”提煉學生優點加以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讓學生有勇氣改錯,從而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二、作業批改方式靈活性
藝術批改讓枯燥的數學作業充滿生氣,有效的批改方式對數學課堂教學更能起到輔助作用。
1.即做即批
數學教材每一個新授知識點后都設計“試一試”,題量小,難度低,與例題“高仿”,只要學生認真聽課,基本都能做對。學生試做,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隨時批閱,這樣不但能及時糾正學生錯誤,而且便于教師彌補課堂授課中的疏漏。
2.獨立批改
獨立批改適用于兩種情況:(1)數學課堂經常涉及一些口算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給出正確答案,學生先用紅筆標示出錯誤之處,再用3~5分鐘時間查找原因訂正,教師巡視檢查,給予個別輔導。(2)每個單元教學結束后,教師一般都安排檢測。閱卷完畢,教師就錯誤率高的題目進行講解。這時,可以讓學生邊聽邊改,改完的試卷教師再看,針對情況再講解。
3.互相批改
小學生對教師這一職業充滿敬仰。利用這一心理,可以讓學生來扮演教師角色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業,他們會比教師更認真、更細致。這種求全認真的態度也會促使學生反思自己的作業,提醒自己不再重復那些親自發現的問題。
4.小組批改
每個班總有幾個非常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先組織這些學生互相批改,通過討論與反思,得出正確答案,再以此為藍本,讓他們去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業。
5.典型批改
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學困生。學困生是指學習上有困難,一時難以跟上班級進度的學生,他們普遍存在疲勞、畏難、自卑、厭學等心理障礙。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單獨為他們設計作業,然后進行面對面批改,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讓他們享受教師的特別關心,增強學習信心,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
6.多次批改
多次批改是最有效的方式。具體操作如下:教師對學生作業中的錯題暫時不給分,然后綜合書寫、正確率、做作業態度打分,將作業發還給學生。教師針對錯題進行講解,要求學生深刻反思自己的作業過程,認真訂正。下一次批改時,先檢查上次作業是否改正,如果正確可追加成績,否則不給分。如此直到完全正確為止。這樣做一方面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及時訂正作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還能使學生逐漸養成仔細檢測作業、自覺優化作業思路的良好習慣。
學生作業千差萬別,只要教師發自內心地為學生負責,總能不斷創造出更符合學生心理的批改策略,提高學生做作業的興趣,為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黃士忠.淺談小學數學作業的批改[J].才智,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