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興權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早已不適應教學的需要,特別是小學階段,課堂更應該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充滿活力的、讓教學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教學活動才得以更加順利地展開。
關鍵詞:小學數學;活力;課堂
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相對于嚴謹古板的課堂而言,活力課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并且數學學科是一門思辨性較強的學科,學生需要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來進行思考和研究,來開啟數學的大門,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那么,該如何打造小學數學活力課堂呢?
一、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師為了趕進度往往將課堂變成是自己的獨角戲,一味地將大量信息灌輸給學生,而絲毫沒有顧及到學生是否參與其中。長此以往,學生自然而然失去了在課堂上的存在感,難免會開小差,而一個人的課堂注定是無法稱之為活力課堂的。自新課程改革標準實施以來,“生本”理念顛覆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強調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地位,這一情況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觀。教學是師生教學相長的過程,二者缺一不可,并且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小學生活潑好動,參與感極強,教師不妨將這一特點無限放大并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設計一些討論、互動環節,給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讓學生在這些環節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
例如,在講授《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我沒有按照慣例,直接了當的向學生介紹幾種不同面額的人民幣以及如何認識和使用,而是事先準備好許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提供給學生,創設了不同的情境:現在老師想讓你幫老師買一瓶3元錢的礦泉水,你該拿哪一張去買呢?有幾種不同的組合方式?如果沒有零錢怎么辦?問題一拋了出來,學生們紛紛冥思苦想,提出了許多種可能性,化身理財小能手,讓課堂頓時活躍了起來。
二、創設生活情境,提升學生的意識
一般來說,成年人的注意力也不可能集中在一堂完整的數學課上,因此更不能對小學生過高要求。在教學中融入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津津樂道的切入點十分必要,但由于學生畢竟年齡小,經歷有限,能夠與他們引起共鳴,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恐怕只有生活。很多時候,學生都是認為老師所講授的內容與生活太過于遙遠,而覺得學習數學是沒有意義的,加之教師的講授枯燥乏味,自然容易走神。作為數學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以便于在教學中能夠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在教學中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所在,要遠比單純的說教有效得多。
例如,在講授《簡單的數據統計》這一課時,我沒有套用教材上既有的數據,而是索性將辦公室里的數學成績拿來,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最近學校要求老師整理近三年的學生成績,工作量巨大,你們能利用剛剛學過的知識,幫老師整理一下嗎?學生們聽了,躍躍欲試,在我的指導下,完成得十分出色,并且我從他們的臉上看得到完成任務后的喜悅和成就感。
三、用愛心澆筑課堂,用平等建立信任
和初中階段、高中階段相比,小學階段的教師更要傾注一番愛心與耐心。無論是嚴苛或是慈愛,每一位老師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學生好,只不過表達方式不同,但是畢竟學生年齡小,理解問題有些片面,更能接受對他們好的、平易近人的老師,在課堂上也會表現出更多的積極性與活力。因此,構建活力課堂不僅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做出改變,更要抓住一切機會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才是構建活力課堂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揭開老師的神秘面紗,與學生做朋友。淡化角色意識,放下自己的老師架子,與學生打成一片,你對學生好,學生自然會對你好;其次,表揚勝過批評,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即使是天馬行空的點子和想法也是值得鼓勵的,至少學生經過了思考的過程,這就是收獲。很多學生往往是因為害怕說出來后被老師批評,才把自己的想法深藏心底,課堂也變得死氣沉沉;最后,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給每一個學生機會。教師少講,更多的是引導,放手交給學生去完成一些學習任務,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他們定能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只有這樣,學生突破心理障礙,放下戒備,勇敢地在數學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見解與觀點,袒露心跡。
總而言之,看起來熱熱鬧鬧的課堂并不一定是活力課堂,真正的活力課堂是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并且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壓力和緊迫,師生都是快樂的,在快樂中教學,在快樂中學習,而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必定是經過教師的一番努力與學生的配合的。如此高效且愉快的一件事,何樂而不為呢?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與各位同仁還需不斷地探索發現,爭取打造小學數學活力課堂,讓學生愛上數學,愛上數學課堂,讓我們的數學課堂也可以嗨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