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恩
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采取一些科學有效的措施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目前,初中數學教學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采取一些有效方式做好數學教學工作,從而使初中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做好對各種教學方式的研究分析,以便于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激發學生對數學教學學習的興趣,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其數學素養和數學思維。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讓學生幫助教師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關于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探討
1.教師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對課堂教學目標的研究結果表明,部分教師在教學之前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從而導致課堂教學不具有規范性,而且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不能有針對性地教學,致使學生無法根據教師的教學思維科學地學習數學知識。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明確教學目標,那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降低。
例如,在學習“有理數”時,教師只是在課堂教學時對學生簡單地講解有理數的概念,而沒有對其進行拓展延伸,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也無法及時解答,這主要都是因為教師缺少明確的教學目標。
2.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但阻礙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思維創造力的發展,從而影響了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致使課堂教學模式變得單一,課堂教學氛圍沒有活力。
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教師采用傳統的理論講授法,這樣幾何圖形就無法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也就無法體會到真實的教學內容,對幾何圖形也就不能產生正確的認知。
3.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交流互動,這樣教師才能充分了解學生,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特征和性格特點進行教學。但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知道將數學理論性的知識教授給學生,教師講、學生聽,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交流,使得學生對教師無法產生信任感,教師也很難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
二、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1.合理研究教學目標
一方面,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將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劃分出來,然后再按照三個維度制訂教學方案,將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另一方面,教師要調整整個教學環節,使其具有計劃性和規范性,這樣當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疑問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重視對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的研究和制訂。
2.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往往影響一節課的效率。因而,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在教學時采用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準確理解教學概念和公式的含義,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維創造力。教師只有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才能為學生展示出一個與眾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
3.有效實施因材施教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指導者,在教學時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研究,根據學生的特征明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這樣才能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數字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多姿多彩的圖形”時,教師在課前準備不同形狀的圖形,在進行課程導入時為學生展示,讓學生觀察教師所展示圖形存在的區別,并讓學生將圖形的特征表述出來。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分組研究教學問題,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過程中會獲取許多不同的數學知識,從而對教學內容產生好奇心,在合作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思維創造力,對每個圖形都有不同見解。因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和數學思維,并保證在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觀念,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實際的教學效果。因此,數學教師要通過對自身教學專業不斷地學習和改進,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教學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有效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