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對中學體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健康第一”思想理念下,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必須得改革,必須要符合新課程新課標的要求,以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體育教學;學生;教師;教學改革;問題對策
現階段,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奉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給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作為基礎體育教學的基礎,中學體育教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結合筆者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就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論述,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希望能引起相關領域的深思。
一、學生因素
就學生的學習態度來說,很多學生出于自身諸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愿意參加體育活動,比如,一些學生身體較差,所以對體育課程具有抵觸心理,對自己持懷疑態度,怕自己完不成老師規定的任務,或者害怕拖累自己的身體;也有一些學生比肥胖,所以內心比較敏感,害怕自己的動作不協調,受到他人的嘲笑;還有一些學生本身就是喜歡安靜或者怕吃苦,不能融入體育課上這種比較活躍的氣氛;再一個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說,體育課程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對其良好心理素質的培育具有關鍵作用。只有具有了好的體魄,學生來能更好的進行其他的活動。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本身也并不注重對體育課程的學習,對其缺乏錯誤的認識,甚至很多學生認為參加體育活動就是浪費時間,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沒有任何幫助作用,不如多學習一些和考試有關的科目。
二、教師因素
首先,就教師的教學態度來說,由于學校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為了提高升學率,吸引更多的學生,所以過分重視考試基礎課程,忽略了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再次,學校現有的選拔制度并不合理,學生能否順利進入高一年級完全受考試成績的影響,所以使得素質教育的開展受到了阻礙。受此影響,體育教師在課程中也是長期實行放任政策,并不重視對學生的運動技能的培訓,所以造成學生的體育素質較差;就教師的教學方法來說,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教學方法十分單一,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限制,學習熱情很難提高。教師技能水平的高低也是阻礙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體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它對體育教師的要求十分嚴格,不僅需要其具備良好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對先進教學手段的應用能力等,還要奉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但是實際教學中,一些體育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較差,不能準確的把握現代體育改革中的重點內容,不能綜合各方面知識,借助先進的手段來輔助教學,認不清時代發展的趨勢,不積極主動地接受新思想,所以中學體育教學改革依舊止步不前。
三、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具體對策
(1)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端正教學態度。體育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限制,緊抓體育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不斷結合新的教學綱要和指導思想進行教學創新,要不斷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思想、轉換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
(2)要將其和素質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改變自己教學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切實開展體育教學,從課本中脫離出來,積極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充分做好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努力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得學生能夠自覺參與到體育建設中來。此外,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注重對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學習,不斷接受新的指導思想,并積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3)進行角色變換,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教學。教師必須深刻的認識到這種機械式的灌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所以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轉變教學角色,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簡化教材內容,并適當融入一些新的指導觀念,將學生從單純競技性的體育活動中解放出來,然后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努力制定一些適合全體學生參加的活動,開展趣味教學,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運動細胞。對于體制差或者情緒較為敏感的學生,體育教師應該多給予關心,努力發掘其優勢,培養他們樹立自信心,敢于正視自身的不足。
(4)提高體育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要確保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體育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所以對具有不同愛好的學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更好的滿足各個層次上的需求。但不論如何,教師都應該認識到,只有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再加上科學的指導思想,才會推動中學體育教學改革不斷取得新成績。
參考文獻:
[1]尹慶元.中學體育教學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內蒙古教育,2008年14期
[2]曹鏢.當前中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建議[J].成才之路,2010年18期
[3]曹本娟.現階段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