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敏
摘 要:隨著中職學校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提升中職生的綜合英語能力尤其是英語應用能力迫在眉睫。本文提出,要切實增強中職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教師必須為英語課堂注入新的內涵,堅持靈活性與實效性并舉,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構建一個“360度”情景交融的英語學習環境和氛圍,形成良性的學習生態,讓學生得以多角度參與、全身心體驗,實現英語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關鍵詞:教學效率 現代多媒體技術 體驗學習 “交際性”原則
一、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實施原則
根據《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要求,中職學校的新課程改革必須遵循其中兩條重要原則,即增強實效性原則、注重靈活性原則。
首先,“增強實效性”原則要求教師破除舊的教育觀、教學觀和課程觀,敢于推陳出新、不拘一格,采用真正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以提升學生的能力為本;其次,“注重靈活性”原則,要求教師必須堅持“以生為本”,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主體,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
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而且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面對這一教學現狀,英語教師應該在遵循“實效性”和“靈活性”兩大課程改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積極嘗試、創新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優化配置各種教學資源,從而將課堂45分鐘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化,最終實現各項英語能力的充分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穩定提升。
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通過學習其他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思路,結合多年的一線英語教育教學實踐經歷,作者在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即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著手,為學生打造一個全方位的“360度”的學習生態環境:靜態方面,依托各種多媒體技術,營造一個色彩豐富的英語環境,輔助英語知識點教學;動態方面,通過學生的交際、參與,在“用中學”,在“學中用”,一舉多得地實現英語能力的綜合升級。
1.以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平臺,使學生身臨其境
隨著文化多元化、信息全球化的影響,計算機、互聯網、移動終端技術給教學帶來諸多便利,對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更喜歡直觀、可視、形象的圖表、圖畫、視頻和可聽的音頻,因而利用好這些多媒體信息和工具,能夠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鮮活的“第二教材”。
教師應該抓住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在吃透書本教材的基礎上,活用、常用多媒體資源,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在逼真的英語環境中,不僅理解和吸收知識,更感受到英文語言之美和異國文化之美,從而增加對課文詞匯、語法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上課開始前摘選一些經典影視劇(如《Friends》)中的相關片段,在教室的多媒體工具上進行播放,讓學生通過動態的畫面和生動的劇情,感受這種文化差異,從而引發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和動力。
隨后,適時引入本篇課文,結合視頻中出現的對話,與學生一起準確地分析出現的重點詞匯、句式和語法,并讓學生比較課文中和影視中的英語表達,總結二者的相似之處和不同點,從中選出更漂亮的表達方式,并模仿這種表達,做到對視頻資源的充分利用,而不是“看完就忘”。
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多媒體資源時,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同時緊密結合具體的課文主題和教學目標,選擇與他們的理解能力一致的英語音頻或影視片段。
2.以“交際性”原則為指導,使學生全身心參與
交際性原則即將中職生的英語學習當做一個“聽、說、讀、寫、譯”的統一體,讓學生在表達、表演過程中更有效地練就綜合性的英語技能,這意味著必須賦予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讓他們深度參與。只有通過實施交際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將英語說出來、用起來,才是最適合學生英語能力整體升級的方式。
要實現學生從“被動交際”到“主動交際”的轉變,必須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真正“動”起來,不再簡單地、被動地聽老師所說、記老師所講,而是先寫出來,然后用嘴表達、用耳朵聽、用肢體表演,從而成為一個“準英語人”。
首先,從上課第一分鐘開始,充分營造輕松的學習語境。為此,作者在剛上課時建立了“三分鐘課堂會話”的機制,進入教室后,用英語詢問學生一些輕松、愉悅的話題。在拋出問題后,一般先是表現活躍者主動發言,然后老師點名回答。這既是一種輕松的打招呼方式,讓學生看到老師對自己近況的關心,又能通過拋出問題,創設一個英語式的學習語境,學生們在輕松的“一問一答”中,得以盡快進入學習英語的狀態。而且,每位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將會一環套一環,引出更多的對話,形成活躍的學習氛圍,從而實現初步交際的目標。
其次,創設“體驗式”學習情境,讓學生參與到英語的語境中,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厚的情緒氣氛可以感受,做到先感受、后表達。為達到這一目的,需要教師靈活運用英語角色對話、英語短劇表演等教學方法,將其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故事巧妙融合,讓學生經過“身體語言—情緒體驗—大腦記憶”的順序,獲得更深的身心體驗、情感體驗,不僅愛上英語,而且學好英語,二者相互促進。
對于特別重要、困難的知識點,尤其應該讓學生代入角色對話或表演情境,加深對知識點的深度理解。在學生進行對話練習和角色演繹的過程中,老師不能過多干涉,除布置話題、規定時長之外,都由學生自行分組、獨立完成。對學生的對話和表演進行總評時,教師應多鼓勵少批評。對于一些語法、發音等錯誤,個別指出,并以肯定式、鼓勵式為主的語氣點評,保護學生的英語表達欲望和展現欲望,提升他們的上進心和自信心,進而在一次次反復的實踐中強化英語交際水平。
再次,堅持做“Daily Speech”,鍛煉學生的英語演講能力。每次課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留出一段時間,讓一名學生上臺講五分鐘,就最近發生的熱點新聞、話題或當天的天氣等,自由地發表看法。由于這些話題都取材于學生的生活,所以學生不會“無話可說”。由于不限定演講的具體形式和內容,而且班上每位學生都需要輪流做“Daily Speech”,從而給了每位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在制定、引導各種“交際性”教學環節時,教師應遵循學生“求新求變”的學習規律,切忌盲目和一成不變,應該對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行階段性的科學評估,通過定期檢驗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水平,更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學環節的實施效果,做到心中有數。然后,要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和實際情況,適時做出調整,改進不合適的教學環節設置,同時創造新的“交際性”環節,與班級學生的總體英語水平相契合。
三、小結
通過將靜態和動態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讓中職生不僅身臨其境地感受英語環境,而且全身心地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做到“用中學,學中用”的良性循環,從而在這個“360度”的學習生態環境中受益:既學好了核心英語知識點,又能用英語自信表達和讀寫,實現教學效率的螺旋式提升。
參考文獻:
[1]夏桂敏.創設情境,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6).
[2]張繼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英語教學效率[J].新課程(中學),2015(6).
[3]秦愛華.新課程理念下提高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J].職業技術,2014(9).
[4]周張莉.論如何活躍中職英語教學的課堂氣氛[J].科技信息,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