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美蓮
【摘 要】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也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關注。本文淺談對課外閱讀微課程的認識,立足小學課外閱讀的現狀,從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的根本點出發,找準讀物資源的特點,拓寬課外閱讀渠道;把握不同學生的特點,開展多元實踐,以期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閱讀能力,提升語文水平。
【關鍵詞】課外閱讀;微課程;語文能力
一、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海量”閱讀下的迷失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使得廣大語文老師越來越多地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家長們也在老師的引導下為孩子購置了很多書。可是學生閱讀浮光掠影的現象卻比比皆是。對中外著名作家的了解,常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寫不好作文,就看作文參考,成績不好就多做教輔書上的練習題,許多孩子被父母推薦或強迫看了諸如教輔及作文參考類圖書,學生功利閱讀已成事實。這也導致許多孩子對課外閱讀毫無興趣。
而那些喜歡讀書的孩子,對于到底應該讀些什么,怎樣讀,一片茫然。因為有許多老師雖然有一定的方法指導,但多數流于形式,并沒有多大實質性的指導意義,對學生的幫助不大。許多老師一味地提倡學生多讀書,因為《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量應不少于150萬字。為了達成此目標,許多老師轟轟烈烈地搞起“海量”閱讀,可學生們的閱讀材料隨心所欲,閱讀時走馬觀花,閱讀的量變引不了質變,效果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問題在于教師不知道如何指導,不懂得有效的閱讀指導策略。
二、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閱讀指導支撐點的尋覓
怎樣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親歷閱讀實踐,感受閱讀快樂,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呢?
歷史步入信息時代,微博、微信……撲面而來,微課程也款款走來。“微課程”是當今“微時代”反映在教育專業領域的產物。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師本自身的自覺主動的課程改革已然成為一種趨勢,一處潮流。在這大趨勢下,倡導中小教師開發基于自己優勢和個性化特點的“微課程”,成為今后課改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
微課程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內容容量小,便于操作實施,實施時間短,見效快;二是具有鮮明的特色,能夠較好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是對傳統課堂的重要補充與拓展;三是可以更加高效快速地推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它既與學科有緊密聯系,服務于國家課程,對國家課程加以豐富拓展,又在目標、內容、形態上與原來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有所區別。微課程是基于學校資源、教師能力與學生興趣,以主題模塊組織起來的相對獨立與完整的小規模課程。微課程雖然“微小”,但具有獨特的優勢與重大的意義。
三、善教應使繼其志,金針還須度于人——閱讀微課程的開發
1.以最適合低年級兒童閱讀的繪本作為主題,開發微課程
根據繪本所反映的不同主題開發不同類型的繪本閱讀微課程:可以有引導學生體會情意無價的情感教育類主題繪本,如《溫情的獅子》《花婆婆》等;有感受父母之愛,人間真情的家庭親情類主題繪本,如《大衛不可以》《穿過隧道》等;有引導孩子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管理類主題繪本,如《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驢小弟變石頭》等;有引導學生學習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方法的心智培養類主題繪本,如《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小豬變形記》等;有引導孩子快樂分享,親自然的認識世界類主題繪本,如《石頭湯》《森林里的聚會》等;有引導學生體會生命的意義的生命教育類主題繪本,如《我的幸運一天》《月亮,生日快樂》等。
內容設計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繪本中自己特別喜歡的句段與畫面自我賞讀,受到文學語言的熏陶,積累文學的語言;可以進行說話訓練,仿照文本中的句式表達自己的生活與想象世界,表達自己對文本的感悟;可以通過改寫故事結局或改編故事情節,寫寫畫畫,談談閱讀的心得體會等訓練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感受畫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達的意蘊,遐想文字以外、圖畫以外的世界……
2.從淺顯故事入手,開發各類故事微課程
故事是學生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門戶。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就可以從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開發各類故事類微課程。讓學生從聽故事、說故事、讀故事開始,走入故事書籍的王國,逐漸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比如,趙靜老師研發的成語微課程,從給孩子講《鐵杵成針》的故事,到籌劃一個學期的成語故事;從策劃“成語角”到建立成語積累本;從成語故事會到快樂聽記測試;從成語故事演藝吧到寫成語日記。當一個完整而又相對獨立的小規模課程真實地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不得不對老師通過成語故事課程的開發實施,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喝彩。孩子們在她的帶領下沉浸在濃郁的成語文化中不斷成長,成就了多彩的童年。
3.以課文帶名著,通過對教材的拓展,開發微課程
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可以在教學課文時介紹相關名著的主要內容、歷史地位、作者及塑造的典型人物。如,學習《將相和》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史記》;學習《草船借箭》時,介紹《三國演義》;學習《少年閏土》時,介紹《故鄉》;學習《小抄寫員》時,介紹《愛的教育》……學生學的是一篇篇課文,了解到的卻是一本本名著,幫助學生打開閱讀古典名著的窗口。
4.以作家為中心,開發微課程
當學生對作家的作品產生閱讀期待時,教師就可以開展讀物推薦,并以作家為中心,開發微課程,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通過教師激趣,結合語言文字的內容和形式特點提示閱讀的門徑,采取“以一篇帶一本”的方法進行。
相比浮光掠影的泛泛而讀,該模式更具實效,學生不是簡簡單單地知道幾個作家的名字,而是對這些作家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學生不僅知道了安徒生童話的主要內容,還深刻領會了安徒生童話的思想內涵,一是揭露和諷刺統治階級,如《皇帝的新裝》;二是熱情歌頌勞動人民,如《拇指姑娘》;三是反映下層人民的苦難和不幸,如《她是一個廢物》。不難看出,學生的閱讀更加深入,更加廣泛,也更具實效性。
5.從熱播的電視、電影作品回歸到文本,開發微課程
電視、電影等傳播形式因為直觀、豐富、絢麗,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往往更易引起人的興趣。因此,可以利用電視、電影來引導孩子們愛上書。如大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放映期間,許多學生都前往影院觀看。借著這股東風,可以試著開發《哈利·波特》奇幻閱讀微課程。特別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受到固有的知識和思維的限制,無論是說話還是寫作,都變得“模式化”“成人化”,表現出“想象力不足”的現象,表達也因此缺少靈動活潑的想象。借助微課程,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整體感知書中想象的奇特,激起閱讀的興趣,以確保閱讀持續下去。通過教師的指導,借助替換、變化、夸張,讓想象可感受,可延展,進而不斷習得和運用一些最基本的想象創作手法。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讓學生在自行創作中,體驗到想象的快樂。
總之,小學生有自己的閱讀興趣和特點,我們要切實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前提下,關注學生閱讀的內容,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是關鍵。這樣的課外閱讀才能收到實效,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輕松閱讀、愉快閱讀,徜徉在文學的海洋。在文本的言語中傾聽偉大心靈的搏動,感悟言語世界的奧秘,放眼世界文明的天光云影……課內閱讀是有限的,課外閱讀是無限的。如何引領學生從有限的課內閱讀,走向廣闊、無限的課外閱讀天地,值得我們所有教育者不間斷地為之思考、為之努力。
參考文獻:
[1]張依蕓.淺談小學課外閱讀指導的有效方法[J].湖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2009
[2]田秋華.微型課程及其開發策略[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