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興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以前的音樂教學觀念、方法以及手段等已經不能適應素質教育對學生發展的要求,因此音樂教育的改革是必然的,新課標下的音樂教育要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要以音樂審美體驗為中心,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本文就新課標下的音樂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模式;問題;策略
音樂是最普遍和最具感染力的一種藝術形式,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音樂課是初中的一門重要科目,是實現美育的一種主要途徑,因此對音樂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一、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教學理念
新課標要求初中音樂的教學內容不局限于教材,而是要結合實際生活,在學生學好音樂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也要幫助學生解決其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通過這種全面的教學方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一改往日單一的教學方法,通過豐富的教學方法,將教學與實際相結合,挖掘生活中可以用到音樂教學中的教學素材,并逐步培養學生挖掘音樂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1]。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老師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音樂教學經驗,將學生的生活與音樂結合到一起,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進而不斷提高學生音樂素養。老師在教學中要遵守教學原則,即實踐性、合作性、審美性和情感性原則。
二、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教學雖然進行了改革,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課堂上的互動不足
音樂課堂上互動多表現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而老師提問的也大多比較簡單,都是一些基礎知識,沒有難度,課堂的互動氣氛就不激烈,效果沒有最大化,長期如此,也會讓學生逐漸對課堂失去興趣。
(二)課外活動開展狀況一般
在課外活動的開展上,并沒有突出目標重點,關于興趣小組,在執行時沒有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執行,打亂了程序,也讓課外活動的效果達不到預期,讓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減少。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存在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教學中,初中音樂也應用了多媒體教學,雖然多媒體具有其獨特的優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變得更生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但是在具體的運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多媒體教學模式應該合理運用,否則只會適得其反。比如一些老師在發現多媒體教學的好處后,就會對多媒體教學產生依賴性,不管什么都用多媒體,需要老師進行示范演唱的,老師卻用多媒體來代替,使得學生不能從真人細微的聲音上得到啟發,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影響。在音樂教學評價上,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評價標準,許多學校還存在沒有合適的評價體系,學校領導和老師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也不夠,需要相關學校領導及時轉變思想,音樂教師也要使用正確的教學模式[2]。
三、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模式的實施對策
(一)創新音樂教學模式
在新課標的實施下,老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音樂教學。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方面,老師應該打破界限,讓學生在日常的教學中有實際體驗的機會,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去收集一些其他的音樂,可以把學生收集到的音樂材料應用到課堂中,豐富的音樂素材可以讓音樂課堂教學容量也更大,通過有機結合課堂和課外,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3]。例如在學習《大海啊,故鄉》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找其他關于故鄉的或者表達鄉愁的音樂,例如《望鄉》、韓紅的《家鄉》、《故鄉的云》以及《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等歌曲,老師可以把學生搜集到的歌曲在課堂上讓學生一起賞析,讓學生體會到對家鄉的愛和思念的情感,老師也可以結合家鄉這一家鄉內容,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家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感,能夠更深入的理解歌唱者和音樂要表達的情感。在《月之故鄉》的學習中,老師要讓學生提供學習,理解歌曲的調式結構和臺灣的風光歷史等知識。通過有情感的演唱這首歌曲,教會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臺灣同胞的感情,在課下可以搜集相關表達愛國之情的歌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教學要與實際相結合
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在進行長信時,還結合實際,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理念,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初中音樂教學的要求。在這個要求下,老師要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老師要多觀察身邊的與音樂相關的內容,利用好身邊的資源,結合實際。比如廣告中的音樂,休閑場所的音樂,通過不同背景下應用不同的音樂風格,讓學生學會欣賞并學會運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音樂美的發現。例如在休閑場所中,如咖啡廳,一般都是薩克斯風或者是《我只在乎你》、《不了情》這樣的音樂,能夠讓人放松。在娛樂場所則是以流行音樂為主,在廣告中的音樂也會以廣告的主題來制定音樂,不同場所對音樂風格是有區別的,老師要教會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在生活中多留意身邊的音樂,學會發現音樂的美。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要創新教學模式,在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上也要有積極的轉變,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探索精神[4]。同時新課標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創新能力方面也有說明,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音樂的獨特性,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二泉映月》時,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前半部分,讓學生注意聽,理解其中的意境,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自己的理解對后半部分進行想象創作,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探索能力。
(四)轉變學生學習音樂的渠道
轉變學生的音樂學習渠道也是實現教學模式創新的一種方式,由于傳統教學中的渠道具有局限性,會束縛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音樂渠道具有重要作用,能夠讓學生有效的學習音樂知識,對影視音樂也能具備良好的欣賞能力,能夠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音樂,多方面的認識音樂的情感表達。
(五)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
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讓音樂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媒體技術就是一種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能夠為學生展示影像、聲音等,為課堂教學增添了興趣,課堂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但是對多媒體的應用要科學合理,不能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例如九年級上冊中的第六單元《冬之旅》,這一單元中包含了《踏雪尋梅》、《我愛你,塞北的雪》、《詠雪》以及《十一月雪橇》這四首歌曲,都是表現了冬季以及雪景,在學習這四首音樂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音樂以及影像,將這些場景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體會雪景的壯觀以及冬的美麗,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又能讓老師達到很好的教學成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推行下,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漸顯現出來,各學校應該重視存在音樂教育,初中音樂老師要創新音樂教學模式,注重結合實際,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為音樂教育更好的實現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孟衛.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學中國人.2015(03)
[2]劉霞.初中音樂教學中詩詞意境的初探[J].教師.2014(28)
[3]劉其書.淺析初中教學中加強音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哈爾濱音樂學院.2013(24)
[4]姚麗麗.對初中音樂教學模式的思考[J].音樂與生活.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