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慶賢
【摘 要】校本課程可以從學生、教師、學校發展、地域、國家課程拓展為本源著手開發研究。為了有效開發校本課程,解決課程開發中的一些問題,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給開發者提供足夠的條件保障,組建獨立的機構,并且從外部建立切實可行的評價機制,引導校本課程走向科學、規范。
【關鍵詞】校本課程;開發源泉;策略
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在學?,F場發生并展開的,以國家及地方制定的課程綱要的基本精神為指導依據,根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利用和開發的資源,由學校成員自愿、自主、獨立或與校外團體或個人合作開展的,旨在滿足本校所有學生學習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課程開發活動。開發校本課程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而且可以促成辦學特色,提高辦學質量。
一、校本就是要以生為本、以師為本,以學校發展為本、以生活圈子為本等
(1)以學生和教師為本源尋求課程目標、課程資源。學生是校本課程的施教對象,校本課程是考試之外的課程,所以應該以學生喜歡為先決條件??梢韵扔米剷男问?,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學生喜愛的課程,喜歡什么樣的指導老師。把學生意見整理后展示給全體老師,由本校教師提出課程的內容、形式、設置意見。這樣做尊重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打破了班級、年級甚至學科間的界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動機來源于自己,課程的選擇來源于自己,教師的選擇來源于自己。在開學初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提出課程內容、方案,發布給學生,教師的課程設想是自由的。例如某校針對學生青春期思想迷茫的問題開發了《我的青春我做主》的課程。這種以生為本和以師為本的開發思路促使教師和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實踐中生成發展,讓學生和老師參與課程開發,容易取得滿意的效果。
(2)以學校優勢項目為本源尋求課程資源。為達到發展學校的目的,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挖掘學校在某一方面的積淀優勢。比如足球特色學校可以開發以足球為主題的校本課程,著力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有教育傳統的學校。以“書畫人生”為題的校本課程,著力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課程以“學書畫,學做人”為書畫人文的活動主題,提出了五大主題:我們眼中的世界、讓童眸映五彩,書畫與生活、心靈的成長、插上理想的翅膀,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在書畫飄香中文雅地成長。
(3)以學校所處的地域特色為本源尋求課程資源。因為學校所處的地方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下功夫發掘出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課程比較容易。可以參考當地的地方志,研究當地的民族風俗等。例如有的地方是茶鄉,有好多茶園,學校就可以開發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校本課程,把茶藝引入課堂,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通過采茶、制茶,茶藝展示,或開茶話會從而達到教育學生能力的目的。再如某校通過查閱地方志,發現了古代的民俗——打花棍、剪紙等,通過研究民俗的歷史學習民間技藝,極大地開辟了學生的視野,又繼承了寶貴的傳統文化。這類課程能夠發掘出學校的區域資源。他們既是社區資源又是教育資源,既是課程資源又是課程形態,既包含區域文化特征,又包含學校文化底蘊。
(4)通過滲透、延伸國家課程尋求課程資源。這是一種隱性的校本課程資源,就是重新整合國家頒發的課程是時學校對于國家頒發課程的重新詮釋,校本課程的開發可以對國家課程選擇、裁剪、借鑒,使之成為國家課程的滲透或者延伸部分。
比如科技教育的校本課程,我們可以在不改變國家課程內容的情況下,將科技教育的知識滲透分散到與其關系密切的物理、語文、化學等學科的課堂教學中。這樣既能使校本課程有課時保證,又能豐富學科課堂教學的內容。例如在語文教學的同時把方言的語音、詞匯、語法進行研究,開發出本地方言為主題的校本課程。課程把學生興趣作為首要原則,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會話、游戲、表演為主要形式。提高他們對方言的正確認識探討方言中所蘊含的地方文化。
(5)以學校目標為取向開發校本課程資源。這就是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和學生多樣化的需要提出一類整合形的開發思路。例如某校把目標定位堅持、努力、互助為主題的校本課程。設置了“愛和堅持”為主題的課程,進行了口號設計,集會呼號,征文演講等形式的課程開發。
二、有效開發校本課程的策略
(1)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思想認識和能力。校本課程開發成功的關鍵,是通過對教師進行有關的課程知識校本培訓,使教師確立一些正確的有關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通過培訓使教師真正明確:校本課程的設置和開發是教師主動思考和參與的結果。校本課程的教材內容要密切聯系區域實際和當地優秀傳統文化,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征,形式應靈活多樣,趣味性強,針對性強。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要扎實完整,要有課堂講授,還要有課后相應相關練習的設計與安排,而不僅僅是上一堂課或是編寫一本教材,同時要引導學生去探究問題、投入應用,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或技能。另外通過培訓,提高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中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要注意培養教師在校本課程研發的交流、合作習慣,一起探討并解決校本課程開發中出現的問題。另外,在尋求社區一些人員或者家庭的幫助,也需要積極交流,以期獲得主體參與度的最大化。
(2)為校本課程開發提供條件保障。廣大的教師常常為教學和其他學校事務忙得不亦樂乎,再加上他們對教學成績和課程評定的擔憂,制約了他們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熱情和精力。所以要切實地采取有效措施減輕教師的負擔,把教師從沉重精神壓力和繁忙事務中解放出來,保證教師有充足的精力和時間來進行校本課程的研究開發,使他們能夠認真學習與校本教材編寫有關的原理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教育部門和學校應適當的調撥經費給課程開發的教師,保證無論是校本課程教材的編寫,還是設計方案的實施,都有充足的資金或是物質支持。各兄弟學校間應加強合作,實現校本課程資源的良性流通。有條件的組建校本課程開發的發展機構更好,這個組織機構由課程而生,為課程服務,為課程開發者提供幫助。它是獨立于行政干預之外的組織,按課程開發的規律開展研討和活動。
(3)建立以實踐為主的評價體系。目前,校本課程評價的理論與實證研究都還不夠成熟,對校本課程實施效果進行評價的時候,評價的方法要盡量地考慮其特點,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把多種評價(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并要做到以過程評價為主??梢越⒂幸韵轮笜说捏w系:校本課程開發的各個要素是否完備和一致,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課程供應、教學進展。課程是否符合學生的需求與興趣,教師是否滿意。是否有證據表明學生在認知、情感和心理動力上有所提高;是否體現學校特色,能否體現學校相對其他學校明顯的優勢與辦學特色;能否體現地方需求的滿足,是否給與了家庭、社會、地方代表與組織等參與課程決策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徐巧玲.校本開發的策略、方式和種類.[J]遼寧教育,2004.(3)
[2]王斌華.校本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