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玲
摘要:高校公共音樂師資存在的諸多不足是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發展和改革首要解決的難題,師資的諸多問題一直制約著公共音樂教育的快速發展,教師在數量、素質、結構、管理以及培養方面都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要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公共音樂教育師資,一定要轉變過去的師資培養模式,創建多元化的教師培養模式。因此,建立多元、開放、靈活的公共音樂教育師資培養模式的構想尤為重要。從培養目標的定位、培養模式、辦學方式、招生考試、課程改革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師資培養“4+2”模式、“4+3”模式的構想。其總體目的在于探索較為合理的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教師培養的模式,形成新的音樂教師素質結構,使其可以主動去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并進一步促進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公共音樂教育 培養模式 培養目標 課程設置
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與世界上比較發達的國家相比,在整體發展水平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就整體來說發展方向是一致的,即公共藝術教育被認為是培養全面人才的教育、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教育。公共音樂教育對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完善知識結構、促進其他學科學習等方面起到了不能替代的作用。而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發展,與公共藝術師資隊伍水平息息相關。師資質量關鍵在于要有一個合理、科學的師資培養模式,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方向在職研究生培養模式和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方向統招碩士的培養模式,這兩種研究生層次的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普通高校公共音樂師資的整體素質,而且也緩和了公共音樂師資匱乏的矛盾。雖然目前的公共音樂師資培養模式在特定的時期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對公共音樂教育的師資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現行師資培養模式將會出現種種不適應的狀況。
在普通高校擔任公共音樂課的教師,大部分是音樂學院、藝術學院及綜合大學的音樂系和高師院校培養出來的師資。在這其中,音樂學院的培養目標是音樂表演型人才、高師院校則是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搖籃,這些院校的培養方向并不是高校公共音樂教師,但是因為長期以來培養模式的單一化,很大一部分本科畢業生進入到普通高校,擔任公共音樂課的教學工作,成為我國長期以來普通高校音樂教師的主要來源。我國音樂學院、藝術學院及綜合大學的音樂系和高師院校多年來,基本上采取的是專業為主的課程體系。形成了課程體系知識面較窄,側重于專業性的特點。而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要求教師不僅專業突出,還要有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文化知識,也就是高校公共音樂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所以,不能僅憑專業技能的優劣來衡量一個公共音樂教師水平的高低。我們要正視這一學科的特殊性,要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公共音樂教育師資,一定要轉變過去的師資培養模式,創建多元化的教師培養模式。
一、拓寬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培養途徑
隨著公共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現有的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更多的需要,首先:
(一)音樂本科階段增加公共音樂教育專業,為培養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做好鋪墊
目前,在我國音樂教育本科階段還沒有一個培養目標是針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這一新興學科,盡管研究生的培養階段有,但是這根本滿足不了全國眾多的普通高校的需求。而且,很多在普通高校擔任音樂課的教師本科階段的學習根本不了解這一學科,更談不上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這一學科的目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等的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他們都是擔任了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師以后,才開始了對這一學科進行學習摸索,進入研究生階段才開始了對這一學科的系統學習。如果在本科階段增加這一教育專業,或者增加此類課程的選修,那就給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學科基礎,那樣的話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師的質量也會隨之提高,那么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發展就有了有力的保證。
(二)在全國有條件的院校推廣首都師范大學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方向的統招研究生培養模式
首都師范大學的公共音樂教育方向的統招碩士招生點在全國是僅有的,這一模式的嘗試非常成功。但是就全國范圍來說,僅靠這一所院校的培養力度是完全不能滿足全國普通高校的需求的?,F實情況是全國普通高校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開設了公共音樂課,有的雖然開設了,卻處在一種散漫、不受重視的狀態。所以,教師的缺口還是存在的,一線上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師并不夠,遠遠達不到教育部文件中規定的:高校公共藝術教師與學生總數之比為千分之一點五至千分之二這一比例。所以,還需要加大高校公共音樂教師的培養力度,最重要的是培養高規格的公共音樂教師。
招收公共音樂教育方向的統招碩士,是培養高素質公共音樂教師的最好渠道,到目前為止,只有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招收,這樣的培養面太窄,培養速度無法跟上。所以,在全國有條件開展這一工作的招生院校推廣此模式,為我國普通高校培養公共音樂教育的專門人才是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最重要的是加快了培養高素質的高校公共音樂教師速度,促進了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全面發展。
(三)加強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方向在職研究生已經停招,考慮其公共音樂教師的繼續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筆者認為,首先可以改進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招生辦法、攻讀形式等。研究生課程進修教育肩負著社會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責任。所以,職后培訓的形式值得我們去思考。要充分認識到,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職后培養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加強,不僅是一項可行的而且是必須的長期工作??梢蚤_展豐富多樣的教師教育,既可以是攻讀學位的進修學習,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短期培訓、講座,還可以是訪學、函授進修等等,以及非正式的研究與團體工作、網絡學習、教學觀摩活動和出國考察等方式。這些多樣化的培養形式豐富了公共音樂教師職后培養形式,可以多級別、多層次、多渠道地為普通高校培養具有一定的公共音樂教育理論水平和較強的公共音樂教育能力的專業教師隊伍。
二、創建多元、靈活的培養模式
在具體操作中,可靈活實行公共音樂學科教育加音樂教師專業教育的培養模式。比如: 4+1(4年音樂專業教育1年公共音樂學科專業教育,畢業時獲雙學士學位)、3+1+2(3年音樂教育, 1年到普通高校實踐教學, 2年普通高校公共音樂專業研究性課程學習,畢業時獲教育碩士學位)、4+2(4年音樂教育, 2年教師專業和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畢業時獲教育碩士學位)、4+3(4年音樂專業教育,3年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研究性課程學習,畢業時獲碩士學位)等多種形式。當然,這只是一個建議性嘗試性的框架,是一種改革的思路或引示,各培養院校可以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和調整。
(一)本碩連讀即4+2模式
本碩連讀即4+2模式,主要指學生在獲得學士學位后,進入到專門的師資培養機構進行教師教育的專業學習,最后授予碩士學位。4+2”教師教育培養模式是指在本科學習階段,完全按照音樂專業的培養模式,接受專業知識的學習;本科學習結束后,經過一定的篩選程序,繼續學習公共音樂教育教育這一方面的系統知識、當然還包括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的研究生課程,最后撰寫專業論文,獲得碩士學位。4+2培養模式可以改善培養規格,提高師資的質量,從公共音樂專業、教育專業、音樂專業三方面加強對未來普通高校教師的培養,使未來的高校教師能夠勝任工作。這種模式培養了高水平、高層次的公共音樂教師。同時,這類畢業生專業知識學得充分,又懂得教育,最重要的是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方向的知識進行了系統的學習。這樣的話,進入普通高校就能很快的適應教學實踐。
(二)本碩連讀即4+3模式(4年音樂專業教育,3年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研究性課程學習,畢業時獲碩士學位)這種本碩連讀的方式首先在本科學習期間,按照音樂專業的培養模式接受本專業的訓練,本科學習結束后,經過一定的篩選程序,繼續學習公共音樂教育教育這一方面的系統知識、也包括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的研究生課程,最后撰寫與之相關的論文,獲得雙證。這種本碩連讀的培養模式也會為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培養一批高素質教師。
三、建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專業培訓機構
目前,師范院校綜合化和非師范院校設立的教師教育的狀況,教師培養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為了突出公共音樂教師教育專業特色,提高其專業質量,建立如西安音樂學院籌備建立的專為高校培養公共音樂師資的教育中心(名稱暫定為“西安音樂學院第二師范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個中心的建立,為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提供了專業的培訓機構,將會為全國的高校解決一批公共音樂師資問題。而這一專業的培訓機構也是值得各個培養師資的院校所借鑒的。此外,可以利用院校設立的專業的培訓機構來開展公共音樂教師的崗前培訓,上崗前在培訓機構培訓一年,取得相應的培訓證書。 以此充分發揮專業培訓機構的作用。
四、關于招生錄取標準的思考
目前音樂教育專業的考試錄取方式延續著多年來專業院校的傳統方式,側重于學生專業音樂技能的考核,而對學生文化素質的考核不足。因為音樂表演專業的傳統考試辦法有其針對性,他要為社會培養出高水平的音樂表演人才,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的專業素質高水平要求是必須的。因此,對其文化課考試分數要求較低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種現有的選拔演唱、演奏高水平人才的考試方式對以后要從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工作的學生是不適宜的。
普通高校的音樂教師面對的是思維活躍的大學生,通過公共音樂藝術教育要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開拓思想視野,培養創新精神,提升人格修養,促進身心全面。這一系列的培養目標就要求公共音樂教師本身就具有較全面的知識結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師的培養模式要求學生要成為跨學科型的教師,這就與招生標準產生了矛盾。那么只有改革考試標準,才能滿足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師培養模式對生源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才能招收到具備高校公共音樂教師潛質的學生呢,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視文化課的成績,提高文化課的錄取分數線;其次可以增加一些考試科目,如:藝術綜合知識等等;另外,也可以在錄取的學生里挑選適合從事公共音樂教育工作的,可以進行考試,考察綜合素質,最后擇優錄取。
五、構建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師資培養的課程體系
培養目標是通過各個具體的教學目標落實到教學活動中取得。為了培養合格的公共音樂課程教學的師資,制定相應的課程方案,建立課程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統一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課程標準,明確培養目標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師資培養中缺少統一的課程標準,如全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方向在職研究生培養模式,承擔培養任務的一共有13所院校,但是課程標準卻存在很多不同。所以,缺少統一的課程標準必然導致各個培養學校各自為政,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本校師資的實際情況設置課程,而不是完全按照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學的需要設置課程。所以,要完善公共音樂教師培養的課程設置,必須統一課程標準,各個培養單位在這個課程標準的框架內,應根據本校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調整,以此解決課程設置較為隨意的問題。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應該是符合公共音樂教育專業特點的人才,不是培養技藝高超的音樂表演人才,更不是側重于專業能力的中學音樂教師。培養學校只有具備明確的培養目標,才能合理設置課程,培養出高素質的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合格師資。
(二)改革課程內容,緊扣培養目標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師的工作需要一套特殊的教育知識體系,其課程內容應該緊貼普通高校教師教育的實際。
一般來說,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內容,為普通文化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專業學科知識三大塊。對于高校公共音樂育的教師在課程結構上要求需要接受教育理論知識教育、公共音樂學科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
教育理論知識是一個合格教師所必備的,但實際情況往往不被重視。教育理論知識包括學科的體系框架、技能技巧知識、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學科的背景知識和發展方向等。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對普通文化知識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教育課程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質的內在價值。它給教師帶來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人文基礎、廣闊的視野、高品位的素養。它們對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教學質量以及教師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等都有著實際意義。
對于從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師來講,教育理論知識是基礎,音樂學科知識是教學的主線,而其他普通文化知識則是使音樂教育全面提升的保障。缺失教育理論知識就會違背了教育的基本規律;缺乏音樂學科知識則會缺失音樂教學的實際意義,音樂藝術教育就會干涸枯竭;缺少了其他普通文化知識的補充,音樂藝術教育將會失去了光彩。所以,文化素質低的的音樂教師來從事教學工作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綜上所述,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一定要走專業化培養道路。首先,重視公共音樂專業這一學科,把握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師的職業特點,與別的專業教師培養相同的力度。其次,擬定合理專業標準,包括公共音樂教師標準、公共音樂教師質量標準、公共音樂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和公共音樂教師教育機構資質認定標準。我們應當認清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各個專業的發展離不開師資隊伍建設,而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要有一個合理的師資培養模式作為基礎。所以,構建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師資培養模式是公共音樂教育發展的基石。高校需把師資培養當作首要任務來抓,給以合理的指導,并且認真對待,落實好培養的各個環節,尋求更好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安國.從實踐到決策——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5.
[2]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
[3]北京當代師范教育研究院.中國當代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4]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5]吳躍躍.新版音樂教學論[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
[6]靳希斌.教師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