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圓圓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我們除了要加快金融體制的改革和提高金融管理人才的素質外,更需要進一步擴大高職院校,尤其具有培養互聯網金融工作環境的具有金融基礎知識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本文分析在互聯網金融下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了問題及根據現代互聯網金融需求方面的特點給出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培養
當代金融中互聯網金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高速發展成為近年來普通民眾乃至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研究的對象。在我國金融體制相對不夠健全的時候,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為我國金融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契機。近年來,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我們除了要加快金融體制的改革和提高金融管理人才的素質外,更需要進一步壙大高職院校,尤其具有培養互聯網金融工作環境的具有金融基礎知識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我國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需求表現在具有技術技能型人才,那么對于高職高專職業院校金融專業類人才培養面臨重大的機遇和挑戰,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金融復合型人才更是迫在眉睫。現在我國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中金融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根據我國傳統金融業進行設置的,這樣的話我國高職高專金融類專業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脫節。本文分析在互聯網金融下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了問題及根據現代互聯網金融需求方面的特點給出建議。
一、我國目前金融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脫節
(一)金融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滯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主要解決培養什么類型的人才 ,它是高職院校專業總領全局,關系到課程的設置是否能與行業的發展相一致。通過分析,我們發現一般的高職高專院校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嚴重滯后行業的發展。大多數金融類專業目標定位仍停留在傳統金融人才培養模式上。
(二)由于人才培養滯后導致課程建設缺乏創新。大部分的高職、高專金融類專業開設的課程仍是以滿足傳統金融業務領域所需要的人才為依據,而且課程內容陳舊,課程內容主要大部分集中在金融機構的柜臺和營銷方面,伴隨著現代聯網金融的強勢出擊,傳統金融業務受到挑戰,甚至有些業務出現萎縮,從而導致我們大部分學校金融類教學內容與實際市場需求嚴重脫節。
二、當代互聯網金融對專業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特點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存在很多區別,體現在金融服務的媒介、服務文化、服務對象、主要客戶市場等多方面。一是對于傳統的金融產品創新緩慢,主要依靠客戶關系銷售產品,強調金融產品營銷;互聯網金融通過互聯網體驗使客戶認可產品。將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展現在客戶面前及之后的服務。二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基于龐大而復雜的數據網絡,產品的設計、包裝、銷售、服務賴于第三方服務機構。新增就業崗位向金融產品網絡客服、金融數據收集分析員、征信調查員等轉移。
三、適應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
金融專業特點要求高職高專在培養適合現代金融市場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基礎上要不斷更新人才培養方案,尤其是當今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導致市場需要大量的具有互聯網和金融雙重知識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必須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及改革課程設置以適應互聯網金融大趨勢。在未來互聯網金融對人才的需求必將是能熟練將互聯網技術優勢與金融技術融會貫通的專業人才。那么在我國職業院校應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修訂人才培養目標、開發互聯網金融課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石,在現有的培養傳統金融業務人才的目標上,增加對互聯網金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并根據社會對金融人才需求的變化定期加以更改。做到將來逐步淡化傳統金融人才的培養模式,專門培養互聯網金融人才,實現和本科院校不沖突。高職院校現有的課程體系是按照培養傳統金融的柜臺和營銷人才來設置的,一般都過度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而忽視行業的新近發展,課程知識陳舊落后不能及時反映互聯網金融對行業的沖擊及對新型復合型人才的要求與需求。應由專業教師進行分工協作,開發出適用高效的課程。另外,要組織專業帶頭人和金融學科骨干教師開發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課程,如互聯融資、 P2P 信貸與供應鏈金融及互聯網金融營銷等。在金融類專業全部都增加互聯網金融的基礎知識,強調金融產品基礎設計與網絡營銷知識,建立和完善與信用征信、金融數據收集分析、投資者風險評估相應的課程體系。緊密聯系我國當前互聯網金融實際情況,在對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中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要點促使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高職院校中增加金融法律法規課程,一方面培養既熟練掌握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產品技術,另一方面在金融法律法規有全面了解,在不觸犯金融法律法規的情況下熟練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
(二)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及創設開放式的聯合辦學。傳統的教學質量評估機制使得教師缺少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動力使得教育體制僵化。在金融業,尤其是今天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需要教師隨時拓展教學內容,那么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創新教學方法,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是老師們研討的過程。在我國大多數職業院校金融類專業人培方案仍采用高校教學的理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關切適應互聯網金融時代背景下的要求。這些必須通過校企合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改革才能夠順應互聯網金融的潮流,我國高職院校應該更好地利用現有的金融專業實訓基地和模擬實訓室,結合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的典型案例,利用互聯網金融產品模擬實訓平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技能。在此同時,學院及金融專業帶頭人和專業骨干教師加強職業院校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聯系,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們的實際操作技能。
隨著現在我國金融業改革的深化,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變革日新月異。在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中,我們各個高校應該立足企業面向全球,拓展國際化視野。
職業院校能夠全力保證學生與企業交流的機會,職業院校還可以開拓學生的國際交流機會。行業專家深入課堂為行業專家設置相應的教學模塊,使其能把課堂變成他們的工作崗位,讓學生和專職教師時刻去掌握行業發展的新動態;嘗試定期聘請國外行業專家來校交流、講學。通過開放式的辦學方式,使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變革更快速進入職業院校的課堂,提升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效果。
最后加大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的素質建設,對教師的培養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效果。對于我國現在的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是幾門課程就能夠完成的,它需要多個基礎模塊、基礎技能模塊的綜合化教學,需要全社會、行業、企業等配合。有選擇地整合為職業院校的教師資源,通過引進各方面的人才來對學生進行指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實踐實訓機會。
【參考文獻】
[1]徐學鋒,夏建新.創新高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2(2).
[2]王曉政,楊素娟.高職院校國際金融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職教通訊,2012(12).
[3]陳飛飛.以就業為導向的金融專業課程設置的探討[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4]羅明雄等.互聯網金融[M].北京: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134-156
[5]鐘文發.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歷程[J].中國金融,2013(3):24-25
[3]任楠.淺談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應該滿足成人教育的需求[J].科技創新導報,2013,(2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