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艷菊
摘要:2016年3月23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明確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試點范圍,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
作為以貸款利息收入為主營業務收入,以攬儲利息支出為主營業務成本的農村信用社,如果改革成增值稅,由于適用政策和操作流程的變化,對信用社相關稅務處理工作,肯定會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金融業;農村信用社;“營改增”
在我國現行稅制結構中,增值稅和營業稅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流轉稅稅種,自2012年開始,我國開始實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工作,2016年3月23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明確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試點范圍,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同時明確了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納入增值稅范圍之后的具體實施細則。
36號文件中規定金融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6%,根據這一規定,農村信用社應該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而改革前農村信用社一直享受營業稅優惠政策,執行的營業稅率是3%,優惠政策執行到2015年末,2016年起開始執行5%的營業稅稅率,單純從稅率上看,稅負會有一定的提高。仔細解讀新政策,作為以貸款利息收入為主營業務收入,以攬儲利息支出為主營業務成本的經營機構,如果改革成增值稅,由于適用政策和操作流程的變化,對信用社相關稅務處理工作,肯定會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一、貸款利息不能抵扣,增值稅銷項稅負實際上仍為農村信用社負擔
在36號文件發布之前,金融業“營改增”一直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按照增值稅的定義,增值稅的課稅對象為貨物或勞務的增值額,并且具有轉嫁性。經營者在出售商品時,稅款附加在價格之上轉嫁給購買者,隨著商品流通環節的延伸,稅款最終由消費者承擔。如果按照增值稅本身的性質和計稅原理來說,信用社實行“營改增”以后,按增值稅稅率為6%計算,其因貸款業務收取的利息收入產生的增值稅是由借款人實際承擔,如果貸款客戶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票則可以作為增值稅進項稅額進行抵扣,如果是個人消費貸款,即為該交易的最終消費者,實際承擔了全部的稅款。
但新政策中,在106號文原有規定的基礎之上,36號文中新增了購進的貸款服務、餐飲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娛樂服務為不得抵扣進項的項目,納稅人接受貸款服務向貸款方支付的與該筆貸款直接相關的投融資顧問費、手續費、咨詢費等費用,其進項稅額也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這里明確規定了貸款利息不得抵扣進項稅,在上例中,對于客戶來說:也就是說即使是一般納稅人客戶拿到的106萬元,也應全部計入應付利息科目,6萬元的銷項稅是不能抵扣的,如果貸款金額很大的話,客戶肯定會比較哪家金融機構提供的真正的貸款利息比較低。由于貸款利率已經完全放開,現在的金融市場競爭很激烈,加上國家對涉農貸款的大力支持,農村信用社如果為“營改增”政策的實行而加大借款人的借款成本,必然會引起客戶的不滿,如果為增強競爭實力或是保留現有客戶群,收取客戶貸款利息和增值稅合計仍為100萬元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信用社實際收到的貸款利息為100/1.06=94.3萬元,增值稅為5.7萬元。對于客戶來說,只有在“營改增”之后,客戶所實際支付的利息不變,才能維護客戶的穩定,按照這種情況計算,這6%的增值稅銷項稅就視同農村信用社自行承擔。
在這個例子中,對于農村信用社來說,如果未實行“營改增”,100萬元的貸款利息收入應繳納5%的營業稅,即稅負為5萬元,“營改增”后,100萬元的貸款利息收入應繳納6%的增值稅,即稅負為6萬元,單純從這個環節的繳稅情況來看,農村信用社的實際稅負不會降低,如果進項稅的抵扣項目不多的話,或是籌劃不合理的話,有可能即使抵扣了進項稅,也會加重農村信用社的實際稅負。
二、重要成本項目無法抵扣,可抵扣進項稅需認真籌劃
新政策中,36號文規定存款利息為不征增值稅項目,農村信用社的主要成本存款利息這一項并不產生進項稅,將“存款利息”納入“不征收增值稅項目”,也就意味著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取得可以抵扣的增值稅,同時沒有看到其他計稅方法的出臺,這就意味為農村信用社最重要的成本項目沒有進項稅可以抵扣。
職工工資是農村信用社的第二項主要成本,這一人工成本也不能抵扣進項稅。可抵扣的進項稅僅為外購固定資產和購買勞務服務所產生,顯然這個數字占農村信用社運營成本的比例很小,所以,可以抵扣的進項稅的籌劃問題直接關系到“營改增”以后農村信用社的稅負高低。這就要求采購設備、進行業務咨詢等業務時注意比較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之間的成本高低。例如購入某項固定資產,一般納稅人稅價合計100萬元,小規模納稅人報價95萬元,這在“營改增”之前,因為金融業是交營業稅的,所以購進的固定資產進項稅是不得抵扣的,所以購買一般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應為:借:固定資產 100萬元,貸:銀行存款 100萬元,買小規模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應為:借:固定資產95萬元,貸:銀行存款95萬元,不涉及抵稅問題,所以肯定是購買小規模納稅人的比較劃算,“營改增”之后,不應該僅僅從價格上比較,而是要進行稅價拆分,上例中,農村信用社購買一般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會計分錄應為:借:固定資產85.5萬元(100/(1+17%)=85.5)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14.5萬元(100-85.5)貸:銀行存款100萬元;購入小規模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會計分錄應為:借:固定資產95萬元 貸:銀行存款95萬元。由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是可以抵扣的, 那這種情況下,購買一般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比購買小規模納稅人的價格優惠為9.5萬元(95-85.5)。由此可見,在購進機器設備或是進行咨詢服務時,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者價格的比較至關重要。為了能更直觀的進行對比,根據上例計算可得,當一般納稅人報價(含稅價)100萬元,而小規模納稅人報價85.5萬元時,采購這兩類商品才是同價的。因此,農村信用社在采購環節對供應商的選擇應重新進行分類篩選,應將可抵扣的進項稅額作為納稅重點籌劃方向。
三、增值稅的繳納形式怎樣才能最佳?
如果對金融業實行“營改增”,對于農村信用社來說,其貸款為其主要產品,貸款利息收入為其主營業務收入,應以此計算稅款。如果這樣的話,則應在貸款發生時,就應該開出相應的增值稅發票,這就要求,在前臺綜合業務系統中需接入稅款系統,如果這樣的話,農村信用社的網點眾多,則對應的硬件、軟件改造就會成為亟待解決的大問題。或是縣級聯社設立專門的增值稅發票專崗,如果這樣設置的話,開票環節風險是否可控,開票怎樣與綜合業務系統實現對接。所以說,增值稅票由哪個系統開,在哪個層級開,由哪個崗位開,在營改增細則出臺之際,都是農村信用社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農村信用社要全面鋪墊,充分做好“營改增”準備
鑒于“營改增”試點即將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農村信用社一直是營業稅納稅人,現在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從營業稅到增值稅的過渡,時間非常緊迫,在這種時間緊、任務重的前提下,農村信用社應做好以下準備:
(一)盡快進行增值稅合規工作的準備,包括制定增值稅申報和發票管理的流程,進行相關財務和稅務人員的學習和培訓;
(二) 對農村信用社內部的系統進行調整,適應增值稅的核算和申報要求;
(三)重新審視貸款利率,做出適當的調整;
(四)復核農村信用社的商業合同,復核供應鏈,與供應商進行充分的溝通,對現有的供應商做出初步的篩選;
(五)理解最新政策并積極利用新政策的優惠政策使農村信用社得到最大獲益;
(六)對法規尚未明確的問題,及時向稅務機關和專業機構咨詢。
農村信用社目前正處于轉型期,在加上“營改增”的實行,對其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農村信用社應做好全面準備,迎接這次重大的改革。
(作者單位:大城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