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彪 趙東 高清元
[摘要] 目的 探討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手術效果。 方法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治療的60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全部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與對照組(內固定術),每組各3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并發癥情況,術后隨訪12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優良率。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10.0% vs 40.0%,P<0.05)。術后隨訪12個月,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93.3% vs 70.0%,P<0.05)。 結論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手術效果好,術中出血少、術后并發癥少,且髖關節功能恢復好。
[關鍵詞] 高齡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并發癥;髖關節功能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07-00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6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the control group(fixation),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oper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12 months postoperatively, hip joint function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10% vs 40%, P<0.05). After 12 months follow-up, the excellent rate of hip joint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93.3% vs 70.0%, P<0.05). Conclusion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good effect, less bleed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ip function recovery is good.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Complications; Hip function
股骨頸骨折多見于老年人,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其發病率逐年升高。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患肢腫脹、畸形以及疼痛等,目前多采用保守、鋼板螺釘固定等治療方法,但易導致發生骨折不愈合、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一種治療髖關節疾病的有效手段,其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矯正畸形和重建髖關節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2]。本研究旨在探討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手術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治療的60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均為新鮮骨折,均知情同意,排除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等功能障礙及身體條件較差并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且年齡≥60歲;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60~86歲,平均(29.3±2.6)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2例,摔倒所致48例。合并高血壓10例,2型糖尿病6例,腦血栓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陳舊性心肌梗死2例。全部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手術方法
術前完善相關檢查。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均給予對癥治療。術前指導患者訓練雙足的主動跖曲背伸活動、床上排尿排便、咳嗽等。觀察組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采取硬膜外麻醉,取側臥位,患肢朝上,切開關節囊,在小粗隆上進行股骨頸截骨,取出股骨頭,清除內容物,根據患者股骨頭情況選擇合適的人工髖骨假體置入,假體頭的前傾角保持10°~15°,復位再次檢查髖關節活動情況。對照組行內固定術,患者取仰臥位,行硬膜外麻醉,術中在C臂X線機引導下進行骨折復位操作,完成復位后予加壓螺釘內固定。
1.3 療效評價
于術后1年對兩組患者的Harris關節功能進行評分,包括疼痛、活動度、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動四方面,其療效分為優(90~100分)、良(80~89分)、 可(70~79分)、差(<70分)四個級別[3]。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并發癥情況,術后隨訪12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優良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2.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并發癥情況比較
所有患者均安全度過手術期,切口甲級愈合。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出現骨折不愈合4例,股骨頭壞死6例,股骨頭遠期塌陷2例,觀察組出現假體遠端骨折1例、股骨頭壞死1例,人工股骨頭脫位1例,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比較
術后隨訪12個月,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93.3% vs 70.0%,P<0.05)。
3 討論
股骨頸骨折多見于高齡老年人,老年人伴有心腦血管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機體耐受力差,且由于骨質疏松,股骨頸脆弱,輕微跌倒易引起骨折,而且由于該部位血運較差,易影響骨折愈合或并發褥瘡、墜積性肺炎、泌尿系統感染及患肢深靜脈血栓等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6]。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治療目標是盡可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使患者盡早下床進行功能鍛煉,從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目前臨床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方法包括內固定術治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等。內固定術是一種利用鋼板、金屬螺釘、髓內針或骨板等外物直接在斷骨內或外將斷骨連接起來的手術,由于需要廣泛剝離軟組織和骨膜,而影響血運,延遲骨折愈合,尤其對于老年患者而言,易出現股骨頭壞死、髖部疼痛等并發癥。近年來,隨著人工關節材料及工藝的不斷發展和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工髖關節置換(THR)成為臨床上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常用方法,研究發現,其可有效減少患者內固定術的各種并發癥[8-14]。
本研究將60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與對照組(內固定術),每組各30例,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10.0% vs 40.0%,P<0.05)。與馬戰備[15]報道的觀點是相符的,且術后隨訪12個月,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3.3% vs 70.0%,P<0.05),進一步證明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手術效果好,術中出血少、術后并發癥少,且髖關節功能恢復好。同時筆者認為,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應該由經驗豐富的醫生熟練操作、快速完成。對年齡75歲以下手術耐受力好,有骨關節炎髖臼磨損,或者陳舊性股骨頸骨折頭、臼破壞影響功能患者選擇全髖置換;對于高齡及手術風險大于Ⅲ級者,預期生存時間5~10年患者可選擇半髖置換,操作時注意保護坐骨神經[16]。
綜上,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手術效果好,可徹底解決骨不愈合及股骨頭壞死的問題,使患者早日下地活動,術中出血少、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且髖關節功能恢復好,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華彥,唐運鵬,胡朝暉. 兩種不同術式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8):52-53.
[2] 張增堂. 兩種方法治療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7):2246-2247.
[3] 葉蜀新,劉光大,淦科.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高齡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1(20):2798-2799.
[4] 龍炳風,張春華.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康復護理[J]. 實用臨床醫學,2011,12(10):111-112.
[5] 戴先文,賈曉康,李宇,等.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J]. 臨床骨科雜志,2011,14(3):310-312.
[6] 王劉玉.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3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0):72-73.
[7] 李琨. 人工髖關節置換與傳統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比較分析[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10):1355.
[8] 華全科. 兩種手術方法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臨床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8(11):695-696.
[9] 邵禮武.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分析[J]. 中外醫學研究,2013,32(11):56-57.
[10] 郭穎,仇曉華,石建蕓,等. 三種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效果觀察[J]. 河北醫藥,2013,35(4):540-541.
[11] 安寧,劉康,何智勇. 四種不同術式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6):640-642.
[12] 靳西勇,李勇,龐書琴. 兩種不同方法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1 23例療效分析[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27(8):126-127.
[13] 曾中華.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與內固定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7):22-23.
[14] 謝章家,龐安琪,謝壯. 兩種不同術式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療效比較[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15):1821-1822.
[15] 馬戰備.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療效評價[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3):131-132.
[16] 王立,曹燕明,林建浩,等.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6):494-496.
(收稿日期: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