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錄剛
【摘要】職高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重要課程,而如何在職高數學教學課堂中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對于職高學院以及教師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將創新思維與教學內容相互融合,在創新性的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其自主學習。
【關鍵詞】教學方式;問題情境;例題教學
現代的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知識結構體系,更需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而職高學生較之于普高學生來說,文化基礎較薄弱,自主學習的習慣比較差,對于數學這門抽象性的學科會產生抗拒厭學感,因此培養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思維能力極為重要。
一、個性化設置教學方式,靈活多變
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當老師的教學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會開發學生的學習能力。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方法,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個性化的、創新性的教學模式能夠成為催動學生靈活思維的動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教學課程的需要來變革教學方式。
良好的開端是一堂課能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教師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以及幽默和諧的語言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數學教學需要嚴謹嚴肅,但我們也可根據職高學生的綜合整體素質特點進行課程優化,個性化又不失嚴謹的教學開端能夠促使教師將學生的思維帶到一個較為積極興奮的狀態中。在課堂講解時,可以師生互換角色,通過自薦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并掌控后半節課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充當老師,在解題過程中自覺發現存在錯誤的地方,互相指出毛病,并要給出正確解題的步驟以及使用公式的細節,這是一種能夠變相掌握學生實際吸收知識情況的方式。如,數學是一門公式多、條件多、解題方式多的課程,可通過變換條件來為學生講解不同條件應該如何尋求不同的結論,可以激發學生變換角度來思考問題,可以讓學生學會一題多解的方式,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散創新思維。
二、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較之于其他課程來說太過嚴肅和壓抑,成績好的學生會覺得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尋找到數字帶來的思維快樂,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即使想學習但是面對一堆看不懂的概念、公式還有圖形,頓時就會產生放棄的念頭,因為學生只會選擇自己擅長或者感興趣的事物,所以在數學課堂上要善于運用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重新燃起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如橢圓的定義講解,教師可采取實物教學的方式,把一根固定長度的繩子的一端固定,而相反端則可繞固定的那一端轉一圈,此時就可以形成一個圓。然后可把繩子的兩端都固定,這時就可以邀請學生來繞繩畫橢圓,當學生畫完的時候老師可讓同學們總結出橢圓的基本特征,學生可以很快地總結出各種規律,這樣不僅達到了教學的目的,還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積累數學基礎知識。所以,在后續的數學教學內容“雙曲線”以及“拋物線”中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圖尋找圖形的規律。
三、利用例題教學,培養發散性思維
解題是數學課堂的必要組成部分,所有的概念、公式以及圖形的學習都是為了給解題提供良好的基礎,所以在例題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利用講練相結合的方式,對同一類型的題目進行多角度、多條件的設問,問題的設計可由易到難,相互融會貫通,使學生對每一步都能夠看懂、聽懂,從而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解題的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在幾何對稱問題的教學中,可通過設計命題、鋪設臺階的方式一環一環地設計問題:①求點P(3,5)關于M(-2,0)的對稱點P1的坐標;②求點P(3,5)關于直線l:x-3y+2=0的對稱點P2的坐標;③求直線l1:x-y+2=0關于直線l2:x-3y+2=0的對稱直線l3的方程。
第一題為對稱的基礎題,學生可以根據畫坐標圖自己完成題目。而第二題是關于直線的對稱點問題,其實可以簡單地轉換為點關于點的對稱問題,轉換為第一種方式解題即可。通過前兩題可以看出,條件發生變化,但是對稱點的本質屬性不變,學生的思維會有所活躍,可以通過上兩題的解題思路將第三題也由“點關于點對稱”轉變為“點關于直線對稱”進行解題,只是解題的步驟增多,學生還可以通過“夾角問題”來進行解題,培養其發散性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轉變其教學方式和風格能夠從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原本沉悶的數學課堂變為學生尋找數學思維樂趣的地方。創新教學問題的設置,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實際例題操練方式來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