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摘要: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工作一直是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尤為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雖然高職院校也在不斷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實際教學的效果卻不盡理想。本文就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工作的現狀以及影響因素進行簡單分析和總結,并就如何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行研究和探討,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能夠更好的學以致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踐能力;培養現狀;對策
一、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工作時,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具體表現在:
1、實踐教學環節的脫節問題。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進行教育教學時其重點仍然偏重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對學生在知識運用、技能操作等方面的教育重視程度相對不足,且實踐教學通常是一些驗證性、演示性的內容,忽視了對現代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的展示,且實踐教學在經費、設備、實訓基地等方面的硬件條件相對落后,導致實踐教學環節存在較為嚴重的脫節問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浮于表面、紙上談兵,其實際的教學效果不佳。即使隨著國家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投入的加強,各個高職院校引入了新的設備,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大部分設備卻沒有使用。
2、學生自身的實踐意識和能力較差。學生是實踐能力培養工作中的核心主體,也是實踐教學的直接參與者和體現者,因此,他們對實踐教學的態度以及自身能力等均會對實踐教學成效造成較為直接的影響。但在當前高職學校的實踐教學中,大部分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自我實踐意識薄弱的問題,對學校安排的企業實習以及其他社會實踐活動存在較強的排斥心理,缺乏充分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
3、重整體輕個體問題較為嚴重。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工作時,多數是采用整體推進的模式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這一模式雖然有利于學生整體實踐能力的提高,但卻忽視了不同專業、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對不同專業、不同能力、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做到因材施教,而是實行“一刀切”的統一培養模式,這就使得一些高水平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而一些低水平學生則跟不上教學思路和速度,從而造成這些學生對實踐能力教學活動失去興趣和主動性,導致實踐能力培養教學的效果不理想。
4、缺乏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目前,應新課改政策的要求,雖然各高職院校也在各專業實踐教學中積極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但對實踐教學的效果評價多數仍缺乏完善、系統、規范的標準和模式,或者是用筆試、課堂教學中的練習、實習證明等形式替代,學校教師無法真正了解和掌握學生具體、真實的實踐能力情況,而也對后續實踐能力培養教學的調整和改進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和阻礙。
5、高職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偏低。我國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新進教師多是各地高校的應屆畢業生,他們在高職院校教師總數中占據了一半左右,且基本沒有或者只有少量的社會實踐經歷,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其綜合素質能力水平不高,這就使得他們在進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時,在實訓教學、現場指導以及實踐能力等方面均處在較為劣勢的位置。同時,由于高職院校近些年來對高學歷的偏愛,使得教師也多注重對自身學歷的提高,而放松了對技能和社會實踐經驗的提升,這就使得高職教師在實踐教學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脫節”問題。此外,高職院校對在職教師在社會實踐方面的培訓機會相對較少,落實力度不足,再加上高職院校同社會各行業的校企合作機會以及溝通聯系減弱,導致高職院校教師不能對各行業的最新動態情況及時掌握,從而造成實踐經驗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6、存在較重的“重國外借鑒,輕本土改造”問題。同國外相比,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晚,對學生在知識、能力的培養教學模式尚不完善。一直以來,西方歐美國家的高職教育水平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水平明顯高于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的高職教育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社會現實以及歷史發展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國的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時應該積極、恰當、科學的借鑒和引入國外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以及成功案例,以減少教學過程中的“彎路”。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高職院校一味的借鑒別人的經驗,無論好壞照單全收,忽視了西方國家同我國在教育傳統、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異,盲目翻譯和借鑒國外研究成果,導致這些教學模式和成果在我國高職院校實施時均呈現出程度不一的“水土不服”,導致其“畫虎不成反類犬”,從而造成實踐教學培養的效果不佳。
二、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因素
對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影響其實踐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三大方面,即學校、個人以及社會。具體表現為:
1、學校方面的因素。高職院校的整體教學目標和組織工作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和監督作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工作中大部分的活動項目開展都依賴于學校教學組織工作的設計方案,學校組織工作是否到位,學校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是否先進,管理人員的責任心是否充分、學校領導在人力/財力/物力各方面是否全面支持等,都直接關系和影響到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工作的開展情況和效果。
2、學生方面的因素。馬克思哲學理論認為“主觀能動性是推動事物變化發展的主要內在因素”,這也可以證明高職學生自身方面的因素是影響其實踐能力的主要核心因素。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經驗等自身因素,以及家長因為安全等因素而不予支持實踐能力的提升都會對他們的實踐能力產生最為基礎和根本的影響。
3、社會方面的因素。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其社會整體的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除了家庭、學校、社交等對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造成影響外,越來越復雜紛繁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等也對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造成極為重要的影響。而隨著互聯網絡的不斷應用和擴展,上網已經成為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而網絡環境的自由性、廣泛性以及復雜性等,不僅會對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會干擾和阻礙到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三、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對策
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以及相關影響因素,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地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來進一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工作的成效。具體措施如下:
1、大力強化實踐教學能力。高職學校在擬定整體教學計劃時,需要有側重的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和課時,以確保實踐教學開展具有充足的時間。同時,還要積極增加室外教學活動,即增加除理論知識、案例分析等課堂教學之外的實踐教學內容,以便使高職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具體、深入的參與到實踐教學中去,親身體會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情況。此外,教師還需要積極匯總和分析當前行業內的一些新理論、新工藝、新技術等以及社會經濟對現代人才的需求狀況,并將這些詳細、全面、客觀的向學生講解,讓學生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從而更好的激發他們參與實踐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有效的培養和提高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水平。
2、加強學生自身素質能力的提高。高職院校在開展實踐能力培養教育時,必須要首先向學生宣傳和講解實踐能力對學生日常學習以及未來工作生活、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實踐能力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樹立牢固的實踐意識,提高他們的自我規劃以及自我發展意識,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其能動性和自主性,激發和引導學生實現實踐能力的自主提高和強化。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加強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通過組建興趣小組、專業協會等方式,讓學生能夠有機會更好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豐富和提高他們的專業實踐技能,強化學生在信息搜索、組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公關能力等方面的鍛煉,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水平。
3、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分層教學。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教學時,應該首先明確和界定實踐能力的正確概念,樹立正確的實踐教學觀念,并以此為指導積極優化、調整和創新教學活動模式,在統一教學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具體的實踐能力水平以及社會發展需求,對不同能力、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分層、分類培養,堅決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學生培養理念,從而更好的提高和加強全體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水平。
4、積極運用多元化教學評估模式。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教學的效果評估時,要在當前評估模式的基礎上,積極增加多種評估手段和渠道,全面構建以形成性評估為核心的多元化教學評估模式,通過對多極化教學主體、多元化教學內容、多樣化教學策略等的考核評定,尤其要增加對學生理論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評估,從而各個方面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檢測評定,更好的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5、強化“雙師型”教師職業培養。高職院校要重視和加強對教師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大力推行“雙師型”教師職業培養工作,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再教育模式,安排在職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對各行業企事業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和專業實踐,不斷充實和提升自身的社會實踐經驗和水平,增強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從而更好的確保實踐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6、注重對國外成果的本土化改造。我國高職院校在借鑒和吸收西方歐美國家高職院校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成功經驗和研究成果時,必須要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各地區學生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目的、有方向、有計劃的應用借鑒,避免因雙方在文化、教育、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巨大差異而導致教學引用的失敗。例如,在借鑒英國NVQ、德國雙元制、澳大利亞TAFE、美國社區學院以及加拿大CBE等成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時,不能不經論證和分析的照單全收,而是要根據本地區、本學院的實際情況,對這些成功模式的核心精華部分進行提煉,實現教學模式科學、合理、有效的本土化改造,使其更加符合當地的人們思維方式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實情,從而更好的構建和打造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道路。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要求,高職院校應當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工作當作日常教學任務中的一項重點內容來抓,要積極創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加強師資力量培養,通過系統、科學、多元化的對策措施不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從而更好的提升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水平,使他們能夠成為當前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創新型、綜合型人才,進而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周堃.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現狀與對策[J].山東社會科學,2014(S2):265-266.
[2] 王丹.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5(10):105-109.
[3] 沈欣.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對策[J].遼寧高職學報,2015(10):82-84+90.
[4] 黃淑蘭.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現狀與對策[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0(03):49-51.
[5] 樊保臣.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對策的研究[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4):111-113.
[6] 蒙維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10(03):72-73.
[7] 鄭先彬.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35):43-44+48.
[8] 陳東旭.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培養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46):259-261.
[9] 黃群瑛.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現狀與對策探析[J].知識經濟,2011(05):169+173.
[10] 柴鳳蘭,徐海云.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的現狀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4(0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