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使公共氣象服務有了長足的進步,本文從二者的含義、關系出發,探討了氣象科技服務面臨的困難,并總結了其對公共氣象服務的促進作用,同時提出了一些協調二者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公共氣象服務;氣象科技服務;作用;困難;建議
1、概述
1.1含義
氣象科技服務,是社會公益服務中的一種,在遵循憲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通過科技手段(氣象產品、科研成果、氣象資產等)向社會提供各類氣象信息,也是公共氣象服務的延伸。值得注意的是,氣象科技服務運行與市場經濟體制下,具有盈利性,所以運營好氣象科技服務的關鍵在于找到社會公益性與盈利性的平衡點。
公共氣象服務指的是氣象部門通過各種公共權利或公共資源向社會公眾、生產部門以及政府決策部門提供氣象技術及信息的過程,一般分為決策氣象服務,專業氣象服務、公眾氣象服務以及專項服務。與商業氣象服務對應,具有極強的公益性。
1.2關系
從上文含義的分析,不難看出二者存在對立統一的關系。從氣象科技服務來看,其既有公益性,又有盈利性,當然側重點在于盈利性。而公共氣象服務側重點在于公益性的氣象服務,這就是明顯的對立點,但二者又不能分離開來。一方面,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氣象科技服務的作用需要依靠公共氣象服務來表現。另一方面,公共氣象服務又需要依靠氣象科技服務的進步實現自身發展,而且其技術保障也來自于氣象科技服務,所以二者的關系就是對立又統一的。
1.3困難
(1)平臺與發展
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氣象信息走向了廣闊的天地,但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城鄉差異大,氣象科技服務在發展過程當中,缺乏統一的平臺。各地區的發展不均衡,東部地區經濟發達,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程度高,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而中西部地區經濟實力偏弱發展程度偏低。如果從城鄉角度看,則是城市氣象服務發展程度高,農村發展滯后。而從平臺的角度看,各地區在氣象科技時,局限性較大,即更傾向與本地,最實際的例子就是各地都有各自的電視信息服務平臺,側重于向本地提供氣象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公共氣象服務。
(2)盈利與公益
氣象科技服務更側重于盈利性,基于科技手段,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這是有償的。但其作為公共氣象服務的延伸,有需要立足于公益性,所以抓盈利性與公益性的平衡點就成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公益性過強,氣象科技服務就會減少發展科技手段的資金,隨之而來的就是服務水平跟不上,進入惡性循環。如果盈利性過強,那么作為公共氣象服務的延伸其性質就變化了,因此如何掌握二者的平衡點是關鍵。
(3)專業人才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氣象科技也在不斷進步,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相關從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依托氣象科技做好氣象服務,則成為從業人員深思的問題。受制于觀念以及專業水平,部分從業人員將依托與氣象科技的氣象預報等同于提供公共氣象服務,預防、應對措施相對缺乏。
2、作用
2.1服務廣度
從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來看,氣象服務于上世紀80年代起步,起初服務領域限制較大,多集中于向政府部門提供氣象信息以及防雷預測。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社會對氣象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強,氣象服務的領域廣度不斷擴展,天氣預報、防災減災、聲訊自動答詢、手機預報短信、移動網絡氣象信息提供平臺(如各種手機氣象預報客戶端)等等,使氣象服務擴展到社會各個領域。相對應的各類服務項目開始興起并大力發展,對于公眾防災減災意識、社會經濟穩定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2.2服務深度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環境下,我國氣象科技得到了飛速發展,服務功能更加多樣化,從最初的電臺播報,電視播報轉變成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位一體的形式。特別是氣象衛星不斷完善、新型自動氣象站的建立,氣象信息的獲取更加快速準確,隨之而來的就是服務水平的提高。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能夠連接網絡(包括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以及手機通訊網等),都能夠獲得想要的氣象信息。
2.3服務準確度
氣象科技的不斷更新發展,相關設備設施不斷完善,在獲取氣象信息方面準確度大大提高。尤其是氣象衛星與自動氣象站的不斷完善,可以實現實時準確的氣象預測,進而為社會公眾、政府部門、各行各業提供準確的氣象信息。如臺風預測,廈門在臺風多發季節,手機端、電腦端、電視端、廣播端等等均能提前好些時間向公眾提供臺風來襲的預警信息,隨后便是各種防護措施的出臺,如禁止漁民出海、轉移危險區群眾、宣傳策略等等,盡可能地使臺風過境造成的損失減少。
3、發展
氣象科技服務對于公共氣象服務有著十分顯著的促進作用,無論是廣度、深度還是準確度方面均使得公共氣象服務的水平有力長足的進步,結合二者關系,以及氣象科技服務面臨的困難,要促進二者的進一步發展,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使氣象科技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協調發展的關鍵在于把握好氣象科技服務的盈利性與公益性的平衡點。加大財政投入是比較理想的方式。氣象科技行業可以說是國家事業單位,管理的方法也是針對事業單位的方法,但其雙重性以及在社會當中的地位決定其必須保證公益性,那么就會減少盈利來源,如何養活從業人員以及促進氣象科技的發展就是關鍵,所以加大財政投入確保氣象科技的發展,不失為一種理想的方式。
面對分散建設、重復建設的問題,統一平臺是抓住基于謀發展的關鍵。統一的公共氣象服務平臺必將為氣象科技的進步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陧攲釉O計的理念,搭建起統一的平臺不僅能夠節約成本,還能夠使氣象信息的獲取更加準確快速,進一步擴展服務的廣度、深度。隨著需求的增加,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加強氣象科技的創新也是重要工作,只有創新才能更好地為公共氣象服務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再有就是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公共氣象服務涉及面廣,對從業人員的要求高,所以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促進發展的有力舉措之一。
結束語:
氣象科技服務從廣度、深度以及準確度方面促進了公共氣象服務的發展。作為公共氣象服務的延伸,其作用的顯著的。盡管存在公益性與盈利性的沖突,只要找到平衡點,并制定相應的措施,便能實現氣象科技服務與公共氣象服務的協調發展,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姚秀萍,呂明輝,張曉美,等.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研究和業務進展[J].氣象科技進展,2012,03:39-44.
[2]鄧玲,朱定真.我國氣象服務理論研究綜述[J].氣象與減災研究,2015,02:1-7
作者簡介:李巖(1985-09-15)男,漢族,山東菏澤人,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