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軍
【摘要】高等數學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學科,其對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目前在高職數學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教育的發展需求,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心理特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就對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數學興趣的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數學;興趣;培養方法
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和高技能人才,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公共基礎學科,其要求學生具備開放性思維,具有較強的邏輯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但是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缺乏學習興趣,對其產生抵觸情緒和厭學心理,影響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如何在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以及提高教學有效性,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師關注的重要話題。
一、高職院校學生數學學習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數學學習現狀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一是無法全面認識和學習數學。高職院校在進行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技能”目標的實現以及過分強調專業教育,對發展目標和基礎教育加以忽視,影響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同時部分教師認為高等數學知識與學生今后的工作崗位無多大關系,因此在制定培養方案時對數學學時加以壓實,并隨意降低考核的標準,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錯誤的認知,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
二是教學內容不合理,教學模式單一。部分高職院校采用傳統的知識體系,僅僅只講解微積分,對本科和專科教材涉及的定理與結論的推導過程加以省略,壓縮為數學教材,以此來降低數學學習難度,突出“實用”原則,數學教材難以緊密結合專業,這樣會導致教材的數學思想缺乏,影響學生的學習。此外,高職數學課堂多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參與課堂學習,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構建系統的數學知識,影響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三是學生數學基礎差。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其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存在公式記憶不準確、法則與定理不明確、概念不清楚等現象。由于高等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學生在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時,往往難以完全理解和領域其內容,長此以往則降低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懷疑自己的能力,對數學學習產生畏懼心理,缺乏自信心,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二、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數學興趣的有效方法
1、加強專業知識與數學教學的聯系,分層次教學
如果數學教學與其他專業課教學聯系不大,則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錯誤認為數學學習對以后工作的應用價值不大。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性與針對性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體驗數學學習的實際意義與應用價值,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學應將數學理論具體化、數學知識生活化以及生活常識數學化,對專業需要和學生實際需求加以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例如教師在對彈性及彈性理論進行講解時,可對其在實際應用與數理經濟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尤其是在經濟管理學中,彈性理論通過對數學運作模式加以建立、分析產品的效益、供給與需求,從而為決策者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體現出數學的作用。這樣的教學能夠使學生理解數學學習的意義,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其在實際生活中的用處。此外,由于高職學生數學基礎、學習目標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如果采取統一的教學方法,將會導致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低下。因此可在學生入學時進行數學測試,以學生意愿和測試結果為依據,將學生分成不同的授課班級,分層次制定培養目標,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與授課計劃,讓全部學生能夠深入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2、優化教學內容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等數學是高職學生必修的課程,其在學生入學后就已開設,大部分教學內容都需要以教師講解為依據,讓學生自己體會、感知和領悟,這樣使得學生無法適應大學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對數學概念產生的背景加以介紹,優化內容,從而降低教學難度,便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以“定積分”的概念為例,教師可適當將其發展史和背景,如該概念主要是由萊布尼茲和牛頓分別從幾何應用與物理的角度獨立提出,讓學生對定積分的本質(取極限、近似代替、求和、分割)進行體會,然后教師可列舉利用積分處理實際問題的例子。
3、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具備高尚的師德、良好的專業文化知識,豐富的學識,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部分高職院學生會存在自卑心理,因此教師學生正確對待每一位學生,積極關心和愛護學生,鼓勵差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反映,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作為師生情感的引導者,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傾注自身情感,對學生的變化加以關注,積極鼓勵學生學習和進步,將作業作為師生溝通的橋梁,幫助和引導學生分析出錯的原因,及時肯定與表揚進步明顯的學生,這樣學生才會關注自身的進步,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保證學業的順利完成。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無法全面認識和學習數學、教學內容不合理、教學模式單一、學生數學基礎差等,導致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缺乏學習興趣,降低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基于這種情況,高職院校應加強專業知識與數學教學的聯系,分層次教學,優化教學內容,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促進高職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柴瑞帥. 高職院校學生高等數學學習興趣培養方法芻議[J].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11,04:85-86.
[2] 張 斌, 莫曉云. 高職學生數學學習現狀及興趣培養探究[J].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04:86-89.
[3] 張 靜. 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索與思考[J]. 職業技術, 2014,05:18-19.
[4] 李秀芬, 王 娜, 王法珂. 談高職院校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J]. 山東行政學院學報, 2013,0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