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群
【摘要】近年來,隨著面向職高的單招學生數目的增多,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呈現出越來越差的態勢。而職業院校是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努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這需要我們在實踐教學中多加研究、探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職學生 英語 教學方式 教學效果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我國企業與國際間的交流日益增多,企業對人才在英語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英語能力主要集中在聽、說、譯、寫幾個環節。傳統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仍然是“填鴨式”的,遠遠脫離了高職學生的生活實際,部分高職學生本身由于英語基礎薄弱,逐漸喪失英語學習的興趣,更不能將英語作為一種必要的基本技能去學習。因此在英語作為與國外交流的重要工具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的同時,激發出學生自身對英語學習的需求成了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英語學習一方面可以成為學生的優秀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其就業機會。目前 我國普通高職院校開設的英語課程,是為了在高中英語學習的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二、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
1.學生生源質量。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招生情況偏向于中職學校,學生生源復雜,文化基礎比較差、尤其是學生的英語普遍很差、各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生源質量堪憂,有些學生甚至連26個英文字母都背不完整。但在一些教材的英語文章中,定語從句、非謂語動詞和被動語態等長句難句的使用頻率也不小。學生面對復雜的句子結構和冗長的句式手足無措,久而久之就產生了抵觸情緒,學習興趣也蕩然無存。
2.教師教學方式。高職英語教學應以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很多教師認識不足。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對英語的教學只注重語言知識的積累而忽略其實際的應用。大部分英語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單一,先分析文章中的語法的重點和難點,再逐條翻譯、解釋生詞,這樣的教學方法在本科院校教學中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未能從高職學生的角度出發,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上課氣氛沉悶,此外,很多注重傳統教法的教師在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方面投入也較少。尤其是年齡偏大的教師雖然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完善的知識體系,但他們對于一些新事物、新信息的接受能力較差,比較容易出現職業倦怠。
3.考評方式單一。目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仍舊采用一份期末試卷加一定平時出勤分來考察學生的英語水平,作為教學效果評價的主要方式。這種傳統的方式有其優勢,但是容易以偏概全,且不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不能夠反映出學生最真實的學習水平。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 提高高職英語教學效果的策略
1.尊重學生主體 提高學生學習意識。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尊重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尤為重要。學生為主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面向全體”與“尊重個體”相結合,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和小組任務來吸引學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體驗到學英語的樂趣,從而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學習。因此,在平時的教學組織上,我們可以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英語、提高語言運用的過程中來,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意識。此外教師還有必要借助多種方式來進行輔助英語教學,如讓學生在課外利用英語廣播、影視節目、多媒體光盤資料等進行隨時隨地學習;鼓勵學生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參與提高英語口語。還可組織一些經常性的課外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閱讀結對小組、口語角等,多渠道創造英語語言環境,把課堂延伸到室外,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和空間。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就拿聽廣播學英語來說,現在大多數學生現在都喜歡用手機來聽音樂,筆者要求學生下載電臺APP,里面涉及不同的板塊內容,當然要求學生盡可能多的聽英語節目。根據自身的實際水平選擇節目。能聽懂的是入門級可以選擇一般的口語教學廣播,基礎稍好的可以慢速的全英語廣播,基礎好的可以選擇英美同步新聞廣播……總之讓不同的學生分級練習聽力,學生在取得些許進步后,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會大增,教學效果也就會大有改進。
2.注重跨文化交際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學習語言其實也是學習一種文化,英語涉及到學習西方的特定的文化知識。當代學生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方式很多,每年中國慶祝西方的節日也日趨流行。了解西方文化知識,有助于語言學習能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適當的向學生介紹西方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差異,讓學生更好的了解一些思維習慣上的差異,體會其對語言表達方式的影響,進而學習英語口語,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避免中國式英語的錯誤。
另外鼓勵學生能較好的運用網絡,參與網絡社交,提高自己跨文化交際的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介紹一些社交平臺讓學生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參與真正的跨文化交際,如跨境交友,跨境電商交流、關注海外名人微博等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文化背景之中進行練習提高。當然還可以利用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陣地——寢室進行英語文化的建設和教育。在寢室的布置上體現出一定的英語文化特色,讓學生感受多元文化,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3.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高職學校的學生相當一部分來自職高,選擇在初中畢業后讀職高的孩子往往是由于中考成績不佳,對于文化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缺乏,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學習過程中不相信自己,覺得和普高上來的同學相差太多從而產生放棄學習英語的念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精心構思教學設計,增加課堂教學活動的吸引力。讓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找到學習英語的自信,筆者認為,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激勵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情緒變化,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讓不同學生參與不同的教學手段、接受不同的教學任務,能持續不斷地刺激及保持學生的內在動機。給學生以及時的鼓勵和表揚,也是一種激發興趣和學習動機的有效方式。它是學生學習行為的主要動因,也是維持學習者努力水平的底層力量。比如在Role-play 教學中,不同水平的學生可挑選適合自己的角色。根據學生好說、好動、記憶和模仿能力強的特點,鼓勵學生參與,表揚學生的點滴進步。
4.轉變教學效果的評價機制。英語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學生能主動學習而不是為了應付一門課程的過關被動學習。教學效果的評價就應該向“過程評估方式”改變。筆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課堂活動參與情況、自主學習情況、課外實踐活動情況等納入期末的考核范圍。而且有意的弱化期末卷面成績,提高平時的各種任務參與和完成度。在作業的布置方面,也不是單一的書面作業,可以是靈活的課外自學、實踐等完成的作業。在期末考試中,要更加突出語言應用能力的考察,期末考試還加入口試性考試環節,讓學生告別啞巴英語,提高學生的語音、語調以及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中的對話等。口語性考試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受學生喜歡的自拍視頻、錄制短電影或錄制一段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故事等。通過多種方式的課程考核方式,我們可以發現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進步明顯。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學生的基礎英語普遍較弱的情況下,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入研究課程的基礎內容和提升對課程的掌握能力,深入專研多種教學方法,注重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創造幽默、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盡可能多的鼓勵學生,讓學生在獲得成就感、榮譽感的同時,積極主動的地投入到學習英語課程中來。教無定法,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多加研究探索,相信我們的高職英語教學效果會越做越好。
參考文獻:
[1]Nun 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Nurr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 s in a foreign Language Oxford Macmillan Education.1996.
[2]方文禮.外語任務型教學發縱橫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9).
[3]程曉棠.任務型語言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妍.淺談如何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效果[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1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