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若筠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銘師坊的創始人兼總經理金才兵,將完整的《師說》裱掛在辦公室最顯眼的一面墻上。他相信,人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老師。
金才兵所在的銘師坊是中國第一家專注企業內訓師培養的咨詢公司,自創建以來,銘師坊堅持提供了長達15年的TTT培訓。在此期間,金才兵成功包裝了20多位知名講師,共主持開發200多套課程包、培訓系列圖書、各種音像教材等產品,他所撰寫的《培訓游戲全案》一書曾獲得2003年廣東經濟出版社銷售冠軍。
走不一樣的路
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曾經,有一句廣告標語家喻戶曉——不走尋常路。這言簡意賅的五個字也成為了金才兵的座右銘。2008年,金才兵告別了企業中一成不變的工作,毅然走上創業的道路。然而,一個疑惑禁錮了他前進的步伐——做什么?
人無我有,人有我無
當時,市場上蜂擁出了一批類似于中介的咨詢公司,客戶想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深思熟慮過后,生來就不喜歡“隨大流”的金才兵,獨出心裁地承接了一個叫做“Top TTT”的項目,專門培養高級職業內訓師。這次的嘗試讓金才兵歪打正著地找到了職業興趣點,從此便始終如一地圍繞著TTT“做文章”,銘師坊這家公司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人無我有,人有我無。”金才兵認為,首先應當賦予銘師坊與眾不同的定位,作為一家咨詢公司,如果沒有創新點,必將被市場所淘汰。他提出,要為客戶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就必須敢于取舍業務。“想要獨占鰲頭,就要敢于在研發上投入,否則無法帶動大家學習。”金才兵說。
不少培訓機構提供了琳瑯滿目的綜合服務:領導力、中層管理、新員工等,而銘師坊多年來只埋頭研究TTT培訓。也正是在這執著與專注的過程中,銘師坊逐漸形成了品牌特色,在行業中獨樹一幟。
內訓師培養需“師術與師道雙修”
早些年,市場上所講的TTT模塊都大同小異:站姿如何、怎樣拿話筒、怎樣使用肢體語言、怎樣訓練吐字發音等。金才兵把這一類培訓稱為“演繹派,TTT”,并指出,演繹派TIT適用于缺乏上臺經驗的新內訓師。而內訓師培訓除了關注呈現外,更要注重內容,因此,銘師坊推出了“設計派TTT”,以關注課程內容設計為主,讓每一位學員清楚地知道學到了什么,帶走了什么。
有一次,金才兵參與某企業項目培訓時,遇見了一個工程師出身的內訓師,這位講師雖然經驗豐富,但由于不善言辭使培訓變得索然無味。這件事給了金才兵很深刻的體會:內訓師培養,需要師術與師道雙修。
針對教學活動設計,銘師坊開發了AEG的模型,其中A代表“Attemion(吸引注意)”,即怎樣將吸引學員注意貫穿課程始終;E是Experience(體驗);C代表Conversion(轉化)。在吸引注意的環節中,金才兵設計出了很多辦法,如在課堂中讓學員猜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謎語,或用生活中的例子制造問題。這種新穎的方式很容易引發學員的熱烈討論,從而投入接下來的培訓。
金才兵還觀察到,很多參與TIF培訓的學員由于在工作中某一塊技能薄弱,被企業領導指派學習,因此學習意愿始終無法提高。“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引導教學,讓學員正確認識到自己不足的同時,打開他們的學習好奇心,讓他們自主探索與提升。”金才兵說。七步成課,輕松實現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一度成為內訓師們的苦惱。金才兵認為,想要設計出一門真正的好課程,需要細化到方方面面。銘師坊在課程中提出了七個重要步驟,幫助內訓師輕松實現課程設計。
第一步,聚焦問題。“選擇合適的開發課題非常重要,但內訓師常步入所選課題針對性偏弱、太寬泛,甚至與培訓內容毫無關聯等誤區。”金才兵曾遇到過一名想以“解決公司內部溝通問題”為課題的學員,看完所選課題后,他當場便問了學員幾個問題:“你覺得企業溝通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對內還是對外?假設是對內溝通的問題,那你想解決橫向溝通還是上下溝通的問題?”學員這才意識到選題過于寬泛,隨后將課題改為了更有針對性的“跨部門溝通技巧”。
第二步,設定目標。有些學員將課程目標定得太大,2~3小時的課程根本無法解決。曾有位學員設計安全課程,結果將企業內部的安全規章制度全照搬上了PPT。金才兵當場指正:“你所設定的目標其實是讓大家背誦這些規章條文,而你的講課目的應當是減少大家在工作中不規范的行為與出事的概率。不如嘗試縮小目標范圍,統計企業內哪些安全節點更容易發生事故,再深入挖掘事故發生的原因,避免操作盲區。”學員這才恍然大悟。
第三步,搭建結構。金才兵表示,可以通過萃取專家經驗收集素材,運用金字塔原理搭建結構,讓課程中的每個節點建立起邏輯性。
第四步,設計細節。就像為衣服添加刺繡、釘珠一樣,細節設計可通過創新課程演繹九部曲來完成:引起注意、建立聯結、聚焦問題目的、激活舊知、示證新知、應用新知、回顧總結、號召行動和感性升華。在教學方法中,可采用多種策略使課程內容更加豐滿。
第五步,設計體驗。可以采用情境教學和體驗式教學,讓學員通過觀察、行動和表達的形式參與其中,豐富其學習體驗的同時,提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最快的時間內掌握技能與方法。
第六步,美化課件。學員可以在培訓師的帶領下,搭建課程并形成PPT課件;同時,培訓師也會提供相應的課件設計模板,讓課件設計更加輕松和標準化。
PPT完成后,便可實施第七步——試講驗收。金才兵介紹道:“我們會邀請學員上司、學員代表、專業同事等不同的群體來聽課把關,確保進一步優化所設計的課程。”
學員所開發的課題往往涉及不同的領域,其中的方法也是千差萬別,但這些方法的背后其實存在著規律。銘師坊精心總結出了四大方法規律,在課程設計七步驟完成之后傳授給學員:一是動機理論,無論是管理還是技術課程,一定要想清楚學習該課的動機是什么,應如何激發;二是鏈接理論,人們在學習新知時,通常難以理解,但若與已有知識相連接,則更容易掌握,將知識網越鋪越大;三是情境理論,課程中的素材和案例須來源于實際工作,與實際情境相結合;第四是結構理論,“人的大腦更喜歡接觸具有邏輯結構性的知識,因此可以運用金字塔原理來搭建課程結構。”金才兵說。
從矛盾中開辟新徑
15年的專注精神為銘師坊帶來了不小的收獲,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都經過多年的市場檢驗,獲得了客戶的—致好評。談起今天的成就,金才兵笑著說道:“想成功就得‘死磕自己。”為什么要走—條與眾不同的路,這一選擇其實源自于他在多年的培訓事業中,觀察到的五個有趣的“矛盾”。
首先,培訓供應商究竟是做平臺,還是做專業?很多供應商通過研究專業在市場上切分一塊蛋糕,幾年前的銘師坊也是如此,但始終卡在一個瓶頸中——銷售額無法突破。直到2013年,金才兵承辦了“我是好講師”的比賽,驚喜地發現,在提升銘師坊知名度的同時,涌現并培養了一大批潛在的職業講師,對業務發展提供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光研究專業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兼顧到平臺的打造。平臺不用太大,專業就行。”金才兵深有體會。
第二個矛盾是“輕”與“重”。輕,是指企業希望培訓效果立即見效;重,是指很多企業希望培訓供應商提供2~3年的內訓師發展計劃、培訓師體系等一系列全面方案。一面是即學即用,一面是完整全面,二者間的矛盾為培訓機構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金才兵指出了銘師坊的應對之道:研發。培訓機構需要建立自己的研發部門,僅依托外部講師去開發客戶的商業模式只會越來越無法適應客戶的需求。
第三,是采用廣告傳播還是口碑傳播?約莫15年前,培訓供應商依靠一個公開課廣告就能招到30~40位學員,但在今天卻不太可能實現,很多人在質疑是否還有打廣告的必要。金才兵認為,除了采用廣告傳播外,還需注重口碑傳播,只有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與客戶滿意度,才有可能讓客戶持續采購。據介紹,銘師坊現在80%的業務來自于企業的重復購買。
第四,是做公開課,還是做內訓?幾年前,很多培訓機構既做公開課,又做企業內訓;而今,由于影響力越來越弱,市場上繼續堅持公開課的培訓機構已寥寥無幾。而金才兵卻覺得,公開課其實是一個商機,能夠為引入內訓項目做好鋪墊,吸引那些有內訓師培訓需求的客戶,因此他表示銘師坊將重新做公開課,并在形式上有所創新。金才兵說:“想要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公開課與內訓必須兼顧。”
最后一個矛盾針對講師:應當談理論還是講實戰?很多人為講理論的老師貼上了學院派的標簽,心存抗拒,金才兵則認為,實戰固然重要,但畢竟是基于當前情況產生的結果,難以被復制,而理論才更具指導意義。銘師坊雖然一直專注TIT,但始終關注教育行業,不斷更新理論。“2016年,我們會關注這些前沿理論,并與培訓相結合,比如游戲化教學、引導技術、腦科學等。”
“成功的道路并不擁擠,只要有勇氣和決心選擇不一樣的路,就有可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金才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