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煥兒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發現,學生在計算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實際上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我們重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相互合作,關注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以及實際計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說在計算教學這一塊花的力氣小了,導致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錯誤。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基礎教育階段若沒有扎實的計算能力,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將會阻礙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創造性。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1. 激發學生計算興趣
計算教學本身存在著單調性,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枯燥無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愛算、樂算。我首先成立數學興趣小組,不僅豐富小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舉辦數學速算、巧算比賽,從而使學生達到算得準、算得巧的目的,增強計算情趣。其次在教學計算時應增加一些計算小故事激發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再次是適當進行競賽活動,如 “看誰做得又對又快”等形式,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要及時評價,對計算進步快或計算能力高的同學及時表揚獎勵,使學生在愉快的成功體驗中繼續進步。
2. 重視口算訓練
口算對于訓練學生的注意力、思維敏捷度、提高計算能力都是很有幫助的,同時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只有提高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筆算的速度和計算正確率。本學期我采取了多種多樣的口算形式以促進學生口算水平的提高。
(1)每日一練速算比賽。讓每天20題的口算訓練成為學生的習慣。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2)進行聽算練習。讓學生用耳朵接受信息,直接刺激大腦,學生不需借助任何計算工具,在一定的單位時間內迫使自己要自覺積極的思維,大腦始終處于高度興奮狀態,隨時作出相應反應。學生要想使自己寫得正確,必須要做到:聽得清、算得準。也就是說,聽是基礎,算是關鍵。要做對一道小題,學生要動用幾種感官一起參加到“算”這項學習中來。耳朵聽,腦中想,手里算,協調一致,缺一不可。聽算的優點:省時間、速度快,既能提高計算的速度,也能培養學生上課思想集中、專心聽講的良好習慣,使“開小差”的現象明顯減少。經過一段時間的聽算練習,學生的口算速度明顯提高,同時動筆寫的能力也增強了。開始時每天5分鐘只能聽十幾道題,后來達到三十幾道題。剛開始聽算時學生總要邊聽邊寫算式,再算結果,之后慢慢地養成可以聽題直接寫結果了。這表明學生的思維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
3. 加強計算中的語言訓練,讓學生明確算理,掌握算法
在計算教學中,我注重語言表達的訓練,要求學生完整地說出計算的過程,鼓勵學生在做題時邊說邊算,從開口說到心理默念,強化思維過程。這樣,經過一段 時間的練習,我發現學生計算正確率有了明顯的提高。
4. 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草稿習慣、驗算習慣。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提升計算能力的關鍵因素,運算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題的正確與否。良好的草稿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平時做作業,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草稿本,作業時認真打草稿,并按作業題號規則排列,便于檢查時查對。教師在檢查學生作業時,順帶檢查學生草稿是否規范。由于受到年齡特征的影響,“粗心”已經成為當前小學生共有的一種特征,驗算可以幫助學生補救“粗心”帶來的失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驗算的好習慣,教育學生在檢查時可采用逐步提問的方式進行檢查。如題目抄錯了沒有?豎式列得正確嗎?數位對齊沒有?驗算一遍,計算中有沒有錯誤?得數寫了沒有?總之,在計算時,我要求學生力求做到一看、 二想、 三算、 四查。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