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冬 張博
【摘 要】大學生志愿文化是促進和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發展的精神保障,注重對大學生的志愿服務和志愿文化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效針對目前大學生志愿服務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妥善處理。因此,本文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特征表現和志愿文化的發展及內涵兩方面進行了相應闡述,希望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良性發展和責任意識的建立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 志愿服務 志愿文化
志愿服務是指個人基于社會責任及義務,自愿貢獻自己的時間、精力、技能,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無償地參與社會服務的工作,其倡導的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志愿者行動在我國蓬勃發展的十多年中,青年大學生已成為主要的參與群體。因為這個群體的整體素質較高,因此在志愿服務中形成了獨特優勢,但同時因為起步較晚,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而社會工作作為一門應用社會科學,在長期助人活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科學的理論和模式。在大學生志愿服務中導入社會工作理念和手法,不僅能使志愿服務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用,而且能讓大學生個體在參與服務的過程中實現個人成長,并且有利于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責任意識,以滿足當今各種社會問題對志愿服務的廣泛需求。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特征及表現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具備較好的組織基礎
目前,絕大部分大學生志愿服務以青年志愿協會、服務隊等社團為有形依托,充分借助黨團組織的號召力與組織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大面積整合、調動資源,組織架構相對簡單,管理上相對方便,較易實現統一的目標、統一的行動。同時,大學生對志愿服務的認可度和參與度都很高,志愿服務已經成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載體。良好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使得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開展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延續性,為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良性發展,特別是責任意識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大學生志愿服務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
經過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和人文環境的熏陶,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有著更豐富的理論知識作指導,同時,大學生仍處于學習階段,比較善于發現新問題、學習新技能,專業水平即使不能和社會上資深的專業人士相比,但是與社會一般人員相比,專業能力優勢仍非常明顯。
(三)大學生志愿服務具備較強的時間保障
志愿服務的開展需要一定的時間投入。我國高校目前的學制為3-5年(不包括研究生階段),以筆者從事多年志愿者組織工作的經驗看,在校大學生除到了畢業年級外,都會一定程度地參與志愿工作。也就是說,在校期間學生參與志愿工作可長達2-4年。
二、大學生志愿文化的發展及內涵
從2001年開始,黨和國家逐漸把志愿服務事業確定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有效載體、促進社會和諧的積極力量、推動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并做出總體部署,加強組織,推動志愿服務事業實現長足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中。志愿服務隊伍由以青年為主向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參與轉變,志愿服務活動由以階段性為主向常態化、多元化、品牌化轉變,志愿服務管理由松散型向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轉變,志愿文化也初步孕育生成。
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歷史發展軌跡表明,當代中國大學生志愿文化具有其鮮明特征:
一是建立在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基礎上。雷鋒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與志愿服務具有“利他”的共同特征。學雷鋒活動是我國最具有志愿服務特征的行動,為以后志愿服務事業在中國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是對西方志愿文化的整合揚棄。一方面,吸收西方志愿文化中的先進因素,如重視志愿者與被服務群體雙方需求的滿足,將志愿服務視為公民意識的具體體現,將“責任”作為堅持參與志愿服務的主要動力;另一方面,改變西方以宗教作為志愿服務精神支撐的做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友善、仁愛、奉獻作為參與志愿服務的重要推動力,充分發揮學生黨團組織在志愿服務中的帶頭作用,發揮共青團的組織優勢,為大學生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條件支持。
三是把思想引領、實踐育人作為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重要導向。把大學生志愿服務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專業能力培養、實現自我發展有機結合,與大學精神中共有和凸顯的人文情懷以及社會責任有機融通,使大學生志愿服務從個體的自發走向群體的自覺。
四是與大學生群體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精神需求、興趣愛好、行為選擇上呈現出的許多新特點、新變化有機互動,使大學生志愿文化成為青年文化的一部分。
三、結語
大學生志愿文化以大學生志愿者為主體,以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為內核,以利他、自愿、無償為基本特征,是具有高校和青年學生顯著特征的志愿服務文化。大學生志愿服務責任意識的建立意義重大,其根本意義在于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宗旨。大學育人,德育為先,志愿服務已經成為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和創新載體,建立志愿服務責任意識對實現高校育人目標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靜萍.淺談高校志愿服務與大學生公民責任意識的培養[J].才智,2014(21):25,27.
[2]陳敬道.大學生志愿服務常態化機制的構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01):239-240.
[3]俞艷.高校青年志愿服務組織化常態化工作綜述[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2(2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