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張安
【摘 要】高校實驗室履行社會服務的職能,不但能為社會做貢獻,也可以提升自身科學發展水平。高校實驗室通過為社會提供服務,逐步融入社會之中,擴大了高校實驗室在社會上的影響,這對高校實驗室的生存和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關鍵詞】高校實驗室 社會服務 現狀 模式
一、我國高校實驗室發展現狀概述
近年來,國家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覆蓋理工、文史等主要科學的實驗中心,這些實驗室的建立推動了全國各地方政府對高校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初步形成了一個種類相對齊全且分布也比較合理的高校實驗室體系。
隨著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對高校實驗室建設投入力度的加大,出現了大量的教學創新實驗,顯示出了高校實驗室對科研創新、教學改革以及高校人才培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使得大量的教師與學生能夠參與其中,提高了高校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也創新了高校實驗室的教學方式方法。
二、我國高校實驗室社會服務的主要形式
隨著社會需求和高校培養模式的發展,高校實驗室社會服務的形式也多樣化。總的來說,我國高校實驗室社會服務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一)校企聯合教育模式
校企聯合教育模式被稱作“三明治”模式,是將學習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高校實驗室培養,利用實驗室內的儀器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專業課與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任務,并做好相應的實驗基礎訓練;第二部分主要是企業培養,學生被分配到相應的研究所或工廠實習,在工程或生產實踐中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第三部分是學生回到高校實驗室,以企業實踐中選定的畢業設計課題為依據,選擇相應的專業方向與課程,在高校實驗室里完成課題,完成學業。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工程應用型的高級技術人才來說,這種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高校和企業雙向參與的教育模式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二)產學研三位一體模式
在發達國家有一種比較成功的高校實驗室社會服務形式,即產學研三位一體模式。這是在國家產業發展規劃的總方針指導下,在國家相關組織、部門的幫助與支持下,以高校實驗室為基礎而形成的一種集教學、科研、生產為一身的新型模式。
(三)高校科技園模式
成立于1951年的美國“硅谷”就是高校科技園模式的產物。為了保證充足的經費,斯坦福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科技工業園區。此項措施不僅使之獲得充足的經費,還強化了高校實驗室與當地工業的聯系。改革開放后,我國高等學校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鑒這種模式,創造出一種中國特色的高科技產業發展之路——高校自辦高科技產業,將技術研發實驗室設立于其中,再依托相關企業,創辦科技工業園區。在高校科技工業園的帶動影響下,開展全國范圍的產學研合作。
三、我國高校實驗室社會服務的需求現狀
緊密結合知識和經濟是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社會和學校有著越來越多、越來越密切的聯系。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這同樣也是加快高等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高校實驗室作為自然和社會循環系統的組成部分,同時也肩負著作為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的平臺,并時刻影響著社會建設和發展的重任。在社會的發展與建設中,要靠全社會各行各業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作為文化教育事業的高校實驗室也需要積極參與其中,貢獻自身力量,發揮巨大作用。而高校實驗室的性質與特點,也決定了高校實驗室管理和運行模式的創新對于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的高等院校由于歷史及社會因素,長期處于封閉和半封閉狀態,已經變得十分脆弱,并嚴重影響其生存能力。因此,高等院校急需通過與社會的往來,注入新的生命力;而高校實驗室社會服務正是注入活力和生機的大好機會。
四、我國高校實驗室社會服務的模式選擇
(一)政府主導型
在我國現階段發展過程中,實行的是以市場調節為主,政府宏觀調控為輔的市場經濟制度。在高校實驗室社會服務的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必須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完全按照市場調節的方式來運行高校實驗室,很可能會導致高校實驗室不再為全社會服務,而是轉變為私人產品,為個人服務,其產出成果也就變成了誰付費誰使用的私人產品。這就必須由政府出面進行宏觀調控,使高校實驗室在與企業的結合中保持公共產品的性質,不為私人占有。
(二)高校主導型
在高校實驗室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從高校的角度出發,進行市場開發和推廣科研成果應排在本校的教研活動之后,高校實驗室作為公共產品的一部分,首先要滿足的是本校學生的需求,其次才是市場和全體社會公民的需求。無論高校實驗室在與企業的合作中發揮多大的作用,都不能替代高校本身的教育職能。因此,在與企業的合作中,高校必須占據主導地位。
(三)高校主導,政府輔助型
在實驗室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優先考慮到高校學生的使用和實驗室的科研職能。并且在高校主導的過程中高校更容易發現社會的需求,因而要根據需求調整本學校的教學和科研目標,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更好地與市場需求結合,更大地滿足經濟社會的需要。而政府在高校實驗室的合作中起到輔助作用,應用政府的宏觀調控功能,在市場調節發生缺失的時候及時調整合作方向,避免在合作中使高校私有化。
總之,在高校實驗室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不能單一地選擇一種發展模式,必須結合高校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和企業的發展現狀,并由政府出面進行經濟管理和宏觀調控。政府必須嚴格控制自身的行為,在市場經濟下由價值規律進行市場調節的前提下進行宏觀調控,以保證各項活動的正確、有序運行。
【參考文獻】
[1]范倩.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研究[D].濟南:山東經濟學院,2011.
[2]湯謙繁.我國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8.
[3]瞿華.當前我國教育服務產品需求分析[J].未來與發展,2006(08):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