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煦
【摘 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基于此并結合自身工作實踐,本文做了五點思考。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 組織保障 校園文化氛圍 師資 實踐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和社會群體就業形勢愈加嚴峻。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國家不失時機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創新創業的洪流中,我國高校學生應該是創新創業一支聲勢赫赫的生力軍。然而,就整體顯著,大學生創業的實際人數較少,創業成功者或創新成果確顯者更是寥若晨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加強,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視不夠,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實踐平臺短缺,指導幫扶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亟待健全。大力開展創業教育的研究和實踐,不斷探索適合高校學生的創業教育模式,是新時期高校就業工作者必須承擔的職責。以下幾個方面可以作為進一步構建和完善創業教育體系的努力方向。
一、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組織保障
高校要成立以分管校領導為第一負責人的領導小組,成立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辦公室,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的日常工作、氛圍營造、信息采集、團隊管理等。并完善創新創業扶植政策,加強督促檢查和考核評估,切實保證機構、人員、經費、場地的“四到位”。制訂與時俱進的規章和制度,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引導、激勵和規范的作用,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滲透到高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持續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制度規章保障要考慮以下三方面:一是立足于建設創新型高校,科學發展,統籌規劃,破除制度性障礙,使創新創業教育更好地服務于人才培養;二是立足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認真回顧發展歷程,仔細查究問題,全面分析存在原因,明確解決接榫路徑;三是立足于不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差異化,細化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要求,吃透黨和政府對高校創新創業的新要求,使制訂的制度和規章真正做到遵循規律性、富有創新性、具有前瞻性、體現實效性。
二、營造創業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
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的渲染能給大學生的創業群體帶來極大的鼓動效應,在一個具有濃厚的創業氛圍的社會環境里才會產生較為理想的創業實踐行為。比如斯坦福出來的學生,認為沒有創辦公司就是很失敗。在硅谷,創業失敗者比那些沒有創業的教授更受尊敬和歡迎,因為所有公司都認為有創業經驗,比單純有技術更有優勢,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支持作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創業意識不強,而從業的氛圍卻十分濃厚,這種傳統文化氛圍嚴重束縛高校師生的思想。高等學校要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就要在校園內構建和營造一個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創業教育在高校雖然已經不算是一個新生事物,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亮點。但是,與國內外比較成熟的創業教育實踐相比,我國的創業教育還處在發展階段,需要轉變觀念,不斷進行研究和實踐,創出特色,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創業型人才。
三、加強創業教育師資建設
實施創業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教師,教師是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一個關鍵因素。高校必須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隊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將提高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崗前培訓、課程輪訓、骨干研修的重要內容,建立相關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制度。要加強創新創業理論研究,高校是科研的陣地,鼓勵教師對創業教育進行理論研究,不僅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還能豐富創業教育理論體系,彌補創業教育理論研究的不足。
四、加強對外聯系,爭取社會資源
缺乏資金對于大學生創業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困難,一些高校已經開始出資對創業項目進行扶持。但單個高校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政府部門組織對已有學生創業項目進行評估,匹配一定的資金,幫助大學生實現創業夢想。另外,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協助辦理小額擔保貸款,并結合試點項目經驗,積極籌備出臺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優惠政策,為更廣大群體的學生開辟成功創業通道。高校實施創業教育不能閉門造車,要主動與社會各界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聯系,爭取地方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支持和幫助。政府部門是政策的制定者,高校應該及時將學生的創業愿望和政策訴求反映給地方政府,積極爭取地方性創業扶持政策的出臺實施。高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本著“雙贏互惠”的原則,在企業建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聯系企業來校設立創業獎學金,邀請企業成功人士擔任創業導師,直接指導學生創業,高校也要積極爭取工商聯、民營企業協會等團體的指導與幫助。
五、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促進創新創業項目成功孵化是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內在要求。借助實踐訓練孵化基地的智力人才聚集優勢,最大限度發揮統籌協調功能,鼓勵學生發揮優勢,加速學生科研成果的孵化進度。同時要借助各類創新創業基金,共建創新創業實訓孵化基地。高校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專業導師的各類科技創新項目,由專業導師牽頭組建創新創業團隊,依托項目為基礎成立學生創業工作室;為培養和挖掘學生創業理念,為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提供做“老板”的實踐平臺,學校應積極鼓勵在校園內和學生生活園區組建自由貿易市場,為更多的創新創業團隊提供“低成本、低風險、易操作”的創業零售攤位;鼓勵創新創業拔尖團隊通過參與“挑戰杯”、科技創新大賽、創業計劃大賽、素質拓展訓練、創業實訓、模擬公司經營等開展課外創業教育活動和競賽,積累創新創業經驗。
六、結束語
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既是高等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教育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落實創業帶動就業的重要舉措。構建涵蓋保障體系、課程體系、實踐育人體系在內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其目標就是要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科學發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組織管理往往受到部門分割的制約而不能形成合力,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內涵的片面認識又常常導致將其看成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短期行為。高校必須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從人才培養的高度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整體設計,選擇適合自身的教育模式,并從創新創業教育的組織管理、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體系等方面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使大學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成為工作崗位和職業的創造者,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參考文獻】
[1]唐志敏,苗月霞,龐詩.我國高校畢業生創業政策分析[J].第一資源,2011(02).
[2]王麗花.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社會視點,2015(21):242.
[3]戴路,黃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對陶行知教育理論的借鑒[J].安順學院學報,2015,17(08):53-54.
[4]曹勝利,雷家骕.中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報告[M].沈陽:北方聯合出版傳媒,2009.
[5]高曉杰,曹勝利.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新時代事業的開拓者——中國高等教育協會創新創業教育研討會綜述[J].高教研究,2007(07):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