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慧珂
摘 要:近幾年來,花卉旅游在我國已經成為游客十分青睞的熱門休閑旅游主題之一。闡述山東省花卉資源的特點以及花卉旅游的發展現狀,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客觀的歸納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針對整個山東省花卉旅游研究的文獻至今仍是空白的情況,填補這一空缺,以期為山東省花卉旅游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花卉旅游;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6-0127-02
在我國,花卉旅游作為大眾休閑旅游方式之一,正在蓬勃興起,已成為中國旅游業一個新的快速增長點。山東省花卉旅游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旅游產品的開發也逐漸走向成熟,各地蓬勃發展的花節活動極大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但在花卉旅游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山東省花卉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一)山東省花卉資源特點
本文對山東省賞花地點進行了梳理,發現山東省花卉旅游資源分布特征如下:(1)分布廣泛,種類較多。山東省每個城市都有賞花景點,既有景觀花卉如玫瑰、月季、百合等,也有果木花卉如桃花、杏花、梨花等。(2)花卉觀賞具有同質化傾向。以桃花為例,濟寧、泰安、德州、臨沂等地均可觀賞,濟寧、日照、青島、威海等均有油菜花可以觀賞,其他花卉也出現雷同現象。(3)山東省花卉資源分布點較多,密集度較高。除東營、萊蕪、臨沂花卉資源較少以外,其他各市花卉種類均在4種或4種以上。(4)山東省花卉資源花期相對集中,大部分都集中在上半年。如,油菜花花期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玫瑰花花期為5月上旬;郁金香賞花期為4月中旬至5月。這意味著山東省花卉旅游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觀賞時間相對集中。
(二)山東省花卉旅游發展現狀
花卉旅游的開發與一個地區花卉產業的發展狀況息息相關,山東省是一個花卉生產大省。山東省林業廳提供的數據顯示,山東各地果木花卉種植面積廣闊,截至2012年,山東全省桃樹種植面積252萬畝,梨樹種植面積99萬畝,杏樹種植面積34萬畝,專業花卉菏澤牡丹栽培面積已達25萬畝。到2015年,山東省花卉總產值已超過300億元人民幣,花卉出口值超過6 000萬美元。
山東省各類花卉節慶眾多,可以說一到花開時節,時時有花開,處處有花節。僅每年3月下旬,山東省各地有將近20個地方花卉節慶陸續登場,如肥城桃花節、菏澤牡丹節、冠縣梨花節等,已經成為山東特色的鄉村節慶旅游品牌。其中,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由菏澤市人民政府主辦,每屆都會舉辦大批的經貿文化活動。這一牡丹花會,不僅提高了菏澤牡丹的知名度,而且極大地帶動了菏澤旅游業的發展。
二、山東省花卉旅游存在的問題
(一)花卉旅游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梯度開發不足
受季節性的影響,花卉旅游產品淡、旺季顯著,游客選擇外出賞花的時間相對集中,山東省花卉旅游也呈現出同樣的情況。山東省大部分花卉花期集中在上半年,特別是在3—5月,再加上我國目前的休假制度,除了雙休日外,春節、清明、“五一”黃金周都集中在上半年,這樣上半年成為了山東省花卉旅游的旺季。許多以花卉為觀賞資源的旅游景區是上半年花開時節門庭若市,花謝之后門可羅雀,淡季時間過長,旺季卻又人滿為患。季節性供需差異給花卉旅游景區的游客分流以及淡季如何吸引游客增加了難度。
(二)花卉節慶營銷模式“遍地開花”,缺乏科學規劃
發展至今,山東省花卉旅游市場已經是百“花”齊放、百“花”爭艷,花卉節慶產品基本飽和,出現了多而不精、質量良莠不齊的現狀。山東省幾乎每個花卉景點都會推出花卉節慶,這還不包括一些鄉村地區為了吸引游客所舉辦的各類花卉節慶。其中,許多花卉旅游項目草草上馬,重復建設,直接導致一些經濟欠發達、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的花卉旅游地,在大張旗鼓搞花卉旅游之后血本無歸。此外,山東省雖然花卉節慶眾多,但影響力普遍不高,2007年評選出的“中國節慶產業十大花卉類節慶”中,山東省只有中國(青州)花卉博覽交易會入選。但該節慶屬于純市場交易的花卉節慶營銷,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在一個星期左右,沒有實現花卉節慶與旅游發展的有機結合。正是缺乏科學的規劃,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費,一些層次低、打造粗陋的花卉旅游產品,有今朝無明日,旅游經營步步維艱,更做不到發展壯大。
(三)花卉文化挖掘不深,缺乏地方特色與文化品位
花卉旅游發展的潛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山東省花卉旅游開發不乏一些初具知名度的節慶品牌,如菏澤國際牡丹文化節,但節慶期間所舉辦的活動中,并沒有突出牡丹文化以及菏澤地方特色。此外,旅行社推出的關于山東省花卉旅游線路中也沒有推出極具地方特色的花卉旅游項目,大都只涉及花卉觀賞、參加各類花節以及購買鮮花,游玩內容千篇一律,尤其是花文化的深刻內涵沒有得到充分展現。
中國的花文化源遠流長,與地方民俗、宗教、文學、飲食等都有關聯。以菏澤牡丹為例,與曹州牡丹有關的文學作品有很多,如《曹州牡丹史》《聊齋志異》《曹州牡丹譜》《曹州府志》等,蒲松齡還專門為曹州牡丹中的兩種絕品“葛中紫”和“玉版白”寫了一則愛情神話故事《葛巾》篇,使曹州牡丹聲名遠揚。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文化并沒有提煉成為旅游資源加以利用,反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四)花卉資源缺乏壟斷性,產品同質化傾向嚴重
山東省雖然花卉資源眾多,但花卉資源缺乏壟斷性,龍頭花卉不突出。山東省花卉旅游線路中主推的花卉包括菏澤牡丹、平陰玫瑰、桃花等,但山東省這些花卉的知名度并不如其他地區。山東省比較具有影響力的花卉只有菏澤牡丹,然而菏澤牡丹與洛陽牡丹相比就稍顯遜色,一提到牡丹,人們便會聯想到洛陽,“洛陽牡丹甲天下”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而山東省櫻花、桃花、油菜花的影響力遠不如武漢櫻花、成都龍泉桃花以及婺源油菜花。此外,山東省花卉旅游市場中占據主體地位的旅游產品是花卉景觀觀賞和“農家樂”相結合的鄉村花卉觀光旅游,花卉旅游產品的差異性很小。特別是鄉村地區為了吸引游客而舉辦的眾多花節,大部分僅是旅游和農業淺度結合,顯同質化趨向。
三、山東省花卉旅游發展對策
(一)增強科技支撐力度
花卉旅游,核心在于花卉,只有打造出響當當的系列花卉品牌,才能使花卉旅游走向長遠,所以必須加強對花卉新品種研發的科技投入力度。在繼續優化菏澤牡丹、玫瑰、郁金香等品種的基礎上,與高等院校、科研院以及國際公司合作,研發具有代表性的花卉產品,努力打造山東省特色花卉品牌。同時,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山東省的氣候資源,進行科技創新,突破花卉旅游受季節限制的瓶頸,實現一年四季花常開。
此外,山東省野生花卉資源豐富,其中不乏觀賞價值很高的野生花卉。而且單就花期而言,從早春到深冬均有野生花卉盛開,3—4月開花的冰涼花、白頭翁,5—6月開花的腎葉報春、鈴蘭,7—9月開花的柳蘭、柳穿魚、黃海棠,9—11月開花的烏頭屬,菊屬花卉,而山茶則在冬季凌寒怒放。這些野生花卉資源應當在加強保護的前提下科學引種和合理開發,是山東省花卉旅游突破季節性瓶頸很好的切入點。
(二)采取花卉產業營銷模式,科學規劃,適度辦節
山東省擁有一定的花卉產業基礎,且該地區發展花卉旅游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完全可以改變傳統的以花卉節慶來吸引游客的花卉節慶營銷模式,向花卉產業發展模式轉變,來實現花卉業與旅游業的緊密結合。目前,山東省許多花節的舉辦方,并不是將“花卉”作為一項旅游產品來開發和打造,而僅僅是把花卉作為帶動瓜果銷售,發展鄉村旅游,增加農民收入的潤滑劑,是“眼球經濟”在鄉村旅游中的應用,通過舉辦花節來提高鄉村旅游的高曝光率,積聚人氣。山東省的花卉旅游,應該立足全局,從打造花卉旅游精品的角度,適度辦“花節”。申辦花節的地區,由政府委托相關專家或機構對花卉旅游資源的規模、開發條件、開發潛力等要進行評估,而不是忽略旅游目的地環境承載能力、旅游接待能力,基礎設施建設現狀等,一味跟風,盲目建設,阻礙鄉村旅游的全面發展。
(三)深挖花卉文化內涵,促進與文化的深度融合
山東省花卉旅游中應當注重花卉文化的挖掘,針對不同城市的特色,體現不同的花文化,如菏澤牡丹要重點挖掘其文學內涵,重點展現花卉文學作品。此外,要充分挖掘山東的歷史文化、生態文化、民族宗教和民俗文化,將文化元素融入花卉旅游項目建設,貫穿旅游發展的各個環節。目前,山東省正在全力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可以以“好客山東”品牌為統領,以文旅融合為主導路徑,深度整合山東歷史文化與生態旅游資源,在花卉旅游的基礎上高度凝練融入齊魯文化內涵,讓游客在欣賞花卉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平安泰山”“黃河入海”以及“水滸故里”等文化的魅力。此外,山東省還可以充分發揮其海洋文化,將花卉旅游與郵輪旅游以及海島主題旅游相結合,推動花卉旅游產品提檔升級。
(四)延長賞花產業鏈,巧妙避免同質化競爭
花卉旅游競爭愈加激烈,山東省景區應當為賞花產品增添更多元素,從而巧妙避免同質化競爭。可以發展與花卉旅游相關的第三產業,如開發花卉美食游,可根據山東花卉特色研發別具一格的花卉菜品、花卉糕點以及其他花卉食品,形成獨特的食用花卉體系;開發花卉藝術品,要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積淀進行藝術加工,發展花瓶、花架、裝飾掛件等藝術品,利用干花技術研發香包、花卉標本等紀念品;規劃建設別具特色的花卉主題酒店,從建筑特色到裝飾風格,從酒店用品到招牌菜系、酒水飲料,每一處細節都與花卉密切相關,讓游客身在其中有一種被花包圍的特殊體驗。
參考文獻:
[1] 喬秋敏,王少琴.論河南省陵花卉旅游資源優勢及開發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6,(35):254-255.
[2] 董瑾.成都地區花卉旅游發展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3] 王紅.青州市花卉旅游業發展對策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4] 徐繼中.山東省青州市花卉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5] 張孝強.青州市現代花卉產業發展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6] 朱政.關于菏澤林業資源的旅游開發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