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正琪
摘 要:初中地理教學是初中階段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地理課社會關注度一直不高。很多學校、家長不重視,學生更是缺乏學習動力。正因為如此,很多初中地理教師在上地理課時也只是敷衍了事,初中地理課成為一種擺設。從地理教師要轉變自身觀念、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教學時多結合身邊的事例、改進初中地理學業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初中地理;動力;擺設;評價
現階段我國推行的是素質教育,地理知識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認識環境、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使我們人類與環境更加和諧,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所以地理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諸多的問題。
初中地理屬于非中考科目,在人們的心中就是一門“副科”。社會、學校、家長包括學生重視程度非常低,在很多學校成了可開可不開的課。有的學校即使開設了地理課,也成為語、數、外等科目科任教師課時不足的補充,期中基本不檢測,期末只檢測但不作評價,八年級的地理學業考試也只是一種形式而已,缺少良好的評價手段,致使很多地理專任教師改教語、數、外等其他學科,初中地理課成為一種擺設。
我2002年走上工作崗位,工作時間雖不長,但對此深有體會。面對這些問題,結合自己這十來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地理教師自身觀念要轉變
新課程標準提出現代教育新的特點和趨勢要求教師轉變目前的角色定位,樹立與新課程標準相適應的教學觀念。面對初中地理教學的現狀,我覺得作為初中地理科任教師不能自己不把自己當回事。現在,很多初中地理教師對于上地理課缺乏熱情,上課只是敷衍了事,覺得上得再好也毫無意義,更不用說課前認真備課了。這樣只能使學生更加覺得地理課可有可無,地理教師在學校的地位更加尷尬。
2014年11月份我有幸去了江蘇省泰州市洋思中學進行觀摩學習。洋思中學也是一所初級中學。當時,洋思中學地理教研組長給我們去觀摩的地理教師作了一個簡短的報告。其中有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他說:“在洋思中學,地理是一門‘主科,即使地理是非中考科目,但我們學校的所有地理教師仍有著端正的態度,滿滿的熱情。只有我們自己轉變觀念,學生才有可能喜歡,家長、學校、社會才有可能重視。所以我們學校的學生都很喜歡上地理課,在地理課上能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我們學校的地理教師在學校的地位也很高。”我覺得這些話很有道理,要想使初中地理課不再成擺設,地理教師自身的觀念必須要轉變。只有地理教師認真地去對待地理課,積極充分地準備,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學生才會喜歡上初中地理課堂,社會才會逐漸的重視起來,地理教師的地位才不會那么尷尬。
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在,很多地理教師仍沿襲過去教學的老路子:“一本書”“一支筆”“一口氣講到底”。這種教學方式在農村中學尤為明顯。而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使得學生對有些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地理空間概念難以建立。久而久之,學生會覺得地理難學,地理課枯燥無味,對地理學習失去興趣,也就不愿上地理課了。而心理學家也認為,在簡單重復的對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會遲鈍,難以持久。針對這種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多媒體具有直觀、生動、有趣的特點,它圖文并茂、影音俱全,能把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增加地理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授地球公轉和自轉的時候,通過多媒體課件來進行展示,既有利于學生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激發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通過實踐,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了一種“充滿活力”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喜歡上了地理課。
三、教學時多結合身邊事例、多讓學生親身感受
1.教學時多結合身邊事例
在進行地理教學時,如只講授課本中的知識和事例,會使學生覺得地理知識的學習與自身的生活和發展沒有多大的關系,從而失去學習地理的動力。所以我們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要結合身邊的事例。如講到《水資源》一節時,可聯系家鄉的河流和同學們自身的實際。思考:家鄉的河流情況怎么樣?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浪費水的現象?水污染、水浪費給你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影響?也可讓學生做實地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這樣,既讓學生感到我們學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擴大了視野。
2.開展地理第二課堂
新課標強調“要繼續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我們的教學目標不能僅停留在知識的掌握上,更多要通過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自身能力,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可以開展多種類型的活動,如組織辯論會、社會實踐、野外考察、知識競賽等。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地理知識,了解的地理現象,在我們的身邊就能很直觀的體現。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突破課本上的疑難問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只有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充滿了動力,才會不斷改善初中地理課的現狀。
四、改進評價體系
初中課程改革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戰略舉措,它不僅引領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直接改變著課程,并且深刻影響著社會對教育的認識、評價,影響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現代教育的很多問題與應試教育有很大關系,在全國很多地區,初中地理屬于非中考科目,在這種情況下,初中地理課成為一種擺設也就不難理解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適當的評價體系。在“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新課程核心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對初中地理教學的評價也應有新的思考。現行的八年級地理舉行會考,很多學校只是走過場,形式化過于嚴重,忽視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而應通過八年級地理會考的考查結果進行等次劃分,然后與初中升學進行掛鉤。然而這樣的標準并沒有落實到位,使得很多家長、學校乃至社會對初中地理教學不夠重視,學生也不愿花時間去學。所以,我們應把八年級地理會考認真地組織起來,并落實相關規定。
2010年起,山東、福建、江西、云南等省陸續將地理納入中考。現在高考改革正在推進,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除語文、數學、英語外,其他學科采取選考方式。北京已出臺新的中考方案,對接高考改革,采取選考方式:語文、數學、英語必考,物理、生化兩門中選擇一或兩門,歷史、地理、思想品德三門中選擇一或兩門。這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把地理學科納入中考評價科目。只有這樣,學校、家長、學生才能重視起來,地理教師的工作責任意識也會增強。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地理教師隊伍的培養,也是接軌高考改革的需要。
同時,我們也可以采用一些靈活且有意義的評價方法,比如學生成長記錄、調查報告、小論文、小制作、平時的表現等。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尤其是學困生,要通過評價體系的改革,幫助學生找到自信,要多對學生進行正面的評價,適當的表揚和鼓勵,這是肯定學生學習成績和態度的一種強化措施,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產生進一步把學習搞好的愿望。評價應立足過程,促進全面發展,在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評價過程都要進行必要的改革。通過評價體系的轉變與落實,讓初中地理課堂真正的活起來,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其中,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服務。
總之,只要我們地理教師端正教學態度,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勇于改革,勇于嘗試,讓學生樂于學習,學有所得,初中地理課的教學現狀定會大有改觀,初中地理課不再成為擺設的一天終會到來。
參考文獻:
范志國.初中地理教學評價[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