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梅

摘 要:通過闡述中等職業教育實訓課程的基礎作用,列舉了實訓教師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對各種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在應用中的偏頗,然后以一堂文字錄入實訓課為例,詳細闡述在實訓課堂中如何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各種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實訓教學;文字錄入;運用;透析
一、實訓教學的基礎作用
學生在具備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的專業技能。凸顯專業技能培養是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首要任務。高效的實訓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充分發揮其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基礎作用,使畢業生能快速地適應工作崗位,快速進入良好的工作狀態,滿足了用人單位的需求。最終,極大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實訓教學的研究背景
近年來,職業教育不斷嘗試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但在實訓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認識上和具體操作上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拒絕接受、表面應付。部分實訓教師認為這些教學的理論和方法只是一些“時髦概念”,在“拿來”的過程中,這些“概念”成了一些熱門詞;所以一些教師,為了迎合某些部門的口味,無論開展什么教研活動,都在表面上套用這些詞語,但實質內容并沒什么變化,認為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對實訓教學毫無意義,在面對學生的實際實訓中,還是以前的一套,并沒有什么實際變化,認為“手把手”教學生最實用,忽略實訓的鋪墊、演示、指導及探究的過程。
(2)脫離實際、生搬硬套。也有部分教師認為這些教學理論和方法是“救世主”,在沒有實踐經驗的情況下,全盤接收,從而摒棄一些好而傳統的專業技能培訓理念和方法。在沒有完全領會教學理論和方法的核心思想情況下,采取“分組討論、任務驅動”等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沒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上,進行“分組討論”,學生往往不知所措。筆者認為在講解實訓的基礎理論時,采用講授法還是比較合適。因為它能在短時間內傳授大量的理論,使學生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專業知識,能夠很好地為學生實訓,做好理論和知識的準備。
(3)以偏概全、缺乏變化。在實訓教學過程中,為培養學生具備某項專業技能,我們往往是通過具體實訓項目來展開教學;如果我們以偏概全、缺乏多種實訓教學方法的交叉與滲透,只是指導學生如何去做實驗,而不講清為什么這么做,也不去演示教學案例的實際操作步驟和效果,那么學生將會似懂非懂、甚至不懂,教學將達不到預期目標,而且極大地打擊學生的實訓興趣。
三、實訓方法的探索實踐
下面以“文字錄入”實訓課為例,談談我在實訓課時的一些具體做法。
課程特點分析:“文字錄入”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入門基礎課程,學生的錄入能力強,表示學生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溝通能力就會很強。
課程實訓要求:學生熟記鍵盤,熟記五筆字根;坐姿要端正,要求盲打、心神專一;手指定位準確、運動靈活。
實訓方法運用:針對錄入實訓內容,錄入課程是每周安排四節課,兩節課實訓。在理論課上,除采用傳統的講授教學方法外,還通過PPT演示、實操演示等教學方法手段,交替運用,感覺效果非常好,學生愿意聽,并急于模仿。而在實訓課上,充分吸收了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實訓的效果極佳,學生越練越起勁,錄入的速度越來越快。
實訓過程透析:
第一個過程:課前準備。根據任務對理論知識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準備難度合適、任務量適當的實訓課任務。
第二個過程:復習理論知識,布置實訓任務,提出實訓要求。
第三個過程:學生上機實踐操作,教師巡視監督指導。
這是實訓課的主體部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嚴格要求學生,要求學生建立以自己班級、姓名、座位號為文件名的文件,并一一清點,做到“絕無漏網之魚”,使人人都要操作、人人都會操作、人人都想操作,最后人人都精于操作;然后加強指導與鼓勵,注意特殊問題與普遍問題,對于個別問題可以進行“手把手”的指導,而對于普遍問題應注意收集,并在理論課上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分析問題的原因,共同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
第四個過程:及時評估總結。對實訓的要點進行總結,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并對每個實訓任務進行拓展,啟發學生思維,舉一反三。
第五個過程:結合其他課程,布置課外綜合項目。
總而言之,實訓課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解決問題、想解決問題;同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海霞.淺談職業中學計算機實訓課教學的新方法[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08,(2).
[2]譚傳明.淺議中職計算機實訓課的兩種常見教學方法[J].科學咨詢,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