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轉
【摘 要】“和樂課堂”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合作,形成和諧、快樂、完美的教學生態,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和諧五環”(導、學、練、結、測)模式有效地促進了和樂課堂的生成。
【關鍵詞】“和諧五環”模式;“和樂課堂”;生成;教學文化
“和諧”:原屬美學范疇,是指事物和現象各個方面完美的配合、協調和多元化的統一。心理學家認為,和諧是真善美的統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現形態。和諧能產生美,產生最佳效益。“和樂課堂”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合作,形成和諧、快樂、完美的教學生態,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本文以“和諧五環”(“五環”即指課堂教學的五個環節:導(激趣導入)、學(互助探究)、練(分層提高)、結(回顧總結)測(達標測評)模式促進和樂課堂的生成進行了實驗論述,以期使課堂、師生達到“和諧共生、快樂成長”。
一、激趣導入——和樂課堂的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高昂的學習興趣,就會產生求知的“內驅力”,獲得學習上的自覺性。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為整堂課的和樂發展定下基調,有如“春色初展,鮮花含露,叫人鐘情”。
小學生年齡小,上課自控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小學生很快地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在導入新課時,適當引入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游戲、操作、故事、迷語、趣聞等,可以幫助學生開展思維,豐富聯想,可使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識學習中去,變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講《分數大小的比較》一課時,老師說:“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天氣特別炎熱。師徒四人口渴難忍,讓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會,八戒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了。孫悟空說:“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聽了不高興了。叫喊說:“西瓜是我找來的,不給我六分之一,也得給我五分之一。”悟空樂了,趕緊切了五分之一給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著肚皮說:“我真傻,為什么比應得的還少呢?”聽完故事教師說:“你們能告訴八戒這是為什么呢?”通過用故事導入,既生動有趣,又蘊含著新知識。能激勵學生快樂主動地學習。以與教學有關的趣聞、故事作為新知識的切入點,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為和樂課堂教學的成功鋪下基石。
二、互助探究——和樂課堂的核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富有個性地學習,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地發展”。探究性學習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發情趣,掌握程序與方法。
“探究”要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是“和樂”課堂的主線。
美國學者、哈佛大學著名的教學論專家達克沃斯認為“課堂教學必須建立于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之上,而學生的獨特性集中體現在每一個人的觀念的獨特性中,教學的目的(或價值)就是幫助學生在原有觀念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更精彩的觀念”。促使學生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大膽地探索,是中西教育的差別所在;是“錢學森之問”中提到的教育癥結所在;也是我們國家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主流方向。
教與學均是一種“歷險”,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經驗活動,和樂的課堂教學的實現是以一定的教學自由和自主為前提的。只有把課堂還給師生,才能讓教師樂其所“教”,學生樂其所“學”。例如,在執教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中,利用猴子分餅的故事激發學生產生質疑,隨后采取了小組合作、動手實踐的方式,讓學生用卡紙通過折一折、分一分等實踐活動,在同伴交流討論中體會“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一基本規律,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豐富了數學知識,同時也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所想、有所做、有所得,從而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收獲與快樂。
三、分層提高——和樂課堂的拓展
在分層提高的練習設計中應與教材習題緊密結合。練習要做到以“課本習題為主,課外習題為輔”。具體做法是:以教材習題為主,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實際,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練習形式的改編。在綜合性練習當中,可以適當提高教材習題的難度,進行綜合訓練。當教材習題太少,或者已經處理完了,但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與教學實際,需要加大練習量,這時可適當補充習題。
練習設計要注意形式新穎,循序漸進,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在練習教學中,通常形式多樣,靈活新穎的習題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練習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養;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提高。因此,在鞏固練習設計中特別注意從班級學生實際出發,設計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習題,以中等學生為著眼點,面向全體學生配備好“必做”題和自選練習題,力求使好、中、差學生都有所獲讓全體學生都品嘗到進步的快樂。
四、回顧總結,和樂課堂的點睛
回顧總結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畫龍點睛的課堂小結,對于幫助學生清理脈絡、明確重點、加深記憶、鞏固知識、活躍思維、發展興趣、理解內容思想及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總結時,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讓學生暢說課堂的收獲,同時教師可以采用板書圖表式、歸納總結式、師生互動式、反饋自評式等方式進行引導總結。無論哪一種方法,在總結中都要加入情感態度的因素,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適時地進行德育滲透,合理實施評價語言,在學生智育發展的同時讓學生形成美好的心靈品格。
五、達標測評,和樂課堂的延伸
《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作業、練習是學習評價的一種有效方法,設計時不僅要兼顧知識性,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同時也要突出趣味性、實踐性、靈活性和多樣性,使作業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延續,讓學習的快樂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書本延伸到生活。
課外生活不應該成為學習的終結,而應該是學習的延續,課堂中的所學最終還是要運用到生活中去的,因此教師要重視作業的設計,多和生活聯系,設計拓展性的作業,逐步使學生增強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總之,通過和諧五環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一種輕松、自主、民主、和樂的教學文化,讓學科教學中豐富的“和”、“樂”因素與學科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克服由于忽略教學中的和樂因素而導致的教學過程枯燥乏味現象,使學習達到“知之――好之――樂之”的境界,使教學不僅是實現科學化、理性化的過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實現、自我完善、自我創造、主動追求愉悅境界的過程,并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習慣,逐步培養學生學會終身學習的能力。
在和樂課堂中,“由于師生的生命價值都得到了充分體現,課堂也就成為了學生應用知識進行快樂表演的舞臺,成為了師生能力發展與智慧展示的場所,情意交融與人性養育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