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東霞 陳晨 孟雅婷 邵星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教文明的提升,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早期教育,很多早教機構應運而生。常熟市也有很多早教機構,但是其教育質量魚龍混雜,筆者對常熟市的寶貝幫早教機構進行調查,發現了早教機構教師缺乏早教的理念和實踐經驗,課程設置單一,教學形式不夠豐富,同伴活動不夠多,室內環境空間較小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了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增設多種類型的課程,擴充機構空間,創設交流機會,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等建議,以期對該早教機構發展提供有益指導。
【關鍵詞】早教機構;發展現狀;建議
一、問題提出
隨著心理學、教育學、腦與認知科學等領域研究發現,0~3歲是嬰幼兒身體、情感、社會、動作和認知能力快速發展的階段,嬰兒從出生那一刻起,不僅遺傳基因在對嬰幼兒產生著重要影響,現實世界的各種早期體驗和經歷也影響著他的發育與發展。當前,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關于嬰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等,不但促進了早期教育的發展,也為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據。
隨著各種早教機構的應運而生,嬰幼兒父母也對各早教機構趨之若騖,其中有對早期教育的重視,也有許多盲目跟風的趨向。通過與相關人士的交流了解,筆者得知有許多家長來到早教機構后就把孩子丟給了教師的現象,家長的參與度不高;另外許多家長期望能在早教機構得到更多的相關支持;也有家長反映早教機構的教育內容與形式單調、隨意,不具專業性、科學性等等。同時,筆者在對中國知網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進行檢索時發現,以往的相關研究多是針對于早教機構教師指導服務現狀、早教機構質量管理等方面,而對幼兒在接受早教機構教育后的實效以及家長期望與機構所提供的實際服務之間的關系的相關研究則比較少。所以,筆者希望能通過對常熟市早教機構的深入調查,從而補充該領域的理論研究空白,并且了解其對兒童的身心發展的作用,以便對早教機構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建議。
二、研究對象、方法及工具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個案研究的方式,運用目標性抽樣的方法,選擇符合本研究定義的早教機構寶貝幫,以機構中參與活動的教師、嬰兒、家長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
通過查閱文獻,了解早教機構、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發展現狀的相關研究成果,吸取有啟發意義的研究思路與方法,在堅實的文獻研究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2.問卷法
對機構內嬰幼兒家長及教師發放調查問卷,了解相關信息。
3.訪談法
對教師與家長進行面對面訪談,通常采用非正式訪談,做好筆錄,了解教師對活動開展情況的認識和想法。
4.觀察法
以非參與式觀察為主,主要了解早教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家長和嬰幼兒參與的情況,發現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三)研究工具
為了更好地收集數據和資料,在參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向家長和教師發放相關問卷。家長和教師問卷都包含封閉式和開放式兩部分。家長問卷由18道客觀題和1道主觀題構成,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家長對機構內師資力量的看法、家長選擇機構的原因及考慮因素、對機構所提供服務的期望、家長參與度、滿意度家長認為機構存在的問題。教師問卷由20道客觀題和1 道主觀題構成,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教師專業水平、機構內基本情況、機構所設課程情況、教師上課形式、教師對教學的評價及指導。為了更為客觀、真實地調查現狀,我們設計了主觀題,并輔以訪談法。
三、0~3歲兒童早教機構現狀分析
(一)家長對早教機構了解情況的現狀分析
1.家長選擇幼兒早教機構的原因
目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及對兒童教育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給自己的幼兒選擇一所早教機構,“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培養積極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這兩個原因是大部分的家長選擇早教機構主要因素,所占比例是70.2%。與此同時,在“升學前教育過渡”僅有2.1%。說明在家長選擇早教機構對孩子進行早教更關注幼兒自身的發展。同時,在選擇早教機構家長最看重的因素是“孩子在機構中獲得愉悅感”,說明家長是比較重視幼兒的個性情感的獲得的。
2.家長選擇早教機構的提供的哪些課程以及要求
家長在選擇早教課程更關注幼兒藝術領域的相關知識,超過一半的家長會選擇早教機構開設的“音樂”以及“藝術”課程。“育樂”課程家長態度持平,在“學校技能”,“生活技能”和“環球寶貝”選的人相對比較少。在對早教機構開設的課程要求上,在“針對性不同小孩的培養計劃”和“有漸進性的培養課程”總數達到了70%,,可見現在的家長對課程要求是比較高的。
3.家長對早教機構期望以及對孩子參加后的看法
在對家長卷進行分析得出,大部分的家長期望早教機構能在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與人交往能力的提高”兩個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以期這兩個能力能有所提高與發展。與此同時,在參加早教機構后,只有在“動手能力提高”和“與人交往能力的提高”超過一半家長認為幼兒在參加早教機構課程后有一定的成長。家長的期望是合理的,但教育是有周期性以及內隱性的,對幼兒進行某種教育之后短期之內幼兒的外部表現可能并不明顯,但幼兒的內部機制是會得到發展的,這也正體現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的含義。
4.家長對幼兒參加早教機構之后的滿意度
雖然“營養與膳食”的滿意度是處于“一般”與“滿意”之間,但總體來說60%以上的家長對幼兒參加早教機構后的效果的總體滿意度是比較高的。但是,矛盾的是,在對問卷進行分析后我們發現家長在一些具體的如“交往能力”、“語言培養”等方面的滿意度并不太高。對于這一現象,我們之后隨機對幾名家長進行訪談。
訪談者:您覺得您家寶寶上了早教機構有成長嗎?
家長1:有的,我還是比較滿意這家早教機構的,我家寶寶來這上了大半年的課,現在會說一些簡單的話了。
訪談者:您家寶寶現在幾個月了?
家長1:15個月
訪談者:您覺得您家寶寶上了早教機構有成長嗎?
教師2:有一點點用吧。
訪談者:那您滿意您孩子所在的早教機構嗎?為什么?
家長2:滿意,孩子還小,能學的也有限,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我覺得這錢花的值。
訪談者:您覺得您家寶寶上了早教機構優成長嗎?
家長3:有的。
訪談者:那您滿意您孩子所在的早教機構嗎?為什么?
家長3:總體還算滿意吧。環境有點小了,孩子有些活動施展不開。活動組織形式基本是集體游戲,我看我家寶寶就沒有怎么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5.家長認為早教機構存在的問題
在對家長調查分析統計得出,家長認為早教機構存在有以下幾方面:
(1)課程設置單一,教學形式不夠豐富。根據家長意見的反應,很多家長認為該早教機構的課程比較單一,課程內容不夠豐富;機構所設的雙語課程教學對幼兒影響并不是很大;同時課程安排不貼近年齡層,有時內容太深,超高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幼兒上課時不能很好地對教師的教學做出反應。
(2)室內環境空間較小,區域設置有待完善。家長認為應該給孩子更多可探索區域,目前在機構的活動以室內為主,戶外活動不足,缺乏自然探索;此外人員較多而空間略小,造成活動不便;小朋友之間互動比較少,應適當擴大教學空間,提供合理休息區。
(3)活動組織形式以集體活動為主。機構教育活動多以集體游戲為主,幼兒間的互動比較少,同時幼兒幾乎沒有個別操作或交往的機會,我們也認為這與0~3歲嬰兒以獨自和平行游戲為主的活動特點是不相符合的。
(二)機構內教師對早教機構了解情況的現狀分析
1.早教機構教師的自身專業水平
在對該早教機構的教師進行調查統計后發現,機構內教師均為本科師范生,但很少是學前教育專業甚至很少有師范專業畢業。關于培訓情況,在進入早教機構前,教師接受過相關早教專業機構的專門培訓,入職后會經常參加機構的培訓。但在資格證書方面,很少或者幾乎沒有教師資格證書和育嬰師資格證書。
2.早教機構教師開設的課程內容、理念以及上課人數與形式
在對教師進行問卷統計分析后,發現教師普遍認為開設的課程是比較豐富的;課程理念主要是“雙語教學”以及“多元智能”等方面。上課形式主要是集體教學為主,但由于室內面積不夠大,周末人數較多,教室內就會顯得有些擁擠。多數教師認為機構內師幼比還比較合理的,85.7%教師所帶的班人數是6~10人。
3.早教機構教師對環境以及安全措施方面看法
所有的教師都認為在設備安全以及衛生保健方面早教機構仍需要改進,同時有超過80%認為通風、采光、恒溫條件上需要改進,只有一小部分教師認為玩教具多樣性需要改進;另外部分教師對室內空氣檢測以及電的使用上比較關注,而在教具消毒以及配置安全通道是沒有教師認為自身所在早教機構注重的,這反映了教師對于安全問題普遍比較關注并認為這一方面是比較重要的,然而教師可能覺得目前機構在某些安全設施方面還做得不夠完善,仍有改進余地。
四、早教機構存在的問題
針對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當前早教機構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早教機構教師的專業水平欠缺,提升空間較大
根據針對教師的問卷分析顯示,以及結合我們與早教機構老師的交流,我們發現早教機構的老師都是本科生畢業,但很少是學前教育專業或者是早教專業,甚至很少有師范專業畢業。關于培訓情況,在進入早教機構前,接受過相關早教專業機構的專門培訓,入職后會經常參加機構的培訓。但在資格證書方面,很少或者幾乎沒有教師資格證書和育嬰師資格證書。從上面三個方面來分析,早教機構老師沒有相關充足的知識,專業知識普遍缺乏,欠缺系統知識的學習,關于0~3歲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不夠清晰,這就導致了老師們對家長有時提出的各種教養問題無力解決,無法給家長們相應的比較專業的指導。
(二)課程設置單一,教學形式不夠豐富
根據家長意見的反應,很多家長認為該早教機構的課程單一。根據教師問卷的顯示,機構中設置了英語、音樂、美術、動作協調、語言、交往、生活自理能力等課程,但是由于動作協調、語言、交往等課程為隱性課程,主要滲透在其他課程中,融入在英語、音樂、美術等顯性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因此很多家長會覺得課程比較單調。但是我們不否認該機構的課程設置沒有這個問題。參考霍力巖在《多元智能理論與多元智力課程研究》一書中的課程框架,國內外眾多有關早期兒童課程的著作中將3歲嬰幼兒身心發展的目標劃分為五個方面,即生長發育和大運動能力、精細運動能力、認知能力、言語能力、情感與社會性。《早教機構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在表述早教機構課程內容時,強調健康、科學、社會、語言、藝術這五大領域,且這五大領域均要從兒童經驗出發,做到課程內容生活化。但是該機構設置的課程比較重視藝術能力等方面,欠缺對精細動作等能力的培養,同時對嬰幼兒的生活技能方面的重視也稍顯欠缺。在教學形式方面,主要以集體活動形式為主,缺乏其他教學形式的輔助。長時間單一的教學方式對幼兒的刺激會逐漸下降,幼兒對活動的注意力相對減弱。
(三)室內環境空間較小,區域設置有待完善
該早教機構設置了4個教學教室,中間形成一個幼兒休息娛樂的場所,在這個場所內放置了一些中型玩具器械,日常教育活動幾乎都在室內開展。但是由于室內面積不夠大,周末人數較多,教室內就會顯得有些擁擠。而狹小的空間限制不足以支撐幼兒的各種活動,如跑跳練習、平衡能力練習、跳躍能力的練習等等。同時,由于室內空間小的問題,區域設置不夠完善。
(四)同伴活動不夠多,幼兒之間互動活動少
早教機構的教育目標之一就是通過一定方式,提高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發展其社會性。但是在教師設計教育活動時常常會忽略幼兒之間的同伴互動。處在較低年齡段的兒童,語言能力還未發展完全,使用語言的能力有限,無法過多地使用語言交流,但是他們可以通過肢體和感覺來交流,通過幼兒之間同伴互動,可以使其對活動興趣的提高,體驗到愉快的情緒,融洽的氛圍更有利于教師開展活動。
五、對于早教機構中存在的問題的建議
(一)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提高自身專業能力
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早教機構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但是通常早教機構更多的采用隨機教研的形式,這種方式雖然靈活性比較大,但是不利于系統的提升教師經驗。因此,可以以固定的模式來進行教研活動,比如定期進行教師心得經驗、問題交流會;多邀請學前教育內的專家來指導教學活動,提升教學質量;多反思自己的活動,提升自我反省能能力。
(二)增設多種類型的課程,豐富教學形式
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開展多種形式,比如小組教學形式,即將活動內的幼兒劃分為幾個小組,多增加小組活動機會;個別教學形式,即對單個幼兒進行教育活動,根據該幼兒的身心特點以及發展狀況設計教學活動;游戲教學形式,寓教于樂,把活動內容滲透在游戲過程中。除了室內教學活動,還應該多增設戶外活動,多帶幼兒出去接觸自然,豐富幼兒的認知,發展幼兒的各項能力。
(三)擴充機構空間,多區域設置進行合理劃分
適當擴充室內空間,給幼兒提供寬敞的空間進行肢體動作的練習,如跑跳能力、平衡能力,給幼兒足夠的空間支持。同時還應合理劃分室內的區域設置,盡可能設置圖書區、手工區、精細動作訓練區等,并在每個區域內提供足量的材料以供幼兒操作或閱讀。在手工區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幼兒的發展特點,材料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和難度,但是又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能使幼兒覺得有一定的挑戰,但又不會使幼兒完全操作不下去。
(四)創設交流機會,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
改變該早教機構每個家庭單獨開展活動的形式,把交流從家庭內擴展到家庭間。教師應該考慮到幼兒之間共同的游戲的樂趣,給幼兒不同的情感體驗,使其社會性在交流活動中得到發展。例如在做游戲的時候,可以分組進行,把所有家庭分成兩三組一起進行,這樣家長與家長能夠進行互動,幼兒與幼兒也可以進行交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進行教學。
六、總結
本文以常熟寶貝幫早教中心為例,調查了常熟市早教機構發展現狀,本著實現“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首先發現該教育機構存在的問題,并且結合理論進行研究,通過調查問卷,發現了寶貝幫早教機構教師缺乏早教的理念和實踐經驗,課程設置單一,教學形式不夠豐富,同伴活動不夠多,室內環境空間較小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了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增設多種類型的課程,擴充機構空間,創設交流機會,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等建議,以期對該早教機構發展提供有益指導。綜上所述,我們將合理利用資源,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努力建構合理、多方位、多層次的早教系統,給0~3歲幼兒提供一個促進多方面發展的場所。由于客觀原因以及小組研究水平的局限,本文還存在很多不足,有待進一步的學習和加強。
參考文獻:
[1]張麗霞.常州市0~3歲早教機構管理現狀的調查研究——以3所早教機構為例.[學位論文]碩士,20091121
[2]李婧.早教機構0~3歲嬰兒教育活動問題與對策研究——以重慶市主城區A早教機構為例[學位論文]碩士,2011
[3]鮑秀蘭.早期教育和腦潛能開發[期刊論文].中國教育學刊,2002(05)
[4]華愛華.“早期關心與發展”的內涵與0~3歲嬰幼兒教養理念[期刊論文].學前教育研究,2004(11)
[5]劉霖芳.我國早教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期刊論文].教育探索,2012(10)
注:本文系常熟理工學院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校級課題“常熟早教機構發展現狀調查研究——以寶貝幫為例”,作者:衡東霞,陳晨,孟雅婷,邵星,均為常熟理工學院學前教育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