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武
【摘 要】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中,“少教多學”模式是語文教育專家所開發出的一種創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它的出現改變了以往傳統課堂教學中所出現的弊端,有助于學生課堂上的聽課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因此得到了廣大師生的推廣。本文先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重點對“少教多學”模式應用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少教多學”模式;初中語文閱讀;策略探討
在語文的所有教學內容中,閱讀占的教學比重很大。傳統課堂上,老師對于閱讀的授課內容進行主要講解,學生參與討論分析較少,閱讀的理解分析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少教多學”模式恰好與傳統模式相反,提倡老師少教學,多讓學生自主的去學習來改善學生的閱讀質量,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十分重大。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常見的問題
1.閱讀授課方法單一化
傳統的教學思路是老師灌輸式的授課,并且這一教學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各中學老師講課方式大體上相同。老師對語文閱讀進行講解時,習慣將文章的每段進行分開解析,老師將每段的中心句子、詞匯告訴學生,而不是學生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所歸納總結的。因此學生接受到的閱讀知識零散,在考試時依舊抓不住文章的中心;學生對于閱讀內容枯燥乏味,學習興致不高。
2.教師授課沒有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是新課程改革下明確的教學理念。但在實際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依舊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要緊跟老師的思路,學生要牢記老師給出的閱讀答題模式。老師只是一味的在臺上講解,學生只是謹遵老師的教導,多記筆記,可是實際的閱讀答題效果并不理想。老師不清楚每個學生閱讀理解程度掌握的如何,只是一味地進行授課,學生在閱讀中的想法不敢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使學生無法真正融入到課上的閱讀學習當中,以學生為宗旨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真正的展現。
3.針對學生的閱讀問題沒有給予正面評價
教師就學生閱讀時所出現的問題沒有及時和學生單獨溝通。根據以往的教學分析,教師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試卷上發現學生的閱讀問題,針對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進行統一講解,而沒有對學生個別出現的閱讀問題進行單獨溝通,這使得學生對于普遍出現的問題沒有重視起來,而學生出現的個別問題又沒有得到解答。另外,教師總會在發現學生的問題時批評學生,讓其改正,而不是正面的、鼓勵性的督導學生,這會讓學生閱讀學習的熱情降低,喪失對閱讀學習的自信,不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二、構建初中語文閱讀中“少教多學”模式的策略方法
1.教師的教學觀念要改變
要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少教多學”模式更好的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來,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要讓閱讀的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課堂,老師以自我為中心的授課形式要改變,要讓學生在閱讀課上成為主角,多發言、多思考,而不是老師對閱讀內容進行大量分析、講解,學生被動的記錄,教師要改變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死記硬背的習慣,積極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閱讀理解,配合學生的思路去進行閱讀指導,多以學生對于閱讀題的掌握程度為出發點,進行教學。教師要樹立在課堂上學生才是主體的觀念,這樣在實際授課中,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閱讀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的思考能力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動腦思考,要多肯定學生就閱讀分析時所提出的想法、觀點,尊重每一個學生閱讀分析時的見解。傳統課堂上,教師總是習慣把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分析觀點強制的傳授給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對于閱讀的思考能力逐步減弱,甚至不會思考。在“少教多學”的模式下,教師要把多傳授閱讀知識演變成多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的分析能力。老師引導學生對文章每個段落所表達的意義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對文章內容積極地思考,這樣學生在脫離老師進行閱讀訓練時,就能對閱讀進行自主分析,不會依賴于老師的講解,進而能夠形成良好的閱讀思考能力。
3.提供學生一個交流平臺
學生間的自主交流形式會促進學生們對于閱讀理解的程度,而以往的教學多注重學生聽,而忽視了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因此課上的閱讀質量也并不顯著。應用“少教多學”的模式進行閱讀授課,就要讓學生在閱讀課堂上“活”起來,針對閱讀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此同時老師結合學生們的想法展開教學,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例如:在“少教多學”的模式下,教師根據《愚公移山》這篇閱讀內容,提出愚公移山的做法在當今社會能否適用的話題,讓學生分組進行正反兩方的辯論。學生在辯論的同時也能夠對《愚公移山》這篇閱讀理解的更透徹,使學生們能夠快速的融入到閱讀課堂的教學中。學生間的辯論也是拓展學生的思路,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的途徑。同時辯論的形式更好的帶動了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更好的詮釋了“少教多學”的理念。
4.閱讀教學中少理論,多技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多強調作者的思路、文章內容上面的講述,只是把閱讀教材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有時學生讀懂了文章內容,卻還在解題中失分,歸結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掌握閱讀知識的答題技巧。老師不光要傳授給學生解題的思路,更要教會學生答題的技巧和方法,這樣學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時也會對同一問題進行全面思考。在平日里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的培養學生分析閱讀的能力,掌握解題技巧。例如:在對文言文閱讀進行訓練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找出《醉翁亭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中,作者的寫作背景、運用手法、表達的中心思想的異同點,學生在查找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把握全文的中心句式、概括中心內容的準確性。同時,老師也要傳授給學生快速答題的方法,不讓學生在小分值的題上浪費太長時間。例如:題目給出針對文章某一句子進行分析時,學生不要全篇閱讀,要快速找到文章相應的句子,結合上下句進行分析;如果是文章的某個段落,學生要找到該段落的上下段進行分析。這樣的答題方式既省時,又能夠提高答題的準確性。
三、結語
初中語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傳統語文閱讀教學已經不適應新時期初中生閱讀能力的訓練要求。“少教多學”這種新模式應用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成為了閱讀教學中的主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在閱讀訓練中思維能到了拓展,實現了“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蘇亞平.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32)
[2]王曉嵐.試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學習 [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
[3]肖艷.淺談怎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漢字文化卷)[C].2015
[4]吳西海.淺談初中語文課堂學習的理想狀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07)